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震,局机关和下属场机关减员严重,急需一批干部。林业厅指示:原则上厅里不下派干部,减员干部,从有文化知识、愿意扎根山区的新同志中,培养、提拔政治过硬、身体健康者充实局、场机关,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根据厅里指示,局劳工科和组织部开始到各场、工段摸底,欲从新同志中选拔一批人到机关工作。
选拔优秀青工到机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一工段。一些大龄青年,一些有丰富人生阅历、有亲属担任一官半职的人,开始行动起来,指导员那屋里从早到晚门庭若市。
张春玉的妈妈,一个干瘦的小老太婆,风尘仆仆赶到了高原上。带来大包小包礼物,并连续几天和工段领导吃喝。
程志军和田慧走得更近。每天下班后,赶紧洗了脸换了衣服,屁颠颠跑到指导员屋里,乐呵呵地帮着做家务,煮好了饭一起吃。饭后或陪着指导员聊天,或陪着田慧转小路。如果收工早,田慧所在的家属组还没收工。他会提着装有开水的军用水壶,怀揣几块饼干之类小食品,沿着小道去迎接她。
连续一个多星期,指导员脸上随时写满酒意。打嗝时,浓浓的酒气夹杂肉、菜、调料味混合着,从大嘴里喷出,令人恶心反胃。
不光指导员,统计员、安全员、检尺员、甚至胖得走路都困难的卫生员,乃至一脸野相的司务长黄天棒,那一段时间都几乎天天有人请吃。
场部总支任书记亲自到一工段蹲点考查干部,高大丰满的樊小玲,不知绕了多少弯,竟通过任书记多年前的同学,和他拉上了关系。借汇报思想为名,数次到任书记休息的小屋交流。
女工棚的人,有了风言风语:好几天晚上,樊小玲都天快亮了才回去;有半夜闹肚子的人暗地里说,亲眼看到衣冠不整的樊小玲,从任书记屋里出来……
有传言说,支部委员程志军,有可能提拔到场部生技股,或就地担任副书记。那一段时间,程志军仿佛注射了强心针,精力和体力都胜过以前一倍。不但把班里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发言时高调声声,而且主动打扫公共卫生。工友们发生了纠纷时,主动协调解决,还利用业余时间和表现不好的同志谈心,鼓励他们向先进靠拢。俨然提前进入角色了!
很快,高中毕业生张春玉,调伐木场子弟校任教师。大美女樊小玲,调伐木场政工股任打字员,
选拔青工到机关的工作暂告结束,任书记在离开前的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毛主席早就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从青年同志中选拔优秀者,进入机关,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这次考查是严谨的,任人为贤的,没有丝毫的不公正,我外侄欧贤林就在一工段,因为表现优秀,工段支部和行政几次推荐,都被我把他的材料退回。为什么?因为我是他的舅舅……”
任书记的讲话,获得了新老同志的掌声,认为他是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提拔和调动的人,兴高采烈离开了;曾寄予无限希望,却没能得到提拔和调动的人,心情坏到极点,好多天沉浸于阴影中。程志军更是喝醉了,在工棚里大骂田麻子是个杂菜!
好运居然降临到了陈伦身上。这天晚上,田指导把他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张文件,郑重其事念道:“因工作需要,决定调陈伦、欧贤林同志到伐木场工作,请二同志于三日内前往场部劳工股报道。”
调伐木场?提着饭盒的陈伦傻了,怎么回事?老天开眼了?
正傻瓜似地站在操场,郑土匪等人已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嚷着要他请客。
田指导员把陈伦和欧贤林叫到办公室,思忖着吩咐道:“你们今天就不用上班了,把该洗的洗了,该收拾的收拾好,明天就到公路上赶车,直接到场部报到。”
洗什么?收拾什么?陈伦脑子里一片空白。他环顾空****的大工棚,望着那些或整齐、或凌乱的铺位,看着那一个个立在工棚中间的火桶,感慨道:“就要离开了。一年多时间,在这里我留下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他弄不明白,以自己的学历、身体素质、形象、以及在工段的表现。虽不至于被打入另类,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提拔和重用。
工作了两年多,连共青团都没混进去。入团申请也不知该如何写,成天想的只是钱。想的是吃好、喝好,探亲假早点到来,回家和李玉兰见面,和她挽着手在街上散步,和她亲吻、拥抱,吮张春玉的**那样吮她的**……成天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终生无大志,每天酒肉伺。
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更让陈伦自己深感莫名其妙,提干机会,居然落到了他头上。
身高一米七四,身体健壮,国字脸,浓眉大眼,鼻直口方的欧贤林,被公推为工段第一帅哥。他老家岳安县城,初中毕业后当过知青,因为舅舅在森工局工作而特招,比陈伦早三个月参加工作。
新工人培训结束,他就被分到了采伐班。早在一年多以前,就被提拔当了油锯班的班长,是工段的先进生产者,也是技术能手,同时兼着团支部副书记,属于党支部重点培养的对象。
就算这次不调到场部,他那在伐木场当书记的舅舅,虽然在大会上唱了高调,但绝对会很快让他得到提拔。
当天晚上,指导员叫伙食团搞了几个肉菜,让司务长提了几瓶白酒,和工段几位脱产干部为欧贤林和陈伦饯行。
到了场部,陈伦和欧贤林在一大片防震棚里转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转工资关系的劳工股办公室。
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会被调到了伐木场。因为新任场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到楠山县招工的李俊杰叔叔。
原来,李俊杰早在文革前,就担任了局生产科长。文革后,和革委会要员难以保持一致,主动要求调到工会,担任了享受正科级待遇的副主席,得过且过混日子。直到西道森工局成立才得以重新启用。
