大唐李靖传奇

七十四、

字体:16+-

说完这一段,我们接着说秦琼和罗士信这两位名将的经历。

大业九年(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治今山东益都)郭方预聚众三万,自号卢公,率部造反。郭方预与秦君弘等叛军联合围攻北海郡,兵威强盛。

张须陀对部下说:“贼人自恃兵力强盛,以为我不能救援,我如今急速赶去,一定能击破他们。”

众将都不敢接口,唯有勇将罗士信和秦叔宝请战。

于是挑选精兵加快速度前进,叛军果无防范,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叛军,斩杀数万人,获辎重三千辆。司隶刺史裴操之为其上书请功,隋炀帝再次派人犒劳张须陀军。

当时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队伍发展至十万人。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张须陀统兵进剿叛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各拥兵万余,也都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升任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一说下邳),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

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亦将耗尽,形势十分不利。

张须陀对将士们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只是这个行动实在凶险,不知诸位有谁能去?”

众将无人应声,唯有秦琼和罗士信奋而请战。张须陀于是让他们各自领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丛中,自己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前往追击,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发动偷袭。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各自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了门外的伏兵,一举纵火烧毁了卢明月军三十多处营寨。趁卢明月匆忙回援之时,张须陀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卢明月仅率百余名骑兵逃走,其余部下皆被俘虏。此战之后,秦琼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

后来秦琼又随张须陀前往海曲征讨孙宣雅,立下先登之功,以前后军功被授职建节尉。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十月,李密投靠翟让后,即建议瓦岗军席卷二京(长安、洛阳)、诛灭暴政。

当时瓦岗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于是,翟让采纳李密的计谋,决定先取荥阳(郡治在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

据此,翟让率军由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

隋炀帝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讨伐翟让。翟让多次被张须陀打败,听闻其率兵来剿,大为恐惧,准备远远躲避他。李密说:“张须陀虽然勇猛却没有谋略,其部队又多次打胜仗,士兵们既骄狂又凶狠,我们可一仗就擒获他们。您只管排列阵势等候他,我保证为您打败他们。”

翟让不得已,率领士兵准备打仗。李密分派千余骑兵埋伏于大海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

十七日(616年12月1日),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军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手下将领李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次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溃散。

张须陀仰天长叹道:“兵败到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去见天子呢?”

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勣斩杀,时年五十二岁。

秦琼和罗士信率隋军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北周骠骑大将军裴伯凤之孙,上仪同裴定之子 ,隋朝末年著名将领。

开皇初年,担任隋文帝的侍卫,后来从军参加灭陈朝和攻打吐谷浑、靺鞨的战争。因所立战功,授任光禄大夫。

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初十日,隋炀帝巡幸江都,当时瓦岗军首领李密占据洛口。朝廷命令裴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守虎牢以抵抗李密。十月,荥阳通守张须陀被李密所杀,裴仁基全部接收他的部下,每次与李密作战,都杀死俘虏李密的不少人马。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当时天下大乱,士兵有功也不被记录奖赏。裴仁基见强敌在前,部队疲劳,因此所得的军用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卒。

监军御史萧怀静反对这样做,士卒们都怨恨萧怀静。萧怀静又屡次搜罗裴仁基的过失上奏弹劾他。

在洛口仓城之战时,裴仁基误期未到,他听说刘长恭等人被打败,惧怕李密而不敢前进,就屯兵在百花谷,加固营垒自守,但又害怕被朝廷治罪。

李密知道裴仁基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就派人劝说他投降,并以厚利来**他。贾闰甫劝裴仁基投降李密,裴仁基说:“萧御史怎么办?”

