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定百物之名。
——《云笈七籤》卷一百引《轩辕本纪》
凡技术皆自轩辕也。
---《事物纪原》卷七黄帝……刳木为舟,刻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周易?系辞下》轩辕氏,作于空桑之北,绍物开智,见转风之蓬不已者,于是作制乘车,櫃轮璞较,横木为轩,直木为辕,以尊太上,故号曰轩辕氏。
《路史·前纪七》
黄帝始作陶。
——《路史·后纪三》罗注引《黄帝内经》作舟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
——《文选·东都赋》
黄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风俗通义·皇霸》
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于是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新语》
黄帝……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周易?系辞下》
黄帝始造釜、甑“
—《太平御览》卷七五七引《古史考》
始有燔炙,人裹肉烧之,曰炮。故食取名焉”及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于烧石之上而食。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
——《太平御览》卷八四七引《古史考》
帝作灶。
——《云笈七籤》卷一百《轩辕本纪》
轩辕作盌、碟。
——《物原》
黄帝作旃。
——《世本》
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中华古今注·舆服》
黄帝造车服为之屏蔽也。
——《路史·后纪五》罗注引《唐服志》
黄帝……制金刀,立五帀,设九棘之利,而为轻重之法。
——《路史·后纪五》
帝轩龙跃,桑叶是创“爰制布帛。
——《王叔师集。机赋》
帝既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则镜始于轩辕矣”
——《“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
棺椁之作,始于轩辕”
——《路史·后纪五》
帝斩蚩尤,设棺椁“
——《事物纪原》卷九引《黄帝内传》
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
奇门遁甲始于黄帝。《烟波钓叟赋》: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今若未休。神龙负
图出洛水,彩凤衔来碧云东。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一千八百当时制,太公删成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义。《隋志?五行类》有黄帝出军遁甲式。
——《一是纪始》
黄帝始制嫁娶。
——《世本》张注
黄帝始分土建国。
——《路史·后纪一》罗注
黄帝分州土,立市朝。
《文选·东都赋》
黄帝……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晦,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洩地气,二则不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人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视,生产可得而均,欺陵之路塞,斗讼之心弭。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
——《通鉴外纪》卷一
兵法始于黄帝。
——《事物纪原》卷九引《吴子序》
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兵书》
黄帝采首山之铜,始为铸刀。
——《事物纪原》卷九引《洞冥记》
黄帝采首阳之金,铸为鸣鸿刀。
《拾遗记》卷一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鸟号。
——《史记·禅书》
黄帝)制甲胄,以备身。
——《事物纪原》卷九引《黄帝内传》
黄帝设八阵之形。
——《太平御览》卷三零一引《太白阴经》
黄帝振兵,教熊、罴、貔貅、貙、虎,制阵法,设五旗,五麾。
——《通志略·器服略第二。旌旗》
帝铸钲、铙,以拟雹击之声。
——《事物纪原》卷九引《黄帝内传》
鼓吹(,盖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使歧伯所作,以扬德建武。
——《太平御览》卷五六六引《乐志》
轩辕采百山之铜以铸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
——《太平御览》卷六六五引《东乡序》
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商君书?画策》
帝又令筑城邑以居之。
《云芨七籤》卷一百《轩辕本纪》
黄帝……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
百战百胜,黄帝之师。
——《邓析子?无厚》黄帝之游天衢,奏钧天之鼓,建日月之旗,乘瑪云之舆,驾六翼之龙,彭祖前驱,松、乔夹毂,光景流而不逮,长风逐而不及,发轫紫宫,不崇朝而匝六合也。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孙绰子》帝使风后负书,常伯荷剑,旦游洹流,夕归阴浦,行万里而一息。
《拾遗记》卷一
有巨蛇害人,黄帝以雄黄逐之。
《云笈七籤》卷一百《轩辕本纪》
破镜、食父、如貙、虎眼”黄帝欲绝其类,故百物皆用之。
——《百阳杂俎?贬误》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能言语,达知万物之情。以戒于民,为除灾害“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引《瑞应图》
黄帝出游,驾龙乘凤,东上太山,南游齐、鲁,邦国咸喜。
—《绎史》卷五引《易林》
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栗精密,濁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山海经?西山经》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谷,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得其志。
——《绎史》卷五《黄帝纪》
黄帝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绎史》卷五引《古今注》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
道,决通沟渎“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绎史》卷五引”山海经》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及泉,惟见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
————”绎史》卷五引“拾遗记》
