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红

03

字体:16+-

人一旦压抑到了极致,爆发出来后反而是一种平静。王选怀歇斯底里的怒骂,激发了大家冲天的干劲儿,兄弟们纷纷拿着工具,挽起袖子,不顾一切地冲向工作面,在顶板将采煤机压得只有一米高的危险区,硬是你追我赶地轮流作业。通过挑顶起底,特殊支护,释放压力,控制住了顶板的持续来压,再通过一个原班对整个工作面支架的加固和调整,采煤机在停止了半个月的情况下,终于又转了起来。王选怀带领着他的矿工兄弟们一鼓作气在井下连续工作了十八个小时,把工作面连推三米,将顶板的来压全部甩到了采空区,在矿灯照耀下,发光的乌金像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一样,从工作面源源不断地涌向中间皮带,输送到地面煤仓。王选怀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从泥潭里将采煤机刨出来重新发挥威力的感人故事,登上了行业报的头版头条,载入中国煤炭发展历程的辉煌史册。

从此以后,郭家河矿业公司才正式走上效益、效率齐头并进的发展正轨,煤炭产量连续十个月领航全局综采,它出产的优质煤种广泛应用于炼钢、陶瓷烧成和化工领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三年时间,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成为渭北矿务局结构调整的经济支撑点。郭家河煤矿被评为全省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矿井,溪石彬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矿长,王选怀被树为渭北劳动模范。

郭家河煤矿上综采的成功范例,当地同行业中赢得了广泛赞誉,都知道从鳌北煤矿调来了一帮懂技术、能实干的年轻人,使郭家河煤矿转危为安,成了典范。王选怀在方圆百里的大小煤矿上有了小名气,井下生产遇到困惑都邀请选怀解难题。只要有人上门请教,夸赞几句,选怀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解不解决得了暂且不说,先是满口答应下来。

牛石山煤矿是一个年产量只有二十四万吨的私人小煤窑,地质结构复杂,煤自燃发火周期短,井下全部采用的炮采工艺,在打眼中,煤电钻的综合保护器出了问题,电钻咋样也转不起来。矿长慕名找到了王选怀求援,选怀不加思考地应承下来说,这个小小的问题我徒弟就能解决了。他将韩正群推荐给矿长。韩正群还不知道啥情况,他先说,这是我们的机电大拿,以前在鳌北煤矿就玩综合保护器这玩意,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

韩正群了解情况后,觉得从技术层面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他在鳌北煤矿那几年每天都和煤电钻打交道,里面有几个零件知道得一清二楚,对方一说症状,他就知道故障出在哪里。既然选怀领导安排了,自己能帮就帮人一把吧,于是毫不犹豫地坐车到了井下工作现场,故障在他的预料中,不到半个小时就排除了,井下恢复了正常生产。他正转身准备升井,从工作面发出了沙哑的惨叫:“着火了,着火了!快往外跑,快跑!”顿时,一股浓烟弥漫了巷道,韩正群提高了嗓门大声喊,人咋样了,快跑,朝进风的方向跑,他边喊边向工作面的方向冲了进去,当看到三名工人已经被浓烟熏得东倒西歪,迷失了方向,火苗就跟在身后不足二十米,还一个劲儿向回风巷的方向走,韩正群一把上去抓住其中的一个向进风的方向拖,然后再返回去拖第二个,当他再去拖第三个矿工时,发现这位矿工已经窒息,火苗已经烧着了他身上的衣服,韩正群一个箭步冲过去,抱着被火烧焦衣服的矿工往外跑……

三名矿工中,两名得救了,韩正群和抱着出来最后的一名矿工,烧伤面积在80%以上,在医院抢救了四十五天,总算保住了生命,但人已经面目全非,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的地方,庆幸的是人勉强还能行走,可右胳膊严重萎缩,两只手失去了基本功能。

