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渊父子来说,中原大战,他们得以坐享渔翁之利,确实是最大的受益者。随着大西北割据政权的平定,他们的大后方太原方面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太原方面本来由齐王李元吉负责镇守,李元吉此人小时候就是个问题少年,自视甚高,狂妄自大,骄奢**逸,一身公子哥的坏毛病。
此人长大以后,天生有神力,善于使用马槊,武艺高强,连李世民都非常忌惮他这个弟弟。
据《旧唐书》记载,“元吉凶狂,人神不容。”《新唐书》说他“猜鸷好兵,居边久,益骄侈。”
总之,这是一个被家庭、命运骄纵惯了的坏孩子,一出生什么都不缺,十五岁就封齐王,娶的老婆杨氏是如花似玉的美人,连李世民见了这位弟媳都要怦然心动,按说李元吉这个人实在是命太好了,该有的不该有的,他统统有了,况且还深得他老子李渊的喜欢,有时候甚至可以左右李渊的意见。
太原是李渊起家的地方,自然非常重视,李渊起兵后,带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左右两军**攻取长安,临走之前,对李元吉勉励一番,说:“儿子,太原是我们起家的根本,是我们的龙兴之地,一定要给我守住。”
李元吉信心满满地说:“父亲,我一定完成任务。我在太原在。”
李渊李勣任命李元吉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不久,进封齐公,总领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
李渊称帝后,李元吉进爵齐王,授任并州总管。为了加强太原方面的防御,李渊为李元吉调派了几万人马,粮草预支了十年,可谓是不惜血本。
就那还担心李元吉太年轻,于是派了窦诞、宇文歆两位大臣去协助他。
窦诞字光大,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隋末唐初外戚、大臣,纳言窦抗第三子,唐高祖李渊的女婿。
窦诞于隋朝仁寿年间,释褐朝请郎,除长沙县令。义宁初年,征为丞相府祭酒,封安丰郡公,娶唐高祖李渊之女襄阳公主为妻,随秦王李世民征讨薛举,任元帅府司马,累迁太常卿。
他父亲窦抗,字道生,隋朝洛州总管窦荣定之子,李渊的皇后窦氏的族兄。
西魏文帝时,窦荣定起家千牛备身,北周时又随周武帝灭北齐,加封上开府,并被拜为前将军。窦荣定自少与杨坚交好,长大后又娶杨坚姊为妻。
窦荣定实打实地是隋文帝杨坚的姐夫。而李渊是杨坚的皇后独孤氏的外甥。
窦抗早年曾入太学,历任千牛备身、梁州刺史、岐州刺史、豳州总管等职,袭爵陈国公。
后因隋炀帝的猜忌,被免去官爵。他和李渊是姻亲,太原起兵后前去投奔,被授为将作大匠。唐朝建立后历任纳言、左武候大将军。
这窦诞的身份够显贵的吧,他们家和李渊家亲上加亲,他本人还是李渊的女婿,是李元吉的姐夫。当然,李元吉这个姐姐应该是庶出,李元吉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只有一个,那就是柴绍老婆三姑娘平阳公主。
再说宇文歆,他是北周大将军、小冢宰、广陵郡公宇文孝伯的儿子。
周武帝年间,太子宇文赟曾西征吐谷浑,和太子宫尹郑译有不法行为,被军中实际主事的宇文孝伯和大将军王轨弹劾,因此被父皇北周武帝打了数十杖,郑译也被免官。
后来宇文赟登基为宣帝,又宠信郑译,聊起自己当初被打伤、脚上伤痕仍在,就把王轨、宇文孝伯都杀了。结果,宣帝早早驾崩,没多久就被外戚岳父杨坚篡国建立了隋朝。
倒是杨坚觉得王轨、宇文孝伯等都是忠臣,于是就追复了他们的官爵。宇文孝伯的爵位就由宇文歆继承。
李渊占据隋朝都城长安,拥立隋恭帝,但当时天下尚有众多割据者,西秦霸王薛举割据金城(兰州),梁帝梁师都割据朔方。
薛举的卫尉卿郝瑗本是被薛举起事时挟持的隋朝官员。618年四月,他说服薛举与梁师都和突厥联合攻取长安。
当时突厥的启民可汗之子莫贺咄设在五原之北建立牙帐,已经答应了薛举的使者与之联合。李渊听说后,大为恐惧,于是就派担任都水监、光禄卿的宇文歆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出使突厥。
宇文歆果然不辱使命,为莫贺咄设陈说利害,不但成功劝阻其出兵,还说服他派已经归附突厥的原隋朝五原通守张长逊入朝,以五原郡归隋朝,武都、宕渠、五原等郡都投降隋朝(也就是投降李渊)。
李渊就以张长逊为五原太守,张长逊又伪造诏书给莫贺咄设,表示李渊已经知道他和秦、梁合谋了。莫贺咄设就改了主意,和秦、梁不再合作、断绝往来。
此行宇文歆立下大功,试想当时李渊父子刚刚在关中站稳脚跟,如果三方联合起来进攻长安,则李渊父亲真是前途未卜,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武将方面,李渊让刘德威辅助李元吉。
刘德威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刘德威的父亲叫刘子将,是隋朝毗陵郡通守。
