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塵

17

字體:16+-

文舉,錢塘人氏。錢塘者,今杭州市。其父文景,為當地有名畫師,人物山水,倶得其妙。文舉少年時家境富有,天資聰慧卻好玩樂。他興趣不在繪畫方麵,而是金銀鍛造工藝。所謂鍛造,即用金銀打造人物、花鳥、禮器等工藝飾品,待價而沽。當時富家權貴,多以購買此物為風尚。文舉是極為聰慧手巧之人,經他設計構製的物品,個個有如活物一般。售價也比別人高出幾倍。文舉因此聲名遠播,自己也極為得意自負。有一日,文舉進了一家工藝店鋪,看見一位工匠正把許多金銀花鳥投進熔爐。細一察看,那些花鳥正是自己所造,不免大為驚訝,問匠人何故要毀壞這些精美禮器。匠人說,這等工藝飾品,原本就是富家玩物,各類造型都依時令風尚,如今又有了新款工藝,這些舊物便都過時了,要回爐熔化,再製新品。文舉一聽,頓時恍然。他原以為自己所製器物,機巧生動,不僅可把玩清賞,還可以傳之後世而成不朽精品,不承想,倏忽之間,已為世人所棄。由此看來,機巧玩物終不能傳世也。幡然悔悟,立誌學畫。文舉原本天資過人,既下決心,畫藝大進,果然不久之後,其山水人物已為裏巷四野稱讚。當時正逢朝廷網羅天下有才之人。其父文景先生被召為宮廷畫師,即刻就要進京待詔。便帶上文舉,一同啟程進京。當時明都城還在南京。到了南京,隻見人群熙攘,一片繁華景象。文舉年少,挑一擔行李,不免走走停停,左顧右盼。到了南京水西門,更是物華繁複,文舉索性放下擔子,隻顧著觀賞此地風光。不料旁邊一個挑夫起了邪念,趁著文舉貪玩,挑起擔子就走。頃刻之間,已然沒入湧動人流中了。那行李中裝有衣物盤費,文景先生若幹書畫條幅,更主要者,還有朝廷詔書和地方通牒公文。文景父子頓時麵容失色,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有熱心人便建議說,若記得挑夫姓名狀貌,或可請當地長者查找此人。這挑夫是文舉到水西門時上前來搭訕的,並不曾問其姓氏;相貌倒也有一點兒印象,隻是並無特別之處,茫茫人海,如何辨別?文舉細想片刻,便進了一家店鋪,索要紙筆,依先前印象畫出一副挑夫的相貌來。文舉描摹之時,一旁有許多人圍觀,初時輪廓模糊,淺次形貌清晰,眾人都稱讚文舉下筆如有神助,畫上之人,眉眼生動,似乎在某處見過這人,但又不能說出究竟。隻見文舉在畫中人的眼睛上輕輕點上最後一筆,那人立刻就如活過來一般。人群中突然有人驚呼道:這不正是水西門三裏巷的徐二麽!話一出口,眾人便都附和點頭,早就有人帶路,穿過三街兩巷,果然看見挑夫徐二神色張皇躲在家中,隻一會兒工夫,就從他後院找到文舉的扁擔。原來這文舉所摹畫像,竟如徐二一模一樣,分毫也無差別。一時間,南京城內人人都知道有個少年畫師,繪畫點睛功夫,比上古顧愷之還要神奇。但文景先生深知江湖險惡,對其管束極為嚴格,告誡文舉藝海無涯,不可恃才而放曠,隻讓他專心學畫,以求技藝精進。不久朝廷遷都北京,文景父子也一同進京。文舉此後一心學畫,數年過去,技藝大長,花鳥走獸,草木山風,一下筆即有如神助。這文舉還有一樣本領,就是臨摹古人山水,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文舉作畫之時,正值南宋院體畫風盛行,其繪畫風格,也多受院體畫派影響。文舉有時便專門臨摹南宋大畫家馬遠、李唐、郭熙、夏圭諸人作品。他著墨運筆,竟與原作不差纖毫,連時人都莫辨真假,更不要說後世之人了。現今流傳下來的院體山水真跡,有一些其實就是文舉臨摹的作品。可見文舉之才。文舉自己也不免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