陈伦得以从工段上调到场部,不用说,属李俊杰亲自点将。虽接触时间不长,但陈伦的综合知识、精瘦敏捷的身姿,早就在李俊杰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在朝鲜战场当过侦察排长,只因不愿入党,没能继续发展而断了大好前程,人称“老猿猴”的李俊杰,在康定老局时,是出名的武林高手。据说他的通臂拳、猴拳和虎拳,已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曾有一次,几个科级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于喝高了之后打赌,谁要能摔倒李俊杰,输一百元钱。
五个身强力壮、体重近二百斤的当地人,同时扑向坐在乒乓台上的老李,可没容人们看清怎么回事,五个壮汉几乎同时摔倒在地上,李俊杰抱着双手坐在乒乓台上,仿佛适才发生的事情,与他没任何关系。
从部队转业到森工局以后,听从父母的媒妁之命,回老家垫江,娶了个长相端庄的胖姑娘,一口气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父母去世后,把老婆和儿子一起接到了单位。凭着他的工资和老婆当家属工的收入,一家四口过着清苦平淡的日子。
大儿子是个练武的料,已经在他、指导下,练了三年基本功,却因和同学们游戏,在丛林中被树枝戳坏了眼睛,一只眼瞎了,另一只高度弱视。
看着儿子双眼毁了,老李怪自己和老婆没照看好儿子,气得摔碎了家里的好多东西,吓得老婆几天不敢吭声。
大儿子不能再练武,小儿子亚东细皮嫩肉性格内向,天生不是练武的料。老李在心里悲叹一身绝学后继无人,慢慢懒了下来,工作之余,热衷于打猎钓鱼。坚持了几十年的武功,慢慢也就荒疏了。
虽不再练功,但却时常在人群中搜寻会武功的青年,对那些会点三脚猫功夫的年轻人,多有指点。
在楠山县医院,陪着陈伦体检时,李俊杰曾要求他做了几个基本动作,对他的潜质非常看好。
程吉喜也在朝鲜战场呆过,俩人认了共同入朝的战友。自陈伦招到了森工局后,偶尔会有些书信联系。陈吉素寄过几次豆腐干之类,也使李俊杰心存感谢。机会来了,当然得报答老战友。
陈伦虽然知道自己能到生技股,定然是李叔叔帮了忙,却不知道这里面既有继父的战友情,也有妈妈豆腐干的作用。
新调场部的十名新同志,被集中在招待所住宿。欧贤林、陈伦,和一名叫郭小军的蓉城青年、来自江北的大龄青年谭洪民共居一室。
郭小军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能招工到森工局,是因为党的政策;能够调到场部,是因为他在福利院认的干妈,和林业厅的一位处长关系特好。自他到森工局以后,处长多次电话给领导,要求尽可能关照。
不知背景的谭洪民年过三十,身高不到一米六,穿得很土气。粗糙的脸上,已经有了岁月刻下的痕迹。虽其貌不扬,但却有近十年党龄的老谭不爱说话,也不愿理会三个年轻人,每每独自在被窝里看书。
每天下午四个小时,由机关的一名支部书记和姓唐的生技股长带领政治学习,下午,由一个姓易的股长,领着学习业务知识。
半个月学习期间,李场长亲自到会,就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森工干部,作了精僻的讲话。并对机关工作和工段的区别作了讲解。
学习结束后,进行了考试。所有人员全部合格。欧贤林分到劳资股,陈伦分到了生技股,李场长特别要求他认真向唐股长学习,争取能早日独立工作。
白天工作很轻松。按股长要求统计各工段的生产进度,晚上的政治学习,和工段上没有多少区别,只是相对工段上要松散一点。其时,除了继续学习毛主席著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地掀起了学习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热潮。上面派发下来的资料,大多是马恩列斯有关著作的浓缩本,或侧重某方面的复述。
每天晚上机关集体学习,由欧贤林和几名新同志轮流读学习资料,然后由唐股长组织讨论,结合单位和自身实际发言。每个人的发言由谭洪民记录,交政工股保管。
除周六和周日晚上,政治学习不允许取消,也不准以任何理由取代。
政治运动不断。一个多月以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陈伦虽读书不多,但很小就知道孔夫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登堂入室者七十二人,有关他周游列国的诸多传说,几乎家喻户晓。
伐木场总支书记在会上郑重提出,由欧贤林负责,陈伦协助,每周办一期墙报。主要内容除了歌颂毛主席,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同时歌颂国内外大好形势,如实反映伐木工人无任何愤怒声讨林彪、孔老二滔天罪行,听从党的号召,扎根高原干革命的先进事迹。
陈伦以前看过的有关书籍介绍: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其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十四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却终不用孔子。
周公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在东征过程中实施的团结内部、各个歼敌、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的作战指导,均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可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炎黄子孙竟把他也弄来批斗,这到底是为什么?
以陈伦和欧贤林的文化水准,无论如何搞不明白,孔夫子如何和林彪扯上了关系?批判一个死了若干年的老夫子,于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当然,他们更想不到,一世英名的周公,之所以被后人揪了出来批斗。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有一位受到全国人民爱戴的著名政治、军事家和外交家。
以陈伦的学识和阅历,还不知道,他从小崇敬的偶像,敬爱的周总理,其时被江青一伙,影射为当代周公,暗喻为最大的儒家。所谓批林批孔批周公,实际上就是针对总理。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管球那么多,领导让写大字报就写,让批就批。反正,纸、笔、颜料都是公家的,更何况,呆在办公室写大字报,不少一分钱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