事故发生了,医疗费牛石山煤矿全部承担,郭家河煤矿上报渭北矿务局说这是王选怀没有通过矿上,私自决策造成的恶果,纯粹是个人行为,矿上不承担任何责任,并对王选怀做出严肃处理,对伤者不做工伤鉴定。

鉴于韩正群抢救了三条人命,在各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郭家河煤矿让他回家休养,按照病假对待。就这样,我的矿工兄弟韩正群的煤矿生涯就此画上了休止符,命运又将他推到一个同病魔、痛苦抗争的凄惨境地。

再说鳌北煤矿章林总工程师带领一班人南下广西某矿务局,取经薄煤层实现全机械化井下无人开采的经验,得到了对方的积极配合。再加上章林有几个大学同学是当地矿务局生产安全技术部门的领导,还有一个是当地矿务局主管机械化改造的副总工程师,同学情,亲三代,谁在同学面前扎势那就太掉价了。对方毫无保留地讲述了他们上机械化开采的艰难历程,通过失败、失败再失败,几代煤矿人付出了沉重代价,才有了今天广西煤炭人的扬眉吐气。他们说,两广是我国的贫煤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平均赋存煤层在一米以下,而且水大,顶板破碎,开采成本高得吓人,如果不搞机械化,广西和广东省一样,早已经不采煤了。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广西不放弃,坚信借用科技发展的力量,机械化开采一定能够成功,于是硬是在一次一次失败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广西模式。还有一条至关重要的是,他们把上机械化放在缓解我国北煤南运压力、缓解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能源紧张的政治高度,思考实现采煤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定位煤炭人的担当与责任,充分发挥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质,抱着必胜的信念,终于翻越了这座火焰山,搞成了机械化,成为全国中小煤矿学习的典范,成就了广西煤炭几代人的梦想。

鳌北煤矿一个星期的考察不仅使大家取得了真经,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实现机械化开采的信心和意志。章总回来后给矿党政领导、矿务局主管生产的副局长和业务主管部门分层次做了专题汇报。在此之前,尽管鳌北煤矿提供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资料,实际上持不同意见的人仍是占多数,因为整个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在急速加剧,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渐取消,在市场中自生自灭是煤炭企业的未来考验。目前属于渭北矿务局管辖范畴的煤矿,已经到了资源濒临枯竭的残采阶段,产量低,成本高,安全压力大,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保持现状,加强成本管理,把挖潜节能、安全生产的弦绷紧,按照现在的煤炭市场价格,维持三五年不成问题。如果再折腾,折腾好了那当然皆大欢喜,折腾惨了,那就是八万多名职工家属砸饭碗的大事情,那就不单纯是决策的失误,而是涉及社会稳定层面的政治事件。许多领导都是煤矿的子弟,有几代人都在吃这碗煤饭,一旦效益上不去,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吃饭问题,这才是大事情。而这次广西之行不仅给了章林巨大的收获,而且还通过章林带回来的考察汇报,在全局上下引起了观念的大转变,使局矿两级统一了思想,也让各级领导都坚定了上综采的决心。