大业末年,刘德威随裴仁基镇压江淮起义军,后来与裴仁基一起归顺李密,奉命镇守怀州。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在与王世充交战中兵败,刘德威率部随李密归降唐朝,授左武侯将军,封滕县公。
此时此刻,刘德威任并州总管府司马,是李元吉手下的重要将领。
父亲、哥哥们走后,李元吉更加肆无忌惮,他非常喜欢打猎,装载罗网的车子就有三十多辆,他曾对身边的人说:“我宁可三天不吃饭,不能一天不打猎。”他还趁机放纵他身边的人掠夺百姓的财物。
宇文歆看齐王如此胡作非为,就多次劝阻他,但是李元吉不听,他根本没有把宇文歆放在眼里。
宇文歆无奈只好向李渊呈递奏表说:“齐王在并州,经常穿上便装出城,和窦诞一起游乐打猎,践踏农田庄稼。放纵身边的人公开掠夺百姓的财物,境内的家禽家畜几乎被他们抢光。他还站在大路中间放箭射人,观赏人们躲避,作为娱乐。把兵卒分成左右两方,做打仗的游戏,直到互相殴斗砍杀,造成伤残甚至死亡。夜晚敞开府门,到别人家里公然干些**猥勾当。黎民百姓怨恨,都是满腔愤怒。凭着这种状况守城,怎么能够守住!”
李渊一看大怒,立即下旨免去了李元吉的职务,准备把他召回京师。
但是,李元吉这个人诡计多端,他一边写信给李渊洗刷自己的罪行,一边又不惜拿出重金,收买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进京为他求情。
李渊一向就十分宠爱这个儿子,耳根子又软,于是就顺坡下驴,不久就又恢复了李元吉的官职,仍然让他驻守太原。
这个时候,刘武周大军开始向南进攻汾州、晋州。
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欢结交江湖上的豪杰,自己游手好闲,不谙世事,是一个问题少年。
他的兄长刘山伯看不惯,于是就经常训斥他说:“你交友不慎,最终会毁灭我们整个家族的。”并责骂羞辱他。刘武周因此离家前往洛阳,投奔隋太仆杨义臣。
公元612至614年(大业八年至十年),隋炀帝曾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东征师还,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可谓是荣归故里,因为校尉当时是正六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赈贫,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
为了站稳脚跟,他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 今山西山阴南)。
刘武周援引突厥骑兵共击隋军,王智辩兵败被杀,陈孝意奔还雁门,被部下所杀,献城于武周。刘武周趁势袭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
为了取得突厥进一步的扶持,刘武周将俘获的隋汾阳宫宫女献给突厥,这些都是隋炀帝从天下选拔的美女,自然突厥始毕可汗非常喜欢,以战马赠与他。刘武周于是兵威益振,攻陷定襄,又回军马邑。
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并且送他"狼头纛"。
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之后引兵围攻雁门,围城百余日。
陈孝意帅兵抵抗,但粮尽援绝,其部下张伦暗杀陈孝意,举城投降了刘武周。
当时易州叛军领袖宋金刚,原与魏刀儿联合,因被窦建德打败,引4000余众投奔了刘武周。刘武周素闻宋金刚善于用兵,得之甚喜,封宋金刚为宋王,委以军事,并分一半家产给他。宋金刚休去原妻,聘刘武周的妹妹为妻。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让宋金刚率兵2万南侵并州(治所晋阳)。
四月,刘武周、宋金刚联合突厥,率领大军南下驻扎在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兵锋甚盛。
李元吉突发奇想,派遣车骑将军张达带领一百名步兵先去试探。张达嫌人太少,坚决要求不去。李元吉强行派遣,一到黄蛇岭就被杀光。
张达愤恨恼怒,就投降了刘武周,为刘武周大军当向导攻克了榆次县城,进逼并州。
刘武周于是袭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六月,占领介州(今山西介休)。李渊立即派遣太常少卿李仲文为行营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率兵救援并州。
刘武周派手下将领黄子英往来雀鼠谷,数以轻兵挑战,两支军队刚开始交战,子英就佯装不胜败走,多次这样,宝谊、仲文就放松了警惕,带领大军追击,结果遭到对方的伏击,唐兵大败,宝谊、仲文都被俘虏。后来找机会都逃归唐朝,李渊仍然让他们带兵进攻刘武周。
