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宜带专案组来三江银行路上接到徐大志的电话,他说:“丁队,出事啦!出大事啦!”
“什么大事?”丁小宜惊讶道。
“丁队,今天要发生挤兑。”
“你确定,徐行?”
“我们几位行长刚刚开完紧急会议,行长让我通知你。”
丁小宜问银行采取什么措施,徐大志说无计可施。放下电话,网监支队长说:“徐行长说今天要发生挤兑,银行门前聚集着很多储户。”
“他们怎么应对?”兰海龙问。
“银行方面说无计可施。”丁小宜说。
“难道眼瞅着挤兑发生?”陶蓉蓉疑惑道。
“大概是吧。”网监支队长说。
车内沉默,几位警察都在想着即要发生的挤兑,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银行方面没办法,办案警察又有什么好办法?他们只有心急。挤兑这个词,对一般的人来说很普通,发生在银行则是大事。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并非是放在库房里的东西,摞在那里不动,银行用它再投资,如果储户都来取钱,恐怕银行一下拿不出这么多现金。储户坚持取走存款,银行拿什么付给人家?
“丁队,挤兑如果发生,后果是什么呀?”
“不堪设想!”网监支队长说。
警察同样是束手无策。兰海龙问:“丁队,我们今天?”
“按原计划进行。”丁小宜说。
专案组的计划今天找工程师邓明辉谈,是跟银行另一名工程师蒋丹阳谈话后,网监支队长做出的决定。
“蒋工,我很赞成你的看法。”丁小宜说。
“哦,什么看法?”
“攻击银行计算机,不需太多的人,一个人足够啦。”丁小宜重复昨天蒋丹阳说的话,“请你帮助我们分析,攻击银行计算机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蒋丹阳扼要描述道:“一个黑客进入银行计算机系统,修改了储户的信息,转走了钱……”
然后?警察问。
“转到某账户上,将钱提出。”蒋丹阳说,在计算机上操作转账用不了多少时间,取钱则需要时间,ATM机取款数额有限制,到营业窗口提现大额需事先预约,“往下是盗窃的东西如何运走。”
如何运走?警察问。
“一个人运不走,东西太多。”蒋丹阳说,到银行提钱远比贼带走赃物复杂百倍,手续繁杂,“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一个庞大的团伙运赃——提钱。”银行有监控设备,老是几个面孔提钱,势必要给警方留下线索,“一定是一个团伙。”
警方跟银行工程师的观点一致,三江有一个团伙作案,目标是银行,首先要侵入银行的计算机系统,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谁有这技术?此人是不是三江人,是什么人?
“我始终坚持的观点,计算机程序既复杂又简单,”蒋丹阳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她说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脑瘫的男孩,他玩游戏机超过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人制造了计算机,设计了程序,致命的缺点在里边,不易被发现而已,其实所谓计算机天才是不存在的。”
“媒体报道某某天才,攻击……”
“没有天才,计算机的漏洞被他发现而已。”蒋丹阳说,她的观点大概难被所有人接受,至于对错与我们的故事关系不大,“黑客闯入计算机系统,靠的不是知识,而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怪怪的想法有时让人听起来很新鲜,三江银行电脑工程师的观点在那个炎热夏天里,如薄荷油一样令人突然感受到清凉,功效是什么且莫论,总是有功效的,作为专案组长的丁小宜,还是受益的,以致她在后来寻找攻击银行计算机的嫌疑人时,时时想到蒋丹阳的观点。
“我建议你们跟邓明辉好好谈谈。”蒋丹阳说。
“邓工?”
“他预测计算机早晚要出事。”她说。
蒋丹阳的话引起警察的注意,一个工程师事先预测要出问题,他非平庸的股票分析师那样信口胡言吧,一定看到了什么。
“他亲口对你说的,计算机早晚要出事?”警察问。
“是。”
“什么时间?”
“三年前,三江银行计算机新系统全面开通之始。”蒋丹阳说。
“他说原因了吗?”
蒋丹阳知道,或许不知道,她说:“你们还是跟他本人谈谈。”
丁小宜决定找邓明辉谈谈。
“不过,他未必会讲。”蒋丹阳补充道。
警察惑然。
“找他试试吧。”蒋丹阳说,她有很多话没说,没讲邓明辉肯定有什么障碍,或许邓明辉本人就是障碍。
车到三江银行总行,远远望见排着很长队的储户,这种门前排长队的情景不多见。数日前一家卖降血糖药的搞促销,排队的前一百名可免费获得一个疗程的药。银行门前排起长队,挤兑,徐行长打给警察的电话讲了排队……
丁小宜说:“事态的确很严重。”
警察进了办公楼。中心营业所跟总行办公楼相通,可以从旁边的正门上楼,平常内部人员习惯从营业厅直接爬楼梯到总行办公楼层。
专案组所在的顶楼今天异常肃静,没见到一个人,警察直接到专案组的办公室,矿泉水摆在桌子上,看得出新放的,说明有人来了。一般是行政办的薛主任,每天他都来得很早,为专案组的服务很周到。
“丁队,蒋丹阳吞吞吐吐……”兰海龙说。
丁小宜和兰海龙感觉一样,不过,她觉得蒋丹阳的吞吞吐吐不是因为自己,原因在邓明辉身上,看得出来有些话不太好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