在平均1.2米的超薄煤层条件下上综采设备,实现机械化开采的战役,首先在鳌北煤矿东二采区6051工作面打响。第一件事是设备选型,局党政决定由章林带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与采煤队的侯志均和我组成设备考察组,直奔薄煤层采煤机和生产支架的厂家订购。实际情况与想象的有很大的距离。因为鳌北煤矿井下薄煤层的地质构造和西南贫煤区的构造有很大的差别,支护的强度不一样,煤的赋存条件也有天壤之别,厂家提出必须到现场考察,然后定制生产非标产品,价格上要比同类产品高出好多,时间上最少得三个月才能出产。大家听了这话,满腔的热情一下子凉了半截,还以为现场就能订购发货,一个多月安装投入生产,现在看来计划泡汤了。章林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他说:厂家能接咱这个活儿就不错了,综采大宗设备一套下来就六千万元,哪像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半年时间能安装到位,投入正常生产都是高效率了。我说,像这样下去得影响多少产量啊!广西比咱的煤层还要薄,地质条件也复杂得多,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工作面就正式出煤了?章林说:广西实现机械化采煤是几代人的梦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西煤炭人就考虑机械化开采的问题,曾经三次上马,三次失败,他们顶着多大的压力和惨重教训,才换来今天的成功,咱只学习了一个星期,就想把真经取回来,想法太幼稚。现在必须有长远战略,有敢于面对失败的思想准备,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才能在鳌北煤矿试验成功。我说:没有那么严重吧,这么复杂上这玩意有用吗?投资那么多,到底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失败了给肖矿长咋交代?章林说我,只记得给肖矿长咋交代,想到给全矿、全局八万名职工家属咋交代没有?矿务局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派我们出来四处考察订设备为了什么?侯志均说:王队长,你想想,我们采煤五队为什么能连续八次获得全国高档普采第一名?不就是因为在许多人都不敢冒风险的情况下,采五队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才创造了奇迹吗?我给你算一笔账,咱们现在不算检修和运料班,一共180人,炮采一个月产量是1万吨,一年的产量就12万吨;人家广西煤矿,原来6000名职工,年产才51万吨,而现在呢,全矿总共不到200人,直接从事生产的井下工人只有120人,年产量能达到120万吨。咱们的地质条件,要比广西煤矿优越不知道多少倍,实现机械化采煤之后,一年生产180万吨煤不用费什么事,就算设备订购安装花上八个月又能咋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啊。王队长你算算这个账。

侯志均的这段善意的教诲,使我感觉到自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太差了,前几天还教训王志胜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一片天,现在看来我跟他在一个档次上。上学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跟我们纯干活儿的就是不一样,以前高档改综采、综采改炮采的阶段,领导让咋干,我只需要按照指示,带领大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行了,我身体好,有力气,活儿干得利索,说话就有分量,就硬气。现在不一样了,全是机械化按钮操作,就算你全身上下都是铁,有什么用啊!这次机械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就是一道分水岭:煤矿靠力气活儿吃饭的时代即将结束,扯脖子骂人的粗放管理模式必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机械化、知识化的科学管理团队很快就会取代我们,这是大势所趋。机械化的普及应用,将大力提升煤矿文明程度,我们这一代煤炭人将被自然淘汰。

薄煤层开采设备通过一年时间的调试、试生产,正式投入运行,虽然产量没有预测的实现180万吨那样乐观,但通过调整后,单井单面产量完成90万吨,皮带替代了矿车,运输量增加了三倍,事故率直线下降,过去全矿出65万吨煤,仅运输队平均每年发生伤亡事故在10起,几乎每月都有重伤以上事故,生产一线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实现了月月零事故,采煤队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职工由120人减到了现在的64人,企业的经营指标,上缴利税创建矿以来的最好水平。通过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验收,实现了设备当年下井,当年达产,矿井当年通过标准化验收。省局领导在机械化验收达标的当天,来到地下八百米深处,看望一线职工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你们在煤层赋存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上机械化,不到两米的煤层年产90万吨,是了不起的突破,地面的文明、井下的安全文化、职工的精神状态都体现了现代化煤矿水平。

肖伟光矿长在实现薄煤层机械化成功开采的基础上,提高了矿井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行军事化管理,用良好的作风和铁的纪律,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员工军训结业式,受到了渭北市党政领导的亲自检阅。肖伟光矿长为了改变矿区面貌,改善矿工生存环境,放弃了到省煤炭主管部门任职的机会,在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据理力争,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拔掉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矿区形成的棚户区,使职工及其家属全部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楼,地面井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之后,国家煤监局领导到渭北矿务局调研,最高领导看到鳌北煤矿规整的地面环境、职工昂扬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看到井下的无人开采皮带、无人排水设备,一个年产90万吨的矿井一班只有十三个工人时,非常赞赏地说,鳌北煤炭人真是好样的。

