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學潮

字體:16+-

1981年的大學學潮,事情本來很簡單。K大學校園裏來了幾個小流氓,在女生宿舍區滋事,打傷了一位女生。學生憤怒地要求校方追究凶手,校方也答應報警緝凶,雙方似乎沒有什麽矛盾。但學生指責校方在修複圍牆一事上行動緩慢,收回外單位違規占地方麵也辦事不力,這就牽涉到官僚主義的問題了。還指責校學生會在此次請願中藏頭縮腦,完全不能代表學生利益,這就牽涉到“偽學生會”必須改選的問題了,牽涉到民主、自由一類大事了。

校方掉以輕心,沒料到一件尋常的刑事案會越鬧越大。校學生會主席是個鄉下來的人,見夏天飲水困難,隻知道挑著水桶為大家挑開水灌水瓶,照例當他的抗旱模範,不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他吆喝同學們都回到教室裏去上課,不要圍在行政樓前影響領導們的工作,這一態度被視為對學生人身安全的漠不關心,引起了很多同學的憤怒。當即就有人喊出口號:打倒學賊!打倒禦用消防隊!諸如此類。

麵對鬧轟轟的一群,學生會不知道該怎麽辦,校領導習慣於老一套,層層召開的黨、團員師生會議,部署對無政府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的打擊——事後被高層調查組斥之為官僚主義的簡單化,在所難免。他們對八十年代同樣缺少必要的敏感,以為學生們在唱了鄧麗君之後,在跳了迪斯科以後,在看了各種西方影視並且翻了幾本薩特、尼采、弗洛伊德以後,還會以恭順聽話為榮。這些人連父母的話都不愛聽,怎麽可能乖乖地聽命於政工部門的官員?學生會其實看到了這一點,曾經想樹立一點親民形象,比如擅自舉辦過一、兩次舞會,擅自召開過一次改革座談會,但立刻被校方整肅,差點落下個自由化的黑帽子,大有楚大夫心中“不察餘之衷情”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