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魂

04