在初期对付刘武周、宋金刚的问题上,可以看出来李渊进退失据,用人不当,致使唐军受到了很多的挫折,损兵折将,军威大挫。
这时候他的脑子已经成了一盆浆糊,又一次用人失察,他竟然选择自己的老朋友裴寂出马,对付刘武周。当然这一次裴寂是主动请缨。
裴寂此人,本来就是个文臣,懂得是溜须拍马,察言观色,揣测皇上的心意,讨皇上的喜欢,是个令人很舒服,又善于谄媚的臣子,但这样的人哪里懂得领兵打仗。把几万人马的生杀予夺的大权交到这样的一个人手里,可见李渊在用人方面是个多么糊涂的人,视几万人的生命为草芥。
而裴寂此人呢,这一次也暴露了自己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本来对于行军打仗完全就是个门外汉,但就是因为和李渊的关系好 ,他才主动请缨,目的无非是妄图再捞取些军功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为了当更大的官,发更大的财。
但事实会证明,这是一次非常愚蠢的尝试,说明了李渊缺乏知人之明,裴寂缺乏自知之明,他们的脸被现实打得生疼。
李渊派遣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今山西临汾)行军总管,为了表示对裴寂非同一般的信任,李渊特意授予他便宜行事的特权,那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军中的大将想杀谁就可以杀谁,不用汇报,这个待遇甚至超过了秦王李世民出征时的待遇。
裴寂带领三万大军于九月气势汹汹地到达介休城下。
宋金刚听说唐朝大军到来,势不可挡,一时看不清对付的底细,于是就坚守不出,凭借坚固的城防抵御唐军。
唐军求战不得,只能驻军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介山下)。
宋金刚探明了唐军的营地缺水,于是就派人把上游山涧的水路全部掘断,逼迫唐军移动营地。
裴寂没办法,只好移营,以寻求新的水源。
宋金刚大军趁此时发动突然袭击,唐军大败,死伤惨重。裴寂疾驰一昼夜,方才逃回晋州(今山西临汾),唐朝晋州以东的城镇全部丢失。
宋金刚又进逼绛州(今山西新绛),裴寂只得上表请罪。
李渊这个时候不仅不处罚裴寂,相反还下召对他进行抚慰,大意是没事没事,都是自家兄弟,只要你活着就好,又让他镇抚河东。
当年刘文静兵败,立即被贬为庶民,后来还因为莫须有的谋反被杀。相比裴寂,可以看出来李渊此人实在是赏罚不公,缺乏人君的德行和才能。
同年十月,宋金刚攻陷浍州(今山西翼城),军威大振。
裴寂这个人生性怯懦,没有将帅之才,根本不懂得怎么对付宋金刚,只是命令虞、泰二州的百姓进入城堡,又将他们的房子、庄稼焚毁,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妄图为宋金刚大军制造麻烦,让他们不战而退。
但是,裴寂所实行的政策让老百姓遭受了很大损失,民怨沸腾,人心思乱。
十月,夏县居民吕崇茂聚众自称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派兵前去讨伐,结果被吕崇茂打得大败。
李渊又下诏命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带兵讨伐吕崇茂。双方对峙于夏县。
至此,整个黄河东岸,唐军一败涂地,从战略上完全处于下风,仅凭几座坚城据守。
李渊此时脸上也是灰头土脸,于是就将裴寂召回朝中,指责道:“起兵初期,你有辅佐之功,官爵已到极点。此番抵御刘武周,兵力足以破敌,却败亡至此,难道你就不感到有愧吗?”于是将他下狱,但不久便将他释放,对他更加优宠。此后,唐高祖每逢出巡,都要命裴寂留守长安。
看来当初裴寂献给李渊的晋阳宫那五百个宫女,确实起了非凡的作用。李渊这个人一辈子沉湎酒色,所以对于裴寂的贡献念念不忘。
两个人对于军国大事,如此儿戏,白白牺牲了多少将士的生命。
唐军一败再败,而刘武周、宋金刚大军势如破竹,进逼晋阳。
李元吉一看大势已去,心里非常恐慌,就欺骗刘德威说:“刘司马,我们兵分两路,您带着年老体弱的人守城,我带上身强力壮的将士出城作战。”
乘着夜晚部队出城的时机,他带上妻妾丢下军队逃回了长安,并州很快失陷。
刘武周顺利攻占了李唐的发祥地晋阳,不仅获得了大量战略物资,还俘获了一个重要人物——唐卫尉少卿刘政会,他是李渊太原起事的重要部属之一,当时奉命留守晋阳。
由于晋阳土豪薛深开城迎接刘武周,晋阳城很快失陷,刘政会也被俘虏。
刘政会坚贞不屈,没有投降刘武周。
刘武周为了感化他,就对他采取了软禁的措施。刘政会一边和刘武周虚与委蛇,一边悄悄地派人向李渊报告刘武周这边的军情。
此时,隋朝旧将王行本乘势占领蒲坂(今山西永济北),与宋金刚联合对抗唐军。
至此,山西大部尽归刘武周统辖,唐在黄河东岸只剩晋西南一隅之地,关中受到极大震动,李渊此时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手敕。
战争失败了,大本营丢了,总要有人出来负责吧。