肖伟光矿长能在资源濒临枯竭,地质和运输条件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搞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本来就是一个创举,又一举成功,堪称奇迹,打破了边角料、薄煤层开采成本高,不能实行机械化高效开采的僵局,创造了我国资源濒临枯竭矿井通过科技创新重生的新模式,为全国同类型煤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珍贵经验。八万渭北煤炭人在机械化开采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是科技让他们披荆斩棘后重获新生,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鳌北煤矿历经风雨,在困境中冲刺,在顺境和荣誉面前深思,留下了只有鳌北人拥有的精神和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随着时间的流逝,肖伟光矿长还有一年时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我们这一批农民协议工,也说不清楚是鳌北煤矿的第几代人,也即将因为煤矿的科技化、现代化而再无用武之地,面临着退居二线,章林、侯志均、马建军这一批知识型的实干家,会成为领航鳌北煤矿未来的新掌舵人。

单宝平撰写了《全新的速度、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模式建设国家重点大型现代化矿区——渭北市玉玺煤矿巡礼》一文,在《国家能源报》的一版分主题和眉题刊登并下转三版刊出,报道以长篇消息的写作手法,强调创新思路是加快国家重点煤炭项目建设的魂,以地方政府为重点建设提供宽松环境是基础,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加速重点项目的根本。文章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玉玺煤矿三年来的建设成就,尤其对原海峰主任浓墨重笔大写特写,却只字未提渭北矿务局、省煤炭厅。没过多久,全国四个重点煤炭建设项目纷纷到玉玺煤矿考察取经,国家煤炭投资音像有限公司联系单宝平给玉玺煤矿拍建设经验的专题片,可渭北矿务局及省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沉默得让人窒息。

单宝平这篇报道在全国煤炭系统引发的反响,完全超出了原海峰预期的效果,他专程和田宝琪到省城记者站拜访,除了深度感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让单宝平帮他出出点子,谋划谋划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省上对他没有丝毫反应的情况,他应该如何对待。宝平拍着海峰的肩膀说:我的大主任,你已经到这个份儿上了还担心什么,国家煤炭投资音像有限公司要给玉玺煤矿建设项目拍摄专题片,当然是以你为中心了。我本来想这几天去玉玺,正好你来了。这是个特大的好事,是你带领大家干出来的辉煌,专题片的解说词由我撰写,大主任你回去尽快安排,把这项工作当成玉玺煤矿建设的一号工程,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瑕疵,拍摄组还要采访渭北矿务局和省煤炭厅的主要领导,这项工作可是玉玺煤矿建设的里程碑式的见证,会在全国上下产生非凡的影响。煤炭厅宣布你为建设项目主任,这是对你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项目是国家工程,投资都是国家的资金,发报道的《国家能源报》是煤炭部的机关报,它发出的声音就是煤炭部的声音,是对玉玺煤矿建设项目完成情况的充分肯定。你想一想,国家那么多重点工程不拍,偏偏给玉玺煤矿拍专题片,还不能说明意义的重大吗?单宝平又一次猛击了原海峰一拳说,放心大胆地干,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你是咱们协议工的骄傲呀。到时升到首都北京了,别忘了我这个一起下过窑的工友的功劳啊!