贾闰甫说:“萧君就像栖身在树枝上的鸡,如果他不知道随机应变,就在于您的一刀了。”

裴仁基采纳了贾闰甫的建议,派他去向李密请降。李密大喜,任命贾闰甫为元帅府司兵参军,兼任直记室事,派他回去向裴仁基复命,并带给裴仁基书信,对他表示抚慰,接受他的归附。

裴仁基退回仍驻军虎牢。萧怀静秘密上表奏报此事,裴仁基知道后就杀死萧怀静,率领他的部众以虎牢城向李密投降。李密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郡公;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骁勇善战,李密也封他为上柱国、绛郡公。

李密早就知道秦琼和罗士信两人,大喜过望,于是就任命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为总管,和程咬金等一起统领八千内军,这是李密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待遇十分优厚。

就是在这个时候,秦琼、罗士信两人又和山东老乡程咬金建立了友谊。

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

少时即骁勇善战,善于使用马槊。

隋大业六年(610年)起,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来归附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

当时李密在军中挑选出勇烈之士八千人,隶属四骠骑,分为左右,号称内军。李密常对人说:“这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

程咬金是四骠骑之一,所受恩遇特别隆厚。

王世充与李密决战时,程咬金率领内骑扎营于北邙山上,单雄信率领外骑扎营于偃师城北。王世充袭击单雄信营垒,李密派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被流箭射中,坠落马下。

程咬金驰马救援,连杀数人,趁王世充军后退之机,抱起裴行俨驰马回奔。

追兵用槊刺中程咬金,程咬金反手折断其槊,然后斩杀追兵,他和裴行俨都幸免于难。

不久,李密军大败,程咬金和裴氏父子都被王世充俘虏,投降了王世充。

这样,王世充的手下一时间名将云集,裴仁基、裴行俨、秦琼、罗士信、程咬金、单雄信等人,都是名闻遐迩的大将,王世充志得意满,一时间风头无两。

李密逃走后,其在各地的守将纷纷向王世充投降,王全部占领了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猛然扩展到整个河南。

为了表彰王世充的功劳,皇泰主封王世充为太尉,开太尉府,朝中事务无论大小都决于太尉府。

为了扩充自己的人才队伍,王世充在官署门外张贴了三份布告:一份招聘文才学问足以帮助处理政务的文职人员,一份招聘武艺超群敢于冲锋陷阵的武职人员,一份招聘善于审理冤案、疑案的司法人员。

从此呈递书函当面介绍以推荐或自荐的,每天都有几百人,王世充一概亲自考核,殷勤慰问款待。他爱搞小恩小惠,从上至下直到部队的普通士卒,都用特别浮夸的言词进行利诱。当时的有识之士见他口是心非,于是就断定他怀有二心。

元文都知道自己和王世充势不两立,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奸臣,早晚有一天会刀兵相见,不是你干掉我,就是我干掉你,绝没有和平相处的理由,于是就暗暗地联络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大臣,想借机干掉王世充。

这个时候皇泰主准备任命元文都担任御史大夫的重要职务,负责监察百官,权力很大。王世充坚决抵制,皇泰主没办法,只好作罢。

内史令、左备身将军、摄尚书左丞、右光禄大夫,封涿郡公卢楚和元文都是好朋友,政治盟约,他对元文都说:“王世充就是外军一个将军而已,本来就不是隋炀帝任命的东都留守之一,他凭什么干预我们的事情!况且在洛口,他带领的军队被李密大败,他本人罪不容诛,现在却飞扬跋扈,左右朝政,如果不除掉他,今后必然篡国。”

元文都认为他的意见非常对,于是就带着奏章找到皇泰主,想要下圣旨捉拿王世充。

这件事很快就被段达知晓了,他和王世充关系很好,于是立即向王世充通风报信,王世充连忙从朝堂上逃走,回到自己的驻地含嘉城,召集手下的将军,准备发兵作乱。

当天,元文都让皇泰主数次派遣使者,召王世充到朝堂上商议事情,王世充说自己有病,没办法参加朝堂上的会议。

到了夜晚,他亲自带领几千人马进攻皇宫的东门太阳门。

负责把守宫门的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一看王世充的大队人马来到,知道自己势单力薄,宫门肯定守不住,白白送死更是不值得,于是准备放弃抵抗,率领部下逃走。他和卢楚关系很好,于是呼卢楚同去。

卢楚说:“仆与元公有约,若社稷有难,誓以俱死,今舍去不义。”

等到王世充的军队进入宫门后,卢楚藏匿于太官署。

王世充身披铠甲,在众将领的护卫下拥到紫微观下拜见皇泰主杨侗。

皇泰主问王世充:“爱卿,你这是干什么?”

