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瘋子

字體:16+-

瘋子形形色色,其中有兩種形態給我印象深刻。

一種可稱“理智崩潰型”:象失控於言,於是皇帝與襪子握手,老鼠與雷電同歌,汽車被土豆吞食,導彈被道路追逐……可以成為他們那裏常見的心理幻境,在正常人看來純屬思緒混亂,記憶錯雜,胡言亂語,心意得不到正常表達,逐漸鬱結成一種焦灼甚至暴烈。

另一種可稱“感覺枯竭型”:言絕緣於象,於是對現實處境及其變化渾然不覺,以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餓不覺饑,凍不覺寒。他們的邏輯倒可能嚴密,知識甚至超群,但邏輯與知識都是從書本上照搬,偏執之下用得不是地方,俗話稱之為“認死理”、“鑽牛角尖”、“鑿四方眼”,是一些強詞奪理的“書呆子”。嚴格地說,呆也是瘋,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斥之為“神經病”,即“瘋子”的同義語。

理智崩潰或感覺枯竭,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在不同的情境下一般來說也可有表現的側重。

不難理解,極少讀書的人,與讀書極多的人,兩種極端情況都是高風險作業,都是精神病的多發區,倒是中間狀態的庸常眾生較為安全。前不久北京市的一項調查結果,指50%左右的大、中院校學生有精神障礙,其中問題嚴重者達10%以上。我是從電視上得知這一驚人比例的。同樣是從電視報道中,我得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既是才子薈萃之地,也是瘋病發生率居高不下之處,在美國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看來,院校書齋生涯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語言多而具象少,虛言多而實象少,虛言與實象的平衡難以保證。就精神健康而言,一不小心就呆,一不小心就繼之而瘋——隻是很多專家不以為這種“呆”是“瘋”的前期現象和基礎現象,甚至原本就是“瘋”的一種高學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