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项羽

02

字体:16+-

第二天,汉军先派使者去拜见钟离昧,说愿以项庄交换太公和吕夫人。钟离昧说:“这是大事,汉王应该派人直接与霸王交涉,我做不了主啊?”使者吃惊地说:“怎么还要找他人,汉军上下都知道钟将军功劳最大,在楚营说一不二。这次大战若不是您及时赶到,分散了众将兵力,项王可能命都没了。万没想到您连交换一下战俘的小家都不能当。”钟离昧自然不愿外人对他们君臣关系妄加评论,反驳说:“不是不能当,而是该当的当,不该当的不当。比如打仗,到了战场上,那是将军的事,霸王自会放手。但牵涉人的事,如今又是项王最亲的兄弟。你们那边也是汉王的至亲,就是让我当也不能当。”使者说:“韩信将军和您曾有交往,他在汉王身边多次说道,霸王表面仁慈,内里残酷;外部大度,处事狭隘;嘴上慷慨,心里计较。所有的好处,只给最亲的人。至于外姓,只能卖命,不能提任何要求,哪怕功劳再大,也不会给你应得的封赏和权力。看来这话是真的。”钟离昧说:“不要胡说,霸王对我们所有部下,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有功就赏。你看我,缺什么?”使者说:“你和韩将军能力不相上下,但他被汉王封为大将军,总领三军,有生杀予夺大权。汉王手下其他的将军,一场战役下来,只要有功,不是赏钱赏城就是封地封爵,这些您有吗?”一句话问得钟氏哑口无言,只能打着哈哈说:“那些我不需要,我只管打仗。我相信只要自己付出了,别人会看得见的。”使者说:“霸王性格过于暴躁,我不敢去见他,害怕一不留神成了他的刀下之鬼,所求之事,还望将军予以呈报。”说完留下一包东西,让钟离昧笑纳。钟离昧问是什么,使者说:“土特产,实在不成敬意。”钟离昧当场没有打开,但对使者留下了好印象,认为他说的不无道理。事后打开礼物一看,是一包黄金,仍不以为意。以后,这使者又多次来,有时说些人质的事,有时替钟离昧说些不平的话,仅此而已。钟离昧当然猜到使者有离间的意思,但因他说的都是实情,况且还有黄金说话,心想我只要打定主意不背叛项王,随他外人捣鬼捣去。

同样的情况,大将周殷也遇到了,但他们都没有向霸王报告。

有种现象终于开始引起项羽的怀疑,就是近来他每次到兵营里去,都见有些人或三五一堆,或二三一伙,在窃窃私语什么。一见他到了,不仅停下不说了,而且迅速分开。但看他们的动作,又像是有意让他知道似的。这次他终于按捺不住,揪住两个刚才还在说悄悄话的士兵说:“你们在说些什么,干吗见了我就匆匆躲开?”士兵说:“没说什么,我们怕大王说我们偷懒,所以才想躲。”项羽瞪着他们不说话,吓得二人哆哆嗦嗦,刚要如实说出来,项羽反说:“不要说了,先跟我到大帐去。”

两个士兵告诉项羽,只因大王不愿给钟离昧、周殷等人封王,他们有怨气;准备投靠汉王,帮助刘邦灭了大王,现在士兵们都在议论下步跟谁去呢。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就要把二将叫来问个虚实。但怕是真的,引起哗变,又当着两个普通士兵的面,所以隐忍着没有发作,训斥两个士兵说:“纯粹放你娘的狗屁,几位将军都是保国重臣,虽没封王,也富贵已极,岂是你们所想的。鼠目寸光,滚吧。再叫我听见胡说八道,一剑劈了你们。”两个士兵连滚带爬地离开。

