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诞生

第31章

字体:16+-

蚩尤旗

上部

主要人物史徵

蚩尤

蚩尤,古天子“

——《史记·五帝本纪》应邵“集解”

蚩尤,庶人之贪者也“或云蚩尤,古之诸侯”

——《大戴礼记·用兵篇》

九黎,蚩尤之徒“

——《国语·楚语》注

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

《战国策·秦策一》高诱注

九黎君号曰蚩尤是也“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孔安国语

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尚书·吕刑》疏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逸周书·尝麦解》

黄帝之初,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

——《路史·后纪四》罗注引《龙鱼河图》

蚩尤者,炎帝之后。

——《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玉函山房辑佚书》

蚩尤,神农臣也“

——《世本》宋裒注

蚩尤八肱、八趾、疏首”

《初学记》卷九引《归岁·启筮》

蚩尤能作云雾……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

——《述弃记》上

蚩尤……造立兵杖、大弩。

——《中华古今注》

蚩尤之时,烁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

——《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兵书》

司兵之星名蚩尤。

——《经史问答》八

蚩尤明乎天道。

—《管子·五行》

蚩尤秉钺,奋鬣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魑魅魍魉,莫能逢旃。

《文选·西京赋》

九黎乱德。

——《国语·楚语》下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管子·地数》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绎史》卷五·《黄帝纪》

又徵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凡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

——《绎史》卷五引《帝王世纪》

蚩尤七十(战)

《鶴冠子·世兵》

蚩尤,惽欲而无厌者也。

——《大戴礼·用兵》

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于涿鹿之河。

——《太平御览》卷五六引《帝王世纪》

时蚩尤氏强,与榆罔争王,逐榆罔。

——《庄子·盗跖》释文

蚩尤乃逐赤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

——《逸周书·尝麦解》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鋳,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滕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韩非子·十过》

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好兵而喜乱,逐帝而居于涿鹿。

——《逸周书?尝麦解》

黄帝征师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

蚩尤作乱,黄帝始制弧矢。

——《事物纪原》卷九引《员半千射决》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

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讨蚩尤氏,擒之于琢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帝王世纪》应龙巳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极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大荒北经》

……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概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

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

之。

——《山海经·大荒东经》吴注引《广成子传》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蚩尤。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绎史》卷五《黄帝纪》

蚩尤氏师魑魅以与黄帝战于琢鹿。帝令吹角作龙吟以御之。

《通典·乐典》

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琢鹿!

《通典·乐典》

蚩尤乃驱魑魅,以肆于诸侯。

《路史·后纪四》

蚩尤)兴封禅,号炎帝。

《路史·后纪四·棄尤传》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太平御览》卷一五引《黄帝元女战法》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黄帝仁义,不能禁蚩尤,遂不敌。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鱼龙河图》

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

——《述异记》上

蚩尤幻变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

——《广博物志》卷九引《玄女法》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楓木。

《山海经·大荒南经》

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巳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

——《山海经·大荒南经》郭注黄帝……转战,执尤于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

《路史·后纪四》

解州盐泽……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梦溪笔谈》三

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辔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皇览·冢墓记》

黄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遂置以为六相之首“

《管子·四时》

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龙鱼河图》

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鄒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

《拾遗记》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作《梢鼓之曲》十章:一曰《惊雷震》,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怒》,八曰《熊罴哮吼》,九曰《石坠岸》,十曰《波**

壑》。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

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纤维之功。地献草木,述耕种之利,因之以广耕种。

—《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

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练绦,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鉅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绎史》卷五引《皇览》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述弃记》卷上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吕氏春秋·先识》

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状率为兽形,傅以肉翅。

《路史·后纪四·棄尤传》

炎帝

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嶠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

——”《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昔少典氏娶于有嶠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国语·晋语四》

神农

有神人名石年,苍色大眉……号皇神农。

——《春秋纬·命历序》

女登生神农,人面龙颜。

——《春秋纬·元命苞》神农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三岁而知稼穑般戏之事。

——《绎史》卷四引《春秋·元命苞》

继无怀氏后,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烈山氏。

——《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

古之人民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鱿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管子》

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其织不力者无以衣形“

——《文子》

神农之数曰: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二谷不登减二谷之法再什倍“夷疏满之,无食者予之陈,无种者贷之新”故无什倍之贾,无倍称之民“

——《管子》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人之“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懿,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止耳旁),北至幽燕,东至炀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淮南子》

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正四时之制,万物咸利,故谓之神。

——《尸子》

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林薮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二万

里。

——《春秋命历序》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

——《水经注·繆水》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绎史》卷四引《周书》

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拾遗记》卷一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乎毒寒温之性。

——《搜神记》卷一

五行始于神农。

——《一是纪始》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嘻鸣,嘻鸣生岁十有二。

《山海经·海内经》

炎帝之孙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亖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海内经》

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炎帝之孙名曰灵恕,灵恕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山海经·大荒西经》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按:烈山氏为炎帝之号,起于烈山,故名。柱,即后稷)

——《国语?鲁语上》

是故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礼记·祭法》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飘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新书·益填》

夫兵者,所以禁暴除乱也。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

《淮南子·兵略训》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列子·黄帝》

炎帝神农氏在位百二十年崩,葬长沙。凡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哀、帝榆罔。

——《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

轩辕黄帝)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绎史》卷五《黄帝纪》引《史记》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左传》昭公十九年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

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邦城东七十里轩辕谷。

黄帝生于寿丘。

黄帝……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

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

黄帝名轩……母地衹之女附宝。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河图握矩》

昔少典娶于有嶠氏,生黄帝”炎帝。

——《国语·晋语四》

黄帝以戊巳日生。

——《路史·后纪五》罗注引《宝椟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耀郊野,感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河图稽命徵》

轩辕,黄龙体。

————《史记·天官书》

黄帝四面。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

黄帝龙颜。

——《初学记》引《春秋纬·元命苞》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以雷精起,胸文曰“黄帝子”。

——《河图始开图》引清河郡本轩辕生而神明,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大戴礼·五帝德》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淮南子·天文训》

黄帝十岁,知神农之非而改其政。

————《绎史·卷五》引《鬻子》

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

——《淮南子·说林训》高注

轩辕,主雷雨之神。

——《离骚》洪补引《春秋合诚图》

黄帝……劾百神而朝使之。

——《竹书纪年》沈注

黄帝之将兴,黄云升于堂“

——《春秋纬·演孔图》

阴阳交感,震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蜆,离为背、裔,分为抱、珥。此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

黄帝都陈仓。

—《路史》

黄帝……邑于琢鹿之阿。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王世纪》

琢鹿在彭城,黄帝都之。

—《世本》

黄帝轩辕提象配永循机,天地休通,五行期化,凤凰巢阿阁講树,麒麟在囿,鸾鸟存仪。

——《诗正义》引《尚书中候·握河纪》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管子·轻重戉》

凡创始自黄帝也。

《事物纪原》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