王世充说:“元文都、卢楚这两个人想要谋害我,请斩杀此二人。"

皇泰主考虑了一会儿,知道自己是拗不过王世充的,这样僵持下去,说不定自己的小命也有危险,再说了,他仅仅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能有什么办法。只好哭泣着对元文都说:“公自见王将军也。”

元文都自知不保,于是非常伤心,哭泣了好一会儿,故意拖延了一段时间。

没办法,杨侗派遣将军黄桃树把元文都抓起来拖下去送给王世充。

这个时候元文都回头最后看了杨侗一眼说:“臣今朝亡,陛下亦当夕及。”

杨听后大哭不止,但没办法,只好唐元文都去了,群臣个个沉默不语,但内心了对元文都充满了怜惜之情。

元文都出来到了兴教门,王世充一见,分外眼红,立即命令手下斩杀了元文都。

元文都的几个孩子也同时遇害。

卢楚被抓住后,被士兵送到王世充的住处。

王世充命令手下把他砍成了肉泥。

此后在朝中,更没有人敢和王世充作对。

有一次,皇泰主在自己的朝堂上赏赐王世充食物吃,王世充不好推辞,只好当面吃掉了。

谁知道回家以后,呕吐得很厉害,于是就怀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从此以后就不再朝见皇泰主。

他派遣云定兴、段达向皇泰主禀奏,要求赐给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器、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九种器物,就是加九锡,他摆明了是想做曹操。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皇泰主被迫封王世充为相国,统管百官,封为郑王,如数赐给九种器物。

有一个法号叫桓法嗣的道士,自称善于解释占卜图书,于是呈上《孔子闭房记》,图画为一个男人手持竹竿赶羊,解释说:“隋朝,皇帝姓杨。干一嘛,合起来是个‘王’字。王在羊后,预示相国取代隋朝当皇帝。”

接着拿出《庄子人间世》、《德充符》两篇呈递给王世充,解释说:“上篇谈‘世’,下篇谈‘充’,这就是相国的名嘛,预示您应当恩德遍布人间,顺应符命当天子。”

王世充十分高兴地说:“看来我当天子是上天的旨意呀。”

拜了两拜接过图谶,立即任命桓法嗣为谏议大夫。

王世充又捕捉各种鸟雀,把写好所谓符命的帛系在它们的颈子上,一只一只地放飞。打下这种鸟雀前来进献的人,也授予官职头衔。

段达、云定兴等人把这些符命送进皇宫对皇泰主展示说:“天命不是凡间小事,郑王功德很高,请您禅让皇位,仿效唐尧、虞舜的榜样。”

皇泰主愤怒地说:“这天下是隋文帝的天下,东都是隋炀帝的东都,如果我隋朝的气数还没有衰竭,这种话就不该讲;如果天意要改朝换代,那还谈什么禅让不禅让?你们几位都是先帝的老臣,突然说出这种话,真令我感动失望啊!”

