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地仓子里如今已经是猎帮炮头的赵永和,回忆十几年前那场被爹赶下山的情景,至今心还酸楚楚的。终生难忘的事件恰恰是他猎人生涯序幕,那个富于刺激、危险行当围猎舞台他从那一刻登上去。
一切善意的良苦用心未必都被理解,比如赵老白轰赶儿子一个人下山回家,便是一次不被人理解的良苦用心。甚至让人骂他不近人情,虎毒不食子,当爹的竟然如此狠心这样做。
“爹!”赵永和扑通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留下,他不是自己下山怎样害怕,就想看看猎虎的场面。
“走吧,趁早。”
赵老白毅然决然轰走儿子,维持炮头尊严,按照山规行事。人人都这样理解,离炮头良苦用心还差得远。他心里打算不能对任何人讲,包括儿子。让孩子下山,意义不在维护炮头尊严和严格地执行山规上,考验一下儿子的生存能力,他能战胜重重困难,事后就答应他做猎人。
“爹我走啦。”赵永和坚强起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说。
“带上它!”赵老白给了儿子一杆猎枪,和几张煎饼,还往他身上扬了几把枪药,“回家走吧,路上别贪玩。”
浓浓的枪药钻入男孩的鼻孔,他不清楚父亲为什么往自己身上扬枪药?这是炮头对儿子的婉转爱护。怕他半路上遇到野兽,一定要遇上,谁来保护他?多年打猎积累了经验,野兽怕火,宿营地的地仓子前夜晚打火堆,吓唬野兽。在密林中行走,野兽可能突然蹿出扑上来。往衣服上扬枪药,野兽闻到火药味儿便不敢靠前。
人怕逼,马怕骑。赵永和在他十四岁那年秋天,独自一人下山回家。
从来没见过山里大型野兽,初生之犊不畏虎,赵永和以身上这杆铁器为荣,俨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位炮手。在他这个年龄还没人拥有,甚至连猎枪都没摸过,自己肩上扛着杆真家伙。
一路走下来,他恨父亲的心情薄云一样淡,最后完全消失。那一天,一个人心始终提吊着,赵老白不跟任何人说自己忧心的东西,闷头抽烟。
儿子走后,他还是有些后悔,不该让一个从没进过山的孩子独自一个人下山。路很远,恐怕要贪黑才能到家。猎人四大怕:麻达山,遭熊舔,滚砬子,不开眼。其中一项发生在孩子身上怎么办?
麻达山,经常发生的事情。遮天蔽日的原始密林里,连终年在山里活动的挖参人都容易迷路,正如人们所说:走走走走走啊走,又回到了老地方。采参人称为麻达山。那山林中迷路的事情都能发生在放山人身上,何况头一次进山的孩子啊!迷路人心慌意乱,在林海中越走越远,最后弹尽粮绝,结局饥饿劳累而死。
第二个危险可能被孩子遇到,遭熊舔。熊生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避险成为猎人必修课。黑瞎子追人一趟线,这句俗语表明了熊追撵人特点,人与熊遭遇,拐弯跑才能脱险。还有,熊眼睛周围长满长毛,迎风跑长毛便可遮住眼睛……这些以前没教授过儿子,他不懂一旦遭遇熊如何脱险?
失足落崖滚砬子事件时有发生,白狼山多沟壑,即使山林中不迷失方向,脚下的危险难以躲避……
唉,我真混!赵老白恨骂自己。
纵使做父亲悔青肠子,也无法改变赵永和独自一人走山路的事实。然而事情并没赵老白想想那么坏,十四岁的男孩,有了意外的艳遇。不该发生这种男女事情的年龄却发生了,走出白狼山男孩成了一个男人,他再也不是处男。这次深山密林发生的奇遇,意义不仅仅是浪漫,重要的铸成一个恩怨情仇故事的开头。
遮天蔽日的山林,小路突然消失,赵永和忽然转向,分不清南北。周围都是树,一模一样的树,不知朝哪个方向走。
“爹!”他本能地呼喊一声。爹!爹!声音如小鸟飞过树梢,传向远方,只是没有他期待的回音。停下脚步不行,必须往前走,选准一个方向后继续向前,边走便喊:爹!不知走了多远,喊了多少遍。声音嘶哑,嗓子火辣辣地疼。他再也喊不出声音时,不喊了闷头朝前走,希望遇到什么人,带他走出密林到下山的道路上去。忽然,一个人出现,穿着黑色衣服,个子很高,膀大腰圆,他高兴奔过去。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棵雷劈的松树,黑黢黢外形酷像肥胖的人。
嚄!怎么是棵树,明明看着是一个人啊!无助的男孩目光茫然而悲伤,从喜到悲瞬间发生,他差不多要哭了,强忍着没哭还是身背的猎枪给他力量,走下去,一定能走下山。被雷击的树被他看成是一个人,显然是产生了幻觉。完全看清楚是木头不是人,他不在指望遇到人,伸手摸摸雷劈树,好像听大人们说,雷劈木有什么神力[10],摸摸它说不定就能找到下山的路。
赵永和努力回忆在山里转了向,大人们说如何走出去的话,可惜一句都想不起来,平日未留心这些。知道日后自己在林子中迷路,问一问这方面知识不就用上了吗!胡思乱想一阵,赵永和上路。
他像一只迷途小鹿东撞西蹿,绕登一溜十三招,重又回到雷击树前,怎么还在原地打磨磨(转来转去,打转转)啊!正当他无助急哭时刻,有一个人朝他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