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第二天离开了剧组。很多人去送他,场面拥挤,就像他来的时候那样。他意气风发,跟每一个人握手。他骄傲得像一匹马。但他假装看不见我,他拒绝跟我握手。他用这种刻意的冷漠把我和他们区别开来,我就像是他们共同的敌人。那时候我站在欢乐的人群的边缘,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滑稽的小丑。
这个人带走了剧组的欢乐和高贵,也带走了暧昧的荷尔蒙的气味。很多人脸上充满了留恋和惋惜。有人则为这部匆忙结束的电影担忧。那个和男主演醉过酒的女演员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她在片场留下了最美妙的人生记忆。看上去年轻了十岁。这当然不是秃顶的公务员献给她的玫瑰,而是她内心里隐秘的爱情开出了旺盛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另一个哭泣的女人是秦州大酒店的服务员,她叫小丹。这女孩**饱满,眼睛明亮,有一对鲜艳丰腴的嘴唇。男演员有一次问她可有开红酒的起子。他跟她说话,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她立刻脸红心跳。拿给他开红酒的起子的时候,他看了她三秒钟。三分钟之后,她决定爱上男演员。三个小时之后,她在男演员的**脱去了衣服。她觉得羞耻,因为脱去衣服的男人和她想象的不一样。她想象中的爱情是衣冠整齐的甜蜜倾诉。男人的神色庄严,脸庞明亮。但是她很快安慰自己说,也许爱情里的有些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吧。包括男人嘴巴里的奇怪的气味,胡须刺到皮肤上的感觉,他的粗鲁又古怪的叫声,他的扭曲狰狞的五官。以及她的从下体出发,扩散到全身的尖锐的疼痛。于是她觉得,爱情就是眼睛里的狰狞和自己身体里的疼痛。她说,**不好玩,只有疼。她说这话的时候,仿佛非常有经验的样子。她十七岁,高挑丰满,嘴唇鲜艳。那是她的第一次。然后男人告诉她说,可以带她去东京,因为他的一部电影就在那里拍摄。他会带她去电影院,看她从未看过的电影。带她去饭店,吃一种她从未吃过的鱼。她很想去东京,她想象东京就是从北京出发的下一个地方。她还未去过北京,所以去东京的路上还可以去北京。她心花怒放,心里藏好了这个秘密。后来她又去过男人的**三次,每一次她都觉得痛。但是秘密带来的味道是甜的,所以爱情就是痛和甜混合起来的味道。
这个名叫小丹的女孩在哭。那个给了她秘密和许诺的男人,离开的时候都没有跟她告别。他留给她的电话号码和地址都是假的。她只记得他在**时候面孔的狰狞。这个无知又愚蠢的年轻女人。她坐在我身边哭泣,她想找到那个男人,因为对方给过她甜蜜的许诺。她说我一定知道他在哪里,也只有我能帮她找到这个男人。她向我讲述男人的故事,每一处隐秘的细节都不放过,为的是向我证明,她和男人之间有过这甜蜜又痛苦的爱情。
我在内心厌恶她的无知和无耻。但我只能假意安慰说,我一定帮你找到他。
更麻烦的问题是这部仓促收尾的电影。许多影像带有强烈的演员风格,与我的愿望相去甚远。尤其是结尾部分的那场雨中剧情,充满了滑稽与生硬。为了达到节奏上的某种平衡,我又请了圈内一个著名的剪辑师一起进行后期制作。有些场景的镜头差不多都删去不用,在剩余的素材里努力拼接可以使用的部分。雨中场景也做了大幅修改,原有的片长被压缩,删去大部分近景镜头,只留下必须的背景和远景镜头。如此一番折腾,勉强求得相对完整的叙述节奏与风格。剪辑出来的毛片请圈内的朋友看了。有些朋友居然认为作品非常好,影像的力量感很强烈,冷静中包含着某种愤怒与感伤,色彩运用与整体的节奏也把握得相当娴熟。他们说在作品中看到了期待的我所独有的某种风格。他们的见解明显带有溢美的成分,不过我还是很享受他们的赞美。另一些朋友则提到电影中不能回避的缺点,主要是角色的选择有很大问题。主角的精神气质与表演风格与电影不相吻合,甚至显得古怪突兀。电影追求极简与冷静,而主角的表演则刻意张扬和煽情,因此在某些地方显得滑稽可笑。他们说完全可以选用有才华的业余演员,没有表演经验的更好,这样才能配得上电影本身的粗粝与真实。我对朋友们的观点深以为然,此后又进行了剪辑修正,用意在于尽量减少和淡化主角个人情绪的介入,除非某些必要的场景。显然,这样处理之后,影像风格干净了许多。
但是投资方并不认同圈内人的诸多评论。从一看到毛片之初,我即被无数麻烦包围。
先是秦州市政府组织了一次审片会。本地官员、大学里的文科教授、几位作家以及企业人士组成审片专家。我带领少数几位剧组成员参会。见面之后,相互寒暄,满面都是伪善的春风。先看片,然后发言。最初都是赞美之词。主题有多么深刻,导演风格有多么独特,艺术上多么有追求。这些赞美的评论听上去熟悉又空洞,适合我拍摄过的任何一部电影。接着就是电影里的缺陷了。电影里的缺陷让每一位专家感到愉快,他们的眼睛和脑门发出闪闪光芒。电影的失败之处,在于男演员没有充分展现出他的表演艺术和人格魅力。男主角的情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形象显得过于猥琐。在国内演艺界如此有影响的大牌演员,因为电影中的诸多限制,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不能不说是导演的失策。因为这会严重影响电影的票房号召力,而且会对明星本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电影所表达的情绪大大脱离了投资方的初衷。