此时的李渊满腔怒火,他对礼部尚书李纲说:“元吉年轻,还不熟悉军政事务,所以派窦诞、宇文歆协助他。精壮人马好几万,军粮预拨了上十年,我举义旗打江山的发祥地,眨眼之间就丢了。宇文歆带头提出放弃太原,我要杀掉他。”
这个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是隋唐时的名臣,他是观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一生先后担任过隋朝的太子杨勇、唐朝的太子李建成、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被称为太子杀手。因为他辅助的太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但这不能怪他,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气节、才华的人,以敢于谏诤出名。
李纲年轻时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周宣帝宇文赟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只有李纲扶着棺材嚎啕大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他的人品得到大家的称赞。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欣赏他的为人,就任命李纲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李纲说:“唐令则身为**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陛下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
后来杨勇被废黜,隋文帝杨坚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
杨坚马上就醒悟了,于是说:“是朕的过失啊!”于是提拔李纲为尚书右丞。
当时杨素、苏威受到杨坚的宠幸,在朝廷有很大的权势,李纲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向他们卑躬屈膝,因此二人都非常厌恶李纲。
适逢大将军刘方带兵攻打林邑(今越南中部),杨素对杨坚说:“林邑多珍宝,不是正直的人不可以委任。”言下之意是说李纲可当此任,于是杨坚就任命李纲为行军司马。
刘方秉承杨素之意,不断羞辱李纲,几乎害要死他。等到大军还朝,李纲久久得不到调任。后拜齐王府司马。
不久,苏威又令李纲前往南海接待林邑使者,很久不召回。李纲后自来朝廷奏事,苏威说李纲擅离职守,把他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李纲碰到善于占卜的人,让卜者占卜,卜者乘机对李纲说:“公改名之后,才可以得志成为宰辅。应该早些离开,不然会大祸临头。”
不久,李纲得到赦免,他就隐居在鄠(今陕西户县),等待时机。
大业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后来一起归属柴绍的妻子平阳公主。
李渊建立唐朝后,鉴于李纲名气很大,于是就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教导太子李建成。
在李渊大怒,群臣鸦雀无声的时候,只有李纲一个人站出来说:“幸亏宇文歆才让陛下没有失去爱子,我认为他有功。”
李渊不解其意,于是就询问原因。
李纲回答说:“罪过出在窦诞没有规劝齐王,致使士卒百姓怨恨愤怒。再说齐王年轻,肆无忌惮地干骄横放纵的事,放纵身边的人,掠夺百姓的财物。窦诞不曾劝谏制止,却放任包庇他,所以造成了祸根,这是窦诞的罪责。宇文歆论感情要疏远些,接近他的时间又短,齐王的过失,他已全部禀奏过了。何况是父子间的事情,别人不好说话,但宇文歆却说了,难道还不够忠诚?现在要追究他的罪责,不会使他心服,我认为很不恰当。”
第二天,李渊请李纲进宫,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对他说道:“现在我有了您,刑罚就不会失去分寸。元吉自己作孽,跟别人结下了怨恨。宇文歆曾上表禀奏,窦诞还怎能制止,都不是他们的罪错。”于是不再追究窦诞和宇文歆的过过错。
但李渊这个人毕竟最疼爱李元吉,不久就任命李元吉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看起来李元吉之所以无法无天,就是李渊这个老子惯坏的。李渊不善于教育儿子,这是一个例证。
只不过从此以后,李渊不让李元吉单独带兵打仗了。知道他不行,不能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