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激情

山語

字體:16+-

大山不開口,若一開口便是詩。

文人騷客愛把山引為知己,詠山的佳句不勝枚舉。最早的《詩經·小雅》,“幽幽南山”一句,山勢深遠之態畢現,後來便有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孟子》中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便吟道:“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同是懷抱天下的胸襟,卻平添了許多蒼涼。王摩潔與孟東野都詠《終南山》,“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詩華彩而精致;“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孟句樸質,意境卻奇崛。富貴王右垂與寒酸孟夫子看山的心境自然是不同的。蘇東坡《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意象豐富,比喻貼切,正如他自己在《書吳道子畫後》所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還有楊萬裏的妙句:“春山葉潤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活脫寫出了山的質感與動態。詩仙李太白詠山的句子恰如群峰紛遝而至,氣勢澎湃,“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騰身轉覺三天近,舉足回看萬嶺低”,“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而我卻最喜歡他的那首五絕《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這一份幾近透明的空靈是多少憂憤苦痛的煎熬才悟出來的呢?

大山是笨拙的,不似白雲那般婀娜靈巧,機智善變;大山是沉默的,不如溪泉那樣鶯嘴巧舌,整日價玲睜塗塗。大山閱盡人間滄桑,卻有滿腹的話,更向誰人訴說?如今心氣浮躁的人們,誰還有“獨坐敬亭山”的耐心?誰還能大徹大悟地領會大山蒼老的無聲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