杨侗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是说话的时候正义凛然,旁边的侍卫都吓得流汗了。退朝以后,杨侗对着其母小刘良娣哭泣不已。

段达等人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想到隋朝确实待自己不薄,像云定兴,还曾经是太子杨勇的岳父,他们现在被王世充裹挟,为虎作伥,自知理亏,于是良心发现,也留下了眼泪,不要意思再强迫了。

王世充当然不会就此作罢,他又派人对杨侗说:“现在天下大乱,必须有个年长的君主,等到天下太平无事了,再让你回来做皇上。到时候一定遵守这个盟约,决不违背。”

同年四月,王世充冒充皇泰主发出诏书把隋朝帝位让给王世充,派遣哥哥王世恽到含凉殿废皇泰主,僭位为帝,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大封族人为王。

在洛阳,还有一位名士曾经劝谏过王世充,这个人就是唐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戴胄。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他性格坚贞,颇有才干,熟知律法,通晓文案,隋末曾任门下录事,深受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赏识。

618年(唐武德元年),隋炀帝遇害。王世充在洛阳立越王杨侗为帝,是为皇泰主,戴胄被任命为给事郎。

619年(武德二年),戴胄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三月,王世充意欲篡位,戴胄进谏道:“君臣犹如父子,理应休戚与共,有始有终。希望您效仿伊尹、周公,辅佐王室,使国家安定,则是天下之幸。”

王世充根本听不进去,认为他是书生之见。

不久,王世充又求取九锡殊礼,戴胄再次进谏。王世充大怒,将他贬为郑州长史,让他与王行本一同镇守虎牢关。不久,王世充称帝。

王世充每当接受群臣朝见处理政务,都要装模作样地指教一番,语言重复,千头万绪,朝廷所有侍奉他的官员,都为他的频繁差遣而疲惫不堪。

他有时还突发奇想,带上几个随从人员到通衢要道上巡视,并不布置警戒禁止行人,百姓只让让路就行了。

他身穿黄袍,头戴皇冠,骑在马上,缓缓而行,边走边对附近的百姓说:“以往的皇帝高坐在宫廷里头,民间的情况无法了解透彻。我王世充不是贪恋皇位之人,根本目的是要挽救艰危的时局,我现在应该像一个州刺史那样,每件事情都要亲自处理,应该跟黎民百姓一起评论朝政得失。担心宫门禁令有限制,大家的意见传不进去,我如今在顺天门外安置座位专门处理政务。”

他又命令在西朝堂受理诉讼案件,在东朝堂听取批评建议。于是呈递书信陈述意见的每天都有几百人,书信奏疏已很烦杂,考虑难得周全,几天之后就不再出宫了。

杨侗禅位于王世充之后,王世充将他幽禁在含凉殿。并且降封杨侗为潞国公,食邑五千户。

皇泰二年(619年)五月,礼部尚书裴仁基以及他的儿子左辅大将军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几十人计划谋杀王世充,再次拥立杨侗为皇帝。

此前裴仁基父子被俘后,王世充因他们父子都是骁将,很是礼遇他们,把兄长的女儿嫁给裴行俨。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称帝,任命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裴行俨每有攻战都所向披靡,号称“万人敌”。他就是《说唐》中裴元庆的原型,是当时的超级杀手之一。

王世充一向就很忌惮裴行俨的威名,对他有些防范和猜忌。裴仁基了解到王世充的意思,心中很是不安。同年五月,裴仁基与儿子裴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数十人谋反。

裴仁基命陈谦在给王世充进食时,拿匕首劫持王世充,命裴行俨率兵在台阶下接应。等大局已定,就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并辅佐他。

事变将要开始时,将军张童仁得知他们谋划,便向王世充告发了。

王世充发兵将裴仁基等人全部杀死,并灭了他们的三族。

六月,王世充的兄长王世恽趁机撺掇王世充杀掉杨侗,以断绝人们复辟的念头。

王世充于是派他的侄儿王行本带着毒酒到杨侗处,让杨侗喝了毒酒。

杨侗知道难免一死,请求与他的母亲小刘良娣相见,王行本不允许。

杨侗于是以布为席,焚香拜佛,说从今以后希望再也不生在帝王之家。于是就喝了毒酒,但不能很快毙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时年十五岁。他也为隋朝的覆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隋炀帝地下有知,不知道做何感想,会不会为自己的倒行逆施导致天怒人怨、国破家亡而后悔!他的老婆、孩子、孙子,都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真是天道轮回,谁种下的苦果谁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