范增奉命调查此事,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因此直接把钟离昧、周殷叫来问个究竟。钟离昧当时火冒三丈:“这是谁在造谣!项王待我们不薄,干吗要背叛他。再说,刘邦那点本事,值得我们去投靠吗,我们哪一个打仗不比他强。”范增说:“我想你们也不至于这么糊涂,但军中传言你们和汉使频繁接触,可有此事?”周殷说:“有此事。但他们是来告诉项庄被他们俘虏,愿以项庄交换刘太公和刘邦夫人吕氏。”范增说:“原来项庄没死,霸王和我都以为他死在战场上呢,为此霸王很难过了一阵子。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向项王汇报,不跟我说?”周殷说:“汉使说,跟我说过就去见霸王。我以为霸王已知道此事,只因权衡利弊,未置可否,所以才致汉使频繁来访。”钟离昧听周殷所说与自己遇到的情况基本相似,恍然大悟,说:“这就是了,汉使借交换人质为名,频繁出人楚营,实际上是要行挑拨离间之事。这就不难理解军中为什么一时有那么多谣言了,敢是他们在捣鬼。”范增高兴地说:“情况果然不出我所料,但也说明我们队伍中有些人已被敌人利用。要好好查一查那些传谣信谣者,看他们得了哪些好处,这么热衷于替敌人散布谣言。”

很快有一批传谣信谣的军士被范增抓起来,起初有不少人还抵赖,经过严刑拷打和威吓,多数招了。原来他们都受了陈平让人送来的金子,少则一斤,多则数斤。他们当兵才收人多少,多是打仗时趁机抢掠的。但凡抢得多一点,还要孝敬上司。士兵们都是没见过大世面的人,如今一下子得了这么多金子,当然叫说什么说什么,叫怎么干怎么干。他们才不管消息真假,对楚军有利没利。对楚军有利,对他们个人有利吗?打仗死了那么多人,项羽做了霸王,给普通士兵发一个小钱了吗?没有。所以难怪普通士兵不讲政治,见钱眼开。范增摸清了情况,把那些传谣信谣的当场杀了一批,然后警告官兵:“再有传谣信谣或知情不报者,一律杀无赦!”

陈平的几万斤黄金眼看打了水漂,有人向刘邦打报告,说陈平糊弄,生死关头,岂是几个钱能摆平的。刘邦没有表态。陈平听说了别人对他的议论,也不去辩解,反而对使者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继续执行,我不信有钱办不成事。”于是又和几个使者小声计议了一阵子。

范增把调查的情况如实对项羽说了,项羽说:“没有就好,我不信跟我出生人死的大将会背叛我。既然项庄没有死,要想办法赎回来。再有汉使来,可安排他们直接来见我。”范增说:“刘邦现在是走投无路,才使出歪点子。我的意见是,不理他,只管打。只要能把他除了,哪怕死一百个项庄,一万个项庄,都值!”项羽听了有些刺耳,心说:“死一百个项庄?要是你家亲人,死死看看?”他没有接话,站起来向门外走去。

汉军没有粮食吃,拼死和楚军作战,竟然将被楚军占领的甫道夺了回去。项羽知道后有些恼怒,亲自到前线了解情况。看将军们一个个都蔫头聋脑的,让他更加生气,质问钟离昧:“怎么回事,能给我个合理的解释吗?”钟离昧说:“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打了败仗,是末将无能,再有这种情况,我宁愿把自己的人头砍下来交给大王!”项羽说:“说得还有些血性,我就不熊你们了。其他都听好了,都要像钟将军这样,不成功,便成仁!”

