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搖滾

字體:16+-

小雁回到國內來時,我請她聽過一次搖滾。我們在大廳裏聽不清任何一句歌詞,聽不清任何一句旋律,腦子裏隻有節奏整齊的撞擊,隻有黑壓壓的一片固體在翻滾和爆炸。嘈雜灌注到我後腦勺、太陽穴以及後頸的血管裏,使一根根血管頓時粗大起來。我什麽也不知道,隻知道這些血管在哪裏蠕動和抽搐,像要暴出表皮。

我逃到大廳外,逃得足夠的遠,還能聽到身後咣咣咣的機械衝壓,一聲聲衝壓我的心髒。我找不到曾經聽到過的崔健——當時聽歌碟還有依稀可辨的旋律。我也找不到大廳裏歌與歌的任何差別——除了機械衝壓間隙中歌手宣布的歌名,是我唯一聽清了的人聲。我不知道聽眾為何都聽明白了衝壓,都如此陶醉和激動,包括好些留著披肩發的純情少女們,鼓掌、流淚、呼嘯、吹口哨、搖晃鮮花和熒光棒,擠到走道裏或者台前,舉起手的森林向左擺又向右擺,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擁抱和摟腰。

她們玩的就是血管粗大?

也許音樂標準正在發生變化。不僅旋律將讓位於節奏,節奏變化將讓位於節奏單調,而且音樂將讓位於對音樂的“聽”。聽眾不是來聽“音樂”的,隻是來表現如何“聽”的。一整套“聽”的姿態(流淚等)、動作(擺手等)、器具(熒光棒等)、言語(叫喊著“酷畢啦”或“哇噻”等)已經構成聽眾們的儀規,構成了音樂會實際上的主體。觀眾是花錢進場的演員,是花錢鬧騰的主角。全世界正在大批產生著這樣的主角,正在通過電子傳媒培訓著這一批批彼此無異的主角。他們其實不需要崔健,不需要任何歌星,但不能不對台上的歌星更加瘋狂地崇拜——這是“聽”眾操典的一部分。他們其實也不需要音樂,能聽清或者不能聽清已無關緊要,聽革命搖滾或**搖滾已無關緊要,那隻是一個借口或者背景,做廣播操時不也需要一點背景音樂嗎?苦役犯們搬運石頭不也需要一點勞動號子嗎?重金屬搖滾就是新一代的勞動號子,是發燒友們心身全麵跟上新時代的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