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忠字舞

字體:16+-

1967年秋天開始普遍實行軍管,直至七十年代初。最混亂的兩年宣告結束。盡管城區的各種暗堡和路障還未清除,街頭還有淡淡的硝煙味的零星槍聲,小孩子手裏還玩著破鋼盔和子彈殼,但操著粵式普通話的陸軍第47軍進入C城。電燈亮了,公共汽車又出現了,街頭小店也紛紛開門營業,紅衛兵誌願者正在上街當交通警察和去車站搬運貨物。基本秩序的恢複正在受到民眾歡迎。學生們正在奉命返校鬧革命。人們在廣場上、大街上、操坪裏乃至鄉村的禾場上載歌載舞歡騰雀躍,俗稱跳“忠字舞”,以表現他們對形勢好轉的慶祝,還有對革命及其領袖毛澤東的忠誠。全民皆舞的景況如瘋如魔,在今天看來可能讓人難以理喻。

我對這一景況留有幾點印象:

一, 當時的舞曲大多是一些入時的革命歌曲,如《大海航行靠舵手》、《草原上的紅衛兵》、《阿佤人民唱新歌》等等。從多數歌詞所表達的含義來說,這些歌舞是一種強化個人崇拜和粉飾社會現實的心理強製和肢體規馴,是政治鐵幕下的奴化教育。人們齊刷刷做出一些揮拳頭、掏心窩、指方向、朝角落裏踢壞蛋的動作,尤顯內心中的愚昧和暴力。

二, 這種活動也受到當時多數人的熱烈歡迎,是因為人們當時文化禁限森嚴,沒有迪斯科和恰恰舞,沒有巴黎時裝表演和世界杯足球賽,青年人的活力缺乏發泄和釋放的空間,忠字舞不能不成為他們一個難得的機會。隨著他們對這種活動的卷入,歌詞含義逐漸變得不怎麽重要,就像好吃的麵包貼有何種標簽一樣不重要。鮮豔的服裝,動聽的旋律,學習技能的好奇,新結識的夥伴,競賽勝利的喜悅,異性們動人心魄的肢體線條,更能使紅光滿麵熱汗淋淋的男女們內心激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忠字舞就是那個時代的迪斯科和恰恰舞,全民性的肢體狂歡常讓有些道德保守人士滿腹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