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猎帮

字体:16+-

端锅吴二片煮肉有些煮豆燃豆萁的味道,他使用的是皮锅。煮饭的锅石、铜、铁常见,动物皮的锅呢?恐怕见到它的人极少,甭说使用了。赵永和猎帮的确有一口这样的锅,使用它吴二片的绝活儿。

制造皮锅的有野猪皮,有熊瞎子皮。“皮锅煮肉的方法也很特别。把兽皮呈锅形吊起来。在兽皮底部扎几个眼。‘锅’里装上雪,雪后再装上肉。

‘锅’下生火。由于兽皮皮下扎了眼,火烧‘锅’底时,雪水下流,不会使‘锅’烧焦烧漏。‘锅’里的雪水很快就会沸腾,用不上一个时辰,大块肉煮熟了。”[31]

熊肉煮在锅里,香味飘出在营地弥漫。

猎人等在地仓子里,外边天太冷无法野餐,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喝酒。

炮头叫贴炮到自己地仓子里。

“明天我去码踪。”赵永和说。

头一场围猎到大牲口无疑开了好头,炮头趁着吉利劲儿布第二场围,肯定炮顺、开眼。

“我跟你去。”孙大杆说。

“在家吧,拿蹲。”

“今年雪大,大牲口不易找到食儿,到处逛**……”孙大杆担心炮头遭遇猛兽,饿红眼的大牲口要伤人的。两个人去码踪是个伴儿,“你一个人太孤单。”

“你我总要有留下一个,”赵永和说,猎帮炮头是大把头,贴炮就是二把头,二三十人的队伍大撒洋不行,“照顾好弟兄,还有那一个。”

炮头不说明“那一个”孙大杆也知道指刘德海,赵永和一直把抗联伤员放在心上。他说:“放心吧。”

“给他送块熊肉去。”赵永和吩咐道。

“我安排吴二片,留块好肉。”孙大杆说。

此时,端锅手里一只大海碗,捞出一块肉,拿上一双筷子,端到山神爷门前,跪下磕头,祷告道:“山神爷老把头啊,在上有神灵!求你帮助俺们猎帮……”

一碗碗熊肉送到各个地仓子里。吴二片送到炮头地仓子里,说:“赶热吃吧,赵炮,吃,孙炮。”

“唔,给他留了吗。”孙大杆问。

“留了,热乎在锅里,我过会儿送过去。”吴二片说。

“好,辛苦你老吴。”孙大杆满意,说。

吴二片走出去,不时到各个仓子里问问,谁填肉谁要骨头,等大家吃完,收拾一下碗筷便带上一块肉,走出营地。

几个时辰后,吴二片坐在山洞里,坐在一旁抽烟看着刘德海吃,问:

“味道怎么样?”

“忒好啦,一吃就知道是皮锅煮肉。”

啊!吴二片惊讶,问:“你吃出来是皮锅煮的?”

“铁锅铜锅煮不出来这种原汁原味,味道格外鲜美。”刘德海说。

“你在哪个猎帮吃过皮锅肉?”

“我们队伍上。”刘德海说,白狼山中抗联藏在深山老林里,携带锅灶不方便,就地取材用皮锅煮食物,“我们跟你们猎人学的,当然煮不出这种好味道。”

抗联煮饭与猎帮煮肉,前者极端环境没有锅做饭,后者猎帮为获得美味采用兽皮做锅,不是一码事。

“你们吃过熊肉?”

“吃过。”

“自己打的?”吴二片问。

刘德海苦笑。

吴二片想听听猎熊的故事,却得到这样回答,刘德海说:“日寇追剿我们,三天没吃东西,也找不到充饥的食物。后来在山沟里遇到一头死熊,”

他表述时呈现止不住呕吐的表情,“都臭了,生了蛆。”

“那能吃吗?”吴二片问。

刘德海再次苦笑,说:“不吃,吃什么呀!”

猎帮端锅吴二片无法理解臭熊肉如何咽得下?他所知动物饿到程度,比如马啃食自己的毛;狼吃牛粪和草;人饥饿……他想人饥饿时干的事情。

食腐肉秃鹫、老鸹、蚯蚓、蜗牛、蟹、蚌、螺……人食腐肉,万不得已啊!

一个不堪回首的话题没有进行下去。吴二片说:“你觉得口重不?”

“嗯,还行。”

“我们吃盐豆子猪肉,怕你受不了。”吴二片说,猎帮以盐豆子为主,他怕刘德海吃不惯,“嫌口重,我给你单做。”

“这就够麻烦你的,蹚着大雪给我送饭。”

“说远了不是,你是赵炮头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你可能不知道猎帮心有多齐。”吴二片说,特殊行当需要团结成一个人似的,结下亲人般的情谊,共同对付危险,“打大围,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干得来的。”

刘德海赞同端锅朴素说法。古代打围最能体现一个民族强盛,最初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三江人先民,靠捕杀野鼠、野兔来维持生活。渔猎获得珍贵皮毛和肉食,打猎是一种习武练兵,清政府设置的围场,为的是行围和演练。

“你呆在我们围帮里绝对安全。”吴二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