轩辕战涿鹿,杀两皋蚩尤而为帝。
——”绎史》卷五引“盐铁论》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绎史》卷五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嵝,黄帝曰:“土气盛。”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绎史》卷五引《吕氏春秋》
黄帝之初,养**民,不好征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警,介冑不释。黄帝叹曰:“君危于上,民不安于下,主失于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邪?今取民萌之上,而四道亢衡,递震予师。”于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向令黄帝若不龙骧虎变而与俗同道,则其民臣亦嫁于四帝矣。
——《绎史》卷五引《万机论》天下有不顺者,黄帝纵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九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兵师为营卫。
————《绎史》第五卷《黄帝卷》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故春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绎史》卷五引《管子》
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绎史》卷五引《管子》有轩辕之一国,江山之南棲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山海经?大荒西经》
黄帝时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也。
—《太平御览》卷三七引《长历》
黄帝……升天为太一星,其神为轩辕之宿。
《云笈七籤》卷一百《轩辕本纪》
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
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西王母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弱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源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海内北经》
昆仑、弱水,非乘龙不至。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也。
——《史记?大宛列传》索隐引《括地图》齐郡函山有乌,足青,嘴赤黄,素翼,绛颡,名王母使者。
——《百阳杂俎?广动植之一》轩渠,其国多九色鸟,青口、绿颈、紫翼、红膺、绀顶、丹足、碧身、缃背、玄尾。亦名九尾鸟,亦名锦凤,其青多红少谓之绣鸾,常从弱水西来,或云是西王母之禽也。
——“通典?边防。轩渠》
黄雀,王母使者”
——《太平御览》卷四0三引《续斋谐记》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发蓬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西山经》
万民皆付西王母“
——《博物志?杂说上》
王母之国在西荒,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山者、得道者,咸所隶也”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集仙录?西王母》
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镯,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谲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汉武帝内传》
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十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所谓玉阙暨天,绿台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连琳彩帐,明月四朗。戴万胜,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宝盖杳映,羽掺阴庭。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丹刚之木,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集仙录·西王母》
——《诗·大雅·云汉》
第一章猎象者部落
又一场暴雨骤停,就有一群蝴蝶从山那边的林地飞了过来“
这是一个奇异的种群,它们每一只都硕大无朋,黑色的翅膀上交错着红黄相间的日冕状图案,金色的眼睛,蓝色的触须。它们飞起来的时候,遮住了天空和阳光”它们无声地栖落在山坡下的草地上。巨翼拢起,如同碧海上一片黑色的风帆。当然,说它们像风帆是我们今天一个很蹩脚的想象。那时候还没有产生帆这种东西。它们是墨色的寓言,来为这个夏天写意。
总是在暑雨之后,大地上疯长起一种蕨类植物,它们对生的锯齿状蓝色叶片发着荧光。在阳光下,这些叶子经常会让人产生出一种奇幻的感觉。如果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它们就会发出一种淡淡的、暧色调的光芒,有风吹过,像是大群的萤火虫在大地上翻飞。
濩濩鸟在不知名的树上叫着,蝮虺在土坡上伸展着它们多足的腰身,连日的阴雨让它们身上生出了绿色的绒毛。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地发散着一天一地的异香。
硕翼蝶的夏天,濩濩鸟的夏天,蝮虺和一切虫豸们的夏天,烂漫在公元前4507年。
一支围猎的队伍从林地那面包抄过来。
这支队伍约有百十人,都是精壮汉子,一律精赤上身,下身穿着粗葛麻绳编织的短裙,手持木棒和竹子制作的标枪,为首一人,是一个十分精壮的汉子,看上去二十多岁年纪,方方正正的头颅,紫色的脸膛,额头正中眉心间有一道半月形的疤痕,这道疤痕让他那一双豹子一样的眼睛生动无比。这张脸上的每一条线都棱角分明,充盈着活力。狮子一样的鼻子,狮子一样的大嘴,嘴唇奇厚。他也一样**着上身,每一块凸起的肌肉都镀亮着赭玉岩一样的光芒。
他是蚩尤,东夷族的君后,一个骁勇的部落的男神。
这支围猎的队伍是追着一群黄河象过来的。
这群黄河象似是一个家族,由三十多头成年象和七八头小象组成。成年公象生着长长的非常锋利的獠牙,母象护着幼象,不停地用长鼻子照拂着它们。
领头的公象仿佛年纪很大了,它的獠牙有一只已经折断,身上的毛也快掉光了,并且瞎了一只眼睛,它的一生中,肯定经历过很多浴血的争斗。现在它老了,那些经历就埋藏在它身上的皱折里。它仍然是这个家族的首领,它的家族在它的庇护下不断壮大,它的儿孙都已经像它当年一样骁勇了。但是它却依然很机警,此时,它似乎巳意识到了眼前的危险,鼻子举到空中,来来回回旋转着,它只要嗅一嗅,就能迅速地捕捉到周围的信息。
它闻到了雨后桉树叶的气息,闻到了硕翼蝶和濩濩鸟的气息,唯独没有闻到狩猎者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