但项羽再到军营视察,仍发现有士兵三五成群地在窃窃私语。一发现他来,又马上分开。但却不像上次故意让他看见,这次却像唯恐让他发现。项羽想,不是杀了一批吗,怎么私底下还有人做小动作,难道又有阶级斗争新动向?因范增说了要放弃项庄的话,让他反感,这回他决定亲自审问,弄清下面的人到底都在说些什么,干些什么,有没有人在捣鬼。

能让项羽亲自审问,除了畏惧之外,几个下人还感到莫大的荣幸,于是添油加醋地告了范增一状。说范增不仅包庇钟离昧、周殷等人,而且私底下也和汉军接触,得了汉军不少好处。项羽问:“这怎么可能,连一个行将就木之人,都要贪财背叛我,他不是老糊涂了吗?”下人说:“他一点不糊涂,他虽然年长,但儿子年轻,这事一查便知。”

因为项庄被汉军掠去,汉军重新占领运粮甫道,又面临身边大将意志动摇的问题,项羽估计荣阳一时攻不下,遂决定重开和谈局面。同时他也退一步想到,关中地区本来应是人家刘邦的,是自己仗着武力硬把他逼走,结果失信于天下,导致诸侯合起伙来与自己为敌。吃一堑长一智,既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要勇于改正,这才是大英雄本色。当然,如果一直打下去,刘邦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但自从陈胜起义,天下已乱了数年,为此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口二不剩一,这中间力量最强的是自己,我要不首先提出来罢兵,作出一些牺牲,还有谁有资格作出这种决策呢。

因此,他这次没和任何人商量,亲自挑选了四位心腹去汉营讲和,分别是卫尉段印、都尉刘禹、左庶长董竹、右庶长李暴。四人到了汉营,住进最高级的客馆,受到隆重礼遇。每顿饭不仅牛肉、羊肉、猪肉俱全,酒好饭好,房间里有水果,走动有人陪,而且派了几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侍候他们,任由他们享乐。一点不像敌我双方正在交战。一切都过得那么舒服,万分惬意。

这天上午,几个人早早到了会客室,说是汉王要接见他们,亲自敲定双方议和的条件。只见会客室里桌榻整齐,案上食品充盈,酒具茶具罗列,门口案旁都有美女站列,随时准备着为主人或客人服务。段印等人想,看来汉王对这次和谈是有诚意的,我们既代表霸王,也要拿出最大的诚意。不管汉王说什么,都尽可能答应。不然拂了主人面子,多不好意思啊。正在胡思乱想着,一声:“汉王到!”刘邦大摇大摆地走进会客室,向每个客人拱手,连声:“让各位久等了,请坐,请坐。”

一同参加会见的还有太仆夏侯婴、刘邦的同父异母小弟刘交、谋士陈平等。在此之前,陈平已先会见过几个使者,对他们提出的想法,都表示赞同。但也留下话:“这些意见你们要亲自跟汉王讲,不然要我传话,还以为我捣什么鬼呢。”段印说:“明白,我们都是替别人办事的,自然不能擅自做主。”

段印把跟陈平说过的话经进一步推敲后,郑重地复述给刘邦。先说交换人质的问题,刘邦没有异议;谈到双方停战,从此各霸一方。起初还笑眯眯的刘邦,渐渐脸色阴沉,越往后听,表现得越不耐烦,突然打断使者的话说:“你们到底是范先生派来的还是项羽派来的?”段印回说:“我们是霸王派来的,怎么范先生也派使者来了吗?”

刘邦站起来呵斥陈平说:“干的什么事,连谁派来的人都没弄清,让我接见什么,几乎误我大事!”说罢,气哼哼地走了。

陈平看看使者,委屈道:“我也不知范先生也派使者来了呀,上几次都是刘交接待的。”

一旁站列的美女侍者随即撤出,接着就有杂役把几案上摆的水果杯具之类的东西全部撤走。陈平安排客人先回客馆,等候他的回话。但回到客舍后,却发现软绵绵的床铺不见了,**铺着一张破草席,席上堆着一堆像是被子的东西。中午吃饭更被换成了黑窝窝头就咸菜,碗里盛的是白开水。当天晚上就有武丁来告诉他们:“快滚吧,大王不愿意跟你们谈,走晚了就把你们的小命留在这里。”