单宝平的这一番轰炸般的赞许,简直让原海峰摸不着头脑,他瞪直了眼睛说,你把我看成啥人了,绝对不会。宝平说,可要说话算数,你这个大主任的毛病我是了解的。不说这些了,我请客,咱喝酒去,为我写的重点新闻祝贺,更重要的是为你这个三喜临门,直线上升的大主任庆贺。

宝平由于工作的原因,能经常接触到省厅和矿务局的领导,原海峰本来用意是感谢宝平写的文章那么推崇自己,顺便跟宝平打探一下领导对玉玺煤矿建设,尤其是对自己工作有什么看法,海峰之前也听到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小道消息,真实情况难以判断。以前有许局长当内线从关心和培养的角度敲边鼓,自己也就心领神会,知道该怎么去做,自从和老婆这种三角暧昧关系心知肚明后,不仅所谓的关心爱护没有了,还几乎成了对立面,内线缺失,自己就像个无头苍蝇,揣摩不到领导的意图,不知道水的深浅。讲心里话,在海峰眼里,宝平和所有的协议工一样,最多只能当个队长、副队长,说些不着边际的下流话,只是机遇和巧合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论玩人,宝平根本就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通过和宝平这次有目的的接触,他发现宝平看问题的深度已经超过了自己,尤其对目前自己处境的分析,是那么的客观到位,困惑他很久的疑团终于解开,他仿佛找到了救世主和新靠山。他把宝平划入自己的政治圈子,有了这根联络主线,我海峰就能再次扬帆起航,所谓的对立面,我一个一个地摆平,真正扬眉吐气的机会来到了。

从此以后,原海峰高调做人、高调处事,以前做任何事情还遮遮掩掩,怕别人说三道四,现在不一样了,我是全煤炭系统认可的典型,推广学习的楷模,矿务局算老几,就是省煤炭厅领导也不会把我原海峰怎么样,我干出的成绩摆在这儿呢。再加上全国重点建设项目轮番过来取经学习,使原海峰越发地忘乎所以。

可原海峰忘记了一句话,高处不胜寒,人一旦卷入一个旋涡里,就难以自拔,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可以迷失一切,但不能迷失自己。而原海峰已经彻底迷失,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他可以放弃一切,包括亲情、朋友,甚至可以拿灵魂做筹码。也许这是出身最底层的先天性缺陷,始终以投机的心理看待一切,没有把握住底线,加上内心深处的自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走路的影子,都觉得会被人瞧不起,因此连自己也觉得不自在,只好强打起精神装出很自负的样子。为了甩掉自卑,获取骄傲的资本,在权力面前,原海峰就像一台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的天轮,始终有一股力量推着他,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朝着脱离实际的方向前进。

李怀玉去了玉玺煤矿一趟,突然辞掉了在鳌北煤矿采煤队班长的工作,在玉玺煤矿临时办公区正对面开了一家“建设餐馆”,虽然是毛毡搭建的临时房,可他用霓虹灯把招牌装饰得非常醒目,在霓虹灯还是稀罕物的年代,不说西平县城,就是渭北市只有一处,装在最繁华区域的电信大楼上,每到夜幕降临,霓虹灯变换着颜色不停地闪烁,让人眼花缭乱,让夜幕下的煤城充满现代的生机。霓虹灯闪烁下的建设餐馆,在这尘土飞扬、处处呈现着繁忙景象的建设工地出现,着实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轻松,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天雪地的隆冬,李怀玉的建设餐馆门前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餐馆里面装修别具一格,除大厅的五张玻璃钢餐桌外,从厨房操作间进去,里面还有两个豪华包间,标准比西平县宾馆的包间高出多少倍,专门为领导准备,满足项目经理以上级别的人消费。原海峰当然是主角,豪华包间的常客,他经常带不同层次的客人在包间用餐,并把李怀玉介绍给不同层次的客人,他还自豪地说,李怀玉是个人才,有经营头脑,鳌北煤矿不放,是他想尽一切办法才挖过来的。李怀玉也就顺水推舟,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承蒙大主任的提携,承蒙各位的赏脸、光临。

经原海峰和李怀玉这么相互的吹捧,实际给餐馆做了最好的推介宣传,有些巴结海峰的专门从煤城渭北市赶到这里吃饭,不管是哪里来的神仙,哪一路的客人就餐,不管是发出内心的还是看在原海峰的面子上,都对建设餐馆和李老板绝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