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尘

5

字体:16+-

孙仁三十岁时写过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大学生爱上了他的英语老师。小说中的大学生来自僻远的乡村,相貌平常,热爱文学和美丽的事物。英语老师刚从美国回来,有闪亮的眼睛和波浪一样的长发。大学生因为爱情而寝食难安。他苦学英语,查找阅读有关美国文化的书籍;就仿佛了解了美国,就可以接近他的老师。他勤奋写诗,每一首都是献给英语老师的。在一首诗歌里有这样的句子:

黑夜里万千花朵怒放。

唯有你,

是最让我痛苦的那一朵。

写下这几句诗歌,他被自己感动了。写得真好。他饱受折磨的爱情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出口。他忍不住大哭起来。深夜里他哭泣的声音非常响亮。人们都知道了他是一个因爱而痛苦的诗人。英语老师也读到了这几句诗。很显然,她也被感动了。她上课的时候穿着鲜艳的衣服,只要有爱情的话题,她就会谈到很多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伟大爱情,她还说,美国人对于爱情从来就很热烈,不像中国人那么含蓄。她的穿着和言语听上去就像是明确的暗示。大学生开始想象和他的老师在一起的景象。他的想象也都写到了纸上。那些纸上的甜言蜜语到处飞舞,所有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恋爱了。为了让他的爱情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他有一次到血站去卖血。他要给英语老师送一份生日礼物。他买了几十朵玫瑰。那玫瑰看上去就像是他身体里新鲜的血液。但是,当他手持玫瑰快要走到她的宿舍的时候,他因为劳累昏倒在地上。

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英语老师的单人**。床铺上散发出玫瑰的香气。英语老师的眼睛里是动情的泪水。紧接着,她俯下身来,给了他一个热烈甜蜜的吻。

接下来的情节,在小说里写得很含蓄。不过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那个夜晚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因为孙仁在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

啊。她雪白的肌肤。就如汹涌的波浪,把他彻底地淹没了。

他的这句诗让无数读者臆想纷纷。但就孙仁讲述的故事来说,这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应该在后面:小说结尾的时候,大学生残忍而荒唐地杀死了美丽的英语老师。她漂亮多情,也能够确定爱上了她的学生,但她还是不能抛弃她美国的丈夫。她爱那个美国男人,正在办理去美国的签证。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为什么她爱着另一个人,却还要对着身边的男人摆出风情万种的模样?难道仅仅是出于寂寞吗?难道她不该为她的那个吻负责吗?这些就是大学生杀人的理由。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小说的后半部分显得仓促匆忙。就像小说里的男主角一样,孙仁似乎也无法控制故事的走向。孙仁后来有一次也坦承说,他不知道如何让这样的故事完美地收场。作为一个三十岁的小说家,描绘复杂的情欲,尤其是描述一个女人内心的纠结和荒诞,毕竟还是有点年轻了。

若是放到当下,这样的小说就显得很寻常。现实里天天上演荒唐离奇的情欲纷争,不知道比小说里要荒诞多少倍。但是在孙仁写作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绝对算得上轰动。那时候是文学最好的时代,小说几乎可以代替所有的精神生活。一首诗歌就可以打动一个女人的芳心,更何况一篇小说。那时候人们对于爱情和欲望都采取了过分保守的姿态,大学校园里的恋爱都受到指责,遑论男学生和女教师的情欲纠葛。孙仁一夜成名。小说还引起了人们对于新时代道德问题的热烈讨论。接着又获得了北京某家大型刊物的年度最佳作品奖。在此后的至少十年间,人们谈论本埠文学的时候,孙仁的这篇小说会不断地被提起,俨然成为一部经典。

我年少的时候,也读了孙仁的这篇小说。其时我和大部分烂漫少年一样,整日做着文学梦。年轻的情欲被孙仁的小说激**起来,也幻想自己在大学校园遇见一位美丽的英语老师,然后和她发生肉体关系。直到进了大学,我才明白,小说里描述的其实只是作家的一种幻想。真实的生活很可能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