项伯虽然在鸿门宴上袒护了刘邦,但那是因为张良的缘故,一个“义”字足以解释一切,这是项氏家族到哪儿都能站住脚的根本原因。但在核心利益上,宁愿丢掉“义”,也不会给自己人捣蛋,这一点项羽还是有把握的。使者从汉营逃回后,把刘邦的态度转变过程、原因抓紧向项羽作了汇报,又因先前从士兵口中听到范增有里通汉王之嫌,所以再不能不对这件事重视了。当即把项伯叫来,让他进行密查,并交代说:“这事要快,要密,抢在敌人行动前面,不然会受大损失。为此,所有的人都可以查,包括我在内。”

自打鸿门宴之后,特别是刘邦挟持诸侯攻了楚国的老窝彭城,范增当面不当面没少数落项伯,一句话“麻烦都是他惹来的”。一次两次听这话,项伯还能接受,但三番五次地听老头这样说,难免怀恨。心想:“你什么意思?我纵是有错,也只是个建议权,最终拿意见的还是我侄子。他要被你说服了,我能阻挡得了?归根到底还是你老货没把事情做到位。现在汉军一有动作,你就把事情往这上面扯,这不是诚心挑拨,让我在楚营没法混吗?”本来项伯就想找范增的茬儿,这次正好碰上项羽给了他机会,怎会轻易放过。加之汉军早就给范增做好了饭,所以一查就查出了大问题。共有三件事情:一件事,钟离昧、周殷曾与汉使多次接触,每次接触虽然名义上是交换人质,但也说了不少埋怨项王的话,劝他们向汉王投诚。这个情况,范增知道,但隐瞒没报。第二件事,范增的儿子,老大范辘现为楚军官大夫,接受汉军巨额贿赂,下一步拟作为内应,响应汉军对楚军的反攻。第三件事,就在几天前,范增私自派人到汉营去,觑见汉王,说只要给老朽的条件足够优厚,他愿意帮助汉王做成大事。

项羽看叔父兴冲冲的样子,也怀疑他对范增有成见。但事实又不得不让他相信,皱了下眉问:“范貌受贿有何证据?”

“有,从他床底下翻出了两桶黄金。”

“他本人承认吗?”

“他不承认,说根本不知道床下有黄金,是有人蓄意陷害。”

项羽怅怅地说:“这事有点蹊跷,别管有没有,不能让范增再掌兵权。我马上攻打敖仓,你派人把他看好了,不要叫他随便走动。”

军中接连不断的传闻,既让项羽提高了对所有人的警惕,也让他对楚汉相争多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审时度势之后,他一方面派出使者到汉营和谈;一方面加紧了对荣阳的围攻。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分出一半兵力袭击了汉军的粮草基地敖仓。让汉军虽有甫道,却无粮可运。

范增大骂着闯进项羽帐内,说:“现在天下事基本定下来,我这把老骨头对你没用了。请放我走,不要让人看着我!”项羽说:“请便!”范增悻悻离开,未到彭城,因为心情不愉快,背上长出大疮,崩溃而亡。

汉军这方面,因为成功地实施了离间计,并打听到范增已被削权,感到是一个不小的胜利。但高兴不长,却被楚军掐住咽喉,顿时又陷人慌乱之中。与此同时,楚军把荣阳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老鼠也钻不出去。城中粮食越来越少,随着时间一天天延长,不仅军队没吃的,老百姓也没有吃的。先是两顿饭改为一顿饭,再是由过去吃稠的改为吃稀的,继之以糠菜代饭,最后杀牲口甚至吃死人充饥。军民莫不盼着有朝一日能打出去。因为忍不住饥饿,有的士兵和百姓便偷偷地缝绳逃出。楚军把他们捉住,审问过之后,不问青红皂白,统统给杀了。眼看所有的人都要被困死,刘邦召集群臣问:“还有何办法,难道就这样等死?”樊啥虽然饥饿,仍不改快人快语:“原来根本不该躲在城里,如在城外,想上哪儿跑上哪儿跑。现缩在乌龟壳里,动也不能动,有何办法?”萧何说:“这时候,还说这种话,有什么用?”刘邦说:“这个熊人,就不会说句让人宽心的话。你是武将,应想办法打出去,解救大家。只会发牢骚,不是弄种吗?”樊啥不服说:“我愿意去拼命,可你们哪个敢让?一旦开了城门,楚军进来,立

