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风——大风将地面的积雪和云中下降的雪漫天翻卷,地面和天空一片白茫茫——像魔鬼一样张牙舞爪三天,兔子牙被大雪包围。
“叔,能下山吗?”年关临近,黄丫儿想爹来这里,她才问。
“几年都没见这么大的雪了,路全封死,人上不来也下不去。”耿叔说,年年大雪封山司空见惯,坦然在大雪中度过,屋子内烧松木柈的炉子昼夜不停,今冬有了小孩他增加一个地炉子,屋内温暖如春,棍子热得小脸红扑扑的,他问,“丫儿,你有事儿?”
“我爹说,过年他来看我们……”
“喔,恐怕今年来不了了,雪太大。”耿叔说。
黄丫儿想爹,舒心的日子令她思念强烈。她不仅如愿以偿地当上猎人,骑马打枪占据她的大部分兴趣,孩子她几乎不管了,实质是耿婶经管棍子,她十分喜欢这个男孩,当亲孙子待,把屎接尿,整天抱在怀里,嘴里不停地说歌谣,反复说的是《你一我一》:
你一我一,搽官粉抹官墨;
你二我二,二姐卖萝卜;
你三我三,老汉卖杏干;
你四我四,四姐写好字;
你五我五,五月五过端午;
你六我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本来是两人面对面的击掌,一击一唱,顺着数到十。棍子才几个月大,耿婶数唱着象征性地拍拍他的小手,哄孩子、逗孩子玩。
“婶,你这么喜欢棍子,给你得了。”黄丫儿半开玩笑地说。
“敢情(好的意思)!你舍得呀?”
“棍子跟婶冷不着热不着,瞧你多疼他。”黄丫儿不只感慨,说的是实情,到了耿家,棍子耿婶经管着她没操心,没咋伸手,心思全在打猎上,枪法练的不说是百步穿杨,也是一打一个准。骑术也不错,耿叔答应她,明年春天生了马驹送给她一匹。
“那咱们说定,我可让棍子管我叫娘啦。”耿婶喜上眉梢道,她真心真意喜欢这个孩子,与她无儿无女膝下冷清有关。那年黄丫儿才十七岁,还没定型呢!“棍子耳大鼻宽,将来做大官儿。”
“做官儿有啥意思,跟我打围……”耿叔争抢到,彼此都按自己的意愿,希望孩子的未来。
耿婶反击丈夫的方式很特别,颠着襁褓中的棍子说歌谣:颠儿,颠儿,骑马做官!
耿叔打猎手疾眼快,在屋里的(妻子)面前甘拜下风,斗嘴肯定比猎熊费事,勇敢、坚韧对女人不灵。
大雪覆盖兔子牙到转年清明,直到谷雨积雪才融化干净。耿叔的旧伤突然复发,骑不了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在他的猎枪上。收皮毛的小贩,不时来兔子牙,有皮毛卖日子才能维持下去。
“叔,我去打围。”黄丫儿主动承担起养家重任。
一匹马一杆枪,黄丫儿驰骋深山密林。目标是野兽——獐狍野鹿,不久将来她面对的两条腿的野兽。现在她还没去想未来,为四口之家忙碌。思念父亲被冲淡。一匹漂亮的马驹诞生,它迅速成长,日渐强悍。
“叔,它四个白蹄。”黄丫儿说。
“雪里站。”耿叔说,马生四个白蹄称雪里站,“很少见的。”
看上去雪里站和**青、雪青马没有什么,一匹马的名称而已。然而,雪里站对黄丫儿意义特别,敢站在山上雪中代表性的植物是松树,巍然屹立挺立在风雪中,一匹马挺拔在冰雪中她为之骄傲。
“今年我爹又不能来了。”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三送走灶王,黄丫儿说。
“明年肯定来。”耿叔安慰她说。
第三年父亲还没来,黄丫儿情绪低落,且忧心忡忡,爹不会出事吧?
她说:“叔,婶,开春我去看爹。”
“去吧!”耿家夫妇支持。
棍子已经三岁,黄丫儿决定留下儿子,说:“婶,棍子留给你们吧。”
“放心,我们一定照顾好他。”耿婶说。
“不是照顾,把他给你们……”黄丫儿正式把儿子送人,说。
耿家夫妇当然愿要这个男孩,他们太爱他,早视为亲生骨肉。真的要送给他们,不能不换位从母亲的角度感受,自己的孩子谁舍得送人啊!黄丫儿肯定是真实表达,她还年轻,带着孩子重入一家(再婚)不方便,即使不是这个原因,她离开兔子牙带着孩子攀山越岭怎么行啊?耿叔说:“棍子留下,我跟你婶带着……你也不是不回来啦。”
“叔,爹三年没来看我们,一定是出事啦。”黄丫儿说。
“怎么会,不会的。”耿叔劝慰道。
黄丫儿说出来日本宪兵逼父亲为他们挖参,怕我们娘俩有危险,才送到兔子牙来。她说:“爹不肯为小鬼子挖参……”
如此说来,黄皮子可能出事。耿叔想。他了解参帮把头,宁折不弯的性格,说不给日本人挖参就一定不挖。宪兵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对抗下去,吃亏的手无寸铁的参帮把头。他说:“你去吧,去看你爹。”
骑上雪里站离开兔子牙,已是夏初。耿叔塞给她一些钱,说:“做盘缠(路费)。”
“太多啦,叔,我不带这么些钱。”她推辞道。
“穷家富路,想不到念不到用钱的地方。”耿叔坚持让她带着,还给她装了几葫芦瓢小米和一些干粮,“丫儿,见到你父亲,抓紧回来。”
“嗯。”黄丫儿答应得底气不足,老话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同样也是父亲的小棉袄。女儿暖着父母的心,与父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黄丫儿预感爹出了事,忧心忡忡。
[1]一碗半熟小米饭,用麻皮绳缠一双新筷子并起插入碗内,称“倒头饭”。
[2]引魂鸡:带领亡者灵魂登上天堂。
[3]装老衣:寿衣。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夭寿者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4]晋商。
[5]昌滦乐人。
[6]苏州南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