虽然电影的手法新鲜优美,但可以肯定,任何一个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都会产生某种压抑和灰暗的念头,因为电影所渲染的情感太过于沉重消极了。投资方的用意是以此宣传展示秦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的魅力。但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会让人觉得,秦州是陈旧、保守和肤浅的,因为它都不能给一个艺术家提供基本的营养。你看,电影里的艺术家在秦州生活,既没有得到女人的爱情,也没有卖出一幅画,最后还在风雨里挣扎,像一只落汤鸡。这对于秦州有什么好处呢?人们看这部电影,不仅不会热爱秦州,反而会厌恶秦州。当然,导演可以辩解说,拍摄这样的电影是为了追求艺术,不是为了商业目的。但是我要问,如果一个导演为了所谓的艺术追求而有意丑化和侮辱秦州的形象,那么,就算你的艺术水准十分高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个一直写作诗歌的老先生说到此处,忽然变得慷慨激昂起来。他咬牙切齿,眼睛里发出愤怒的火焰。只听见嗵的一声响,原来是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茶杯也因此而被震翻在桌面上;茶水流泻而出,把他的一摞厚厚的讲稿都泡湿了。他动情的演讲博得了专家们热烈的掌声。
我只是一笑而已。文坛上如年老的诗人这样的人,我见过很多,也早已习以为平常了。不过有时恍然之际,无来由地觉得某种滑稽,忍不住在心里讥笑这些人。我残忍而缺乏同情心。其实这根本无关艺术的立场和观念问题,而是在于,我经常怀疑这些专家对他们所探讨议论的领域到底懂得多少。或者说,有些时候为了某种需要,他们要说出多少连自己都觉得厌恶的话语?
坦率地说,我当然不必在乎他们说什么。但是,我却要必须面对他们的评论带来的后果。其中之一是,投资方原定的后期经费因此而被搁置了,大约有一百万。助理王薇数次与有关部门交涉。对方虚与委蛇之态,时时都有,要么说正在拨付途中,要么说主管领导出差。到后来,连办事人员都不见踪影。我只好自己去拜会秦州广电局李局长。李局长照旧热情有礼,但语及费用之事,就显得虚情假意起来。反复询问之后,李局长说,是主管领导对电影很不满意,因此有意压缩了这笔经费。他安慰我不必着急,他会尽力疏通各种关系,总有办法拨付的。
其实这种结果也不出我的意料。拍片伊始,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解决之道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非隔靴搔痒,并不能深入肌理,因此导致后期失控。正如多米诺骨牌倒地,甫一发而不能收拾。
本来行将解散的剧组突然变得团结起来。对于被拖欠的后期费用,他们给我各种建议,有些人甚至利用自己的关系去探听消息,疏通关节。有些平时对我没有好感的人,也忽然变得热情友善起来了。他们除了关心费用问题,还关心我的饮食、生活和身体。他们安慰我说,总有办法解决的,希望我保重身体,不必过于担忧和劳累。他们说话的表情就像是我的亲人。总之,大家相信那些被拖欠的费用很快就会到账。但是,期待的结果并没有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焦灼不安。有一个演员告诉我说,他的母亲生病了,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由于病情的复杂状况,医生建议使用一种国外进口的药物。这种药很贵,但他手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了。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眼泪流了下来,看上去非常悲伤。剧组里的助理导演也来和我说话,他说他终于为儿子选好了一套房子,房子的位置很好,小区里的环境也令他满意,更幸运的是,与周围的楼盘相比,那里的房价一点儿都不高,真的是物有所值,眼下要马上交首付了,否则就有别人买走了。他手里的钱不够首付,还差那么一些。说着话,他感慨说,你看,人活着多不容易,真是太辛苦了。后期制作的剪辑师平常跟我关系不错,前几年我们还一起泡过夜店,喝了很多酒。有天晚上他来和我说话,闲聊之后,话题就说到他儿子的女朋友。她要求他儿子换一辆车子,理由是原来的那一辆让她没有面子。必须要换,否则她就不结婚了,她会找一个能够换得起车子的男人结婚。她是一个庸俗的女人,物质又势利,又懒又馋,除了相貌长得妖气,简直一无是处。可是他儿子就喜欢这样的女人。他儿子还嘲弄他不懂得爱情。他儿子说,为了爱情,就得换车子。他要是不答应换车子,那他就是在破坏他们的爱情。你看,这个庸俗的时代,这些贪婪的女人。你说,我还能怎么办呢?
凡此种种,无非都是为钱。有时你会感觉,什么亲情、友爱、艺术、理想,在钱财物质面前,通通不堪一击。他们本可以不必如此热情,也可以不必跟我谈及个人生活里的隐秘苦恼,但是我欠了他们的钱,因此我必须要配合他们的热情,必须要忍受他们冗长的倾诉。剧组拖欠的那些钱也许对他们而言,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遭遇的麻烦,但当你时刻被他们的热情和倾诉包围,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这些钱是多么重要。你拖欠了这些钱,就等于毁坏了他们生活中的梦想。你会被越来越强烈的愧疚包围。这让你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