夜幕下纪信冒充刘邦,乘黄屋车投降项羽,左右美女拥持。马完蛋。到时责任是谁的?”张良说:“城门万万不能开,现在只能多派人出去,扮作逃兵,缝绳出城,避开楚人的防备,到外边搬取救兵。”刘邦说:“眼前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但楚军怎会让使者出得去?”张良说:“趁夜间天黑,多派人下去,再让他们都穿上楚兵的服装,说不定就能混得过去。只要能把信送到,韩信救兵两三天即可来到。”

对他们的议论,都尉纪信在旁听了多时,灵机一动喊道:“与其让士兵换装而逃,大王何不直接化装而逃?”夏侯婴说:“楚军连一个士兵尚不会放过,汉王这么大的目标,如何能逃出去?”刘邦一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乍听一愣,摸下棍须说:“不妨说说。”纪信说:“我是这样想的,楚军知道城内粮食吃尽,目前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降。所以多日围而不攻,等待大王去投降。平时众人皆说我长得像大王,大王也认为我极像。正好利用这个特点,我假扮大王去投降,吸引楚军都来围观,大王则可趁楚军不注意,乘机出城。”刘邦想了想说:“那怎么可以,首先楚军围城甚严,不可能轻易放人出去。其次,假使此计得成,楚军发现上当,岂能轻饶你,必然施以毒刑。”纪信说:“就因为我长得像大王,大王平时待我甚厚,破格重用。为此我一直想报答大王,却没有机会,心中着实惭愧。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就让我为大王一死吧。”刘邦坚决回绝:“不行,人命都是一样的。为了我活命,却让你去送死,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纪信反驳说:“虽说人命都是一样的,但小人怎么能和大王比。反对秦朝,去除恶政,与百姓约法三章,关中百姓无不盼您为王。项羽倒行逆施,滥杀无辜,残暴超过秦始皇,天下人对他既恨又没有办法。现在能取代项羽的只有大王。我一人死了,于天下没有任何损失。大王若死了,天下百姓还能靠谁,汉军这么多官兵又追随谁?所以您一人之命,系万人福社天下安危。以我之微命,能替大王去死,实是大幸,不必再迟疑!”刘邦还要说什么,纪信一下从腰中拔出宝剑,往脖子上一架说:“我意已决,如大王还不同意,我宁愿白死!”在场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张良劝刘邦道:“这不失为一个办法,既然纪都尉有此志气,大王应该成全他。”陈平此时已进人幕府,在别人对话的机会,似乎已想好了所有的步骤,说:“是条好计,我助大王下好这步棋。”

城内的军民不时有越墙逃出的,一个个都饿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楚军把他们抓住,都说里面人已死了一半,刘邦这两天就要出来投降。

果不其然,这天一大早,汉军就从角门放出使者,向楚军通报汉王投降的决定。项伯直接把使者带到项羽跟前,项羽问:“刘邦有何条件?”使者回说:“汉王已困顿不堪,唯求活命,不杀城中军民,其他没有别的要求。”项羽说:“只要他安心做汉王,不诚心跟我捣蛋,我不仅可以不杀他,仍可以让他做王,但不知他的诚意在哪儿?”使者说:“经过彭城之战、荣阳之战,诸侯五十六万人都被楚军打败。汉王这次彻底服了霸王,死心了,决心称臣。今晚他要负荆请罪,带着所有的珠宝美女下属,跪倒在您的脚下,任凭您发落。”听到这般承诺,项羽极其受用。看着钟离昧、周殷、季布、项伯等一帮将尉,开怀大笑道:“哈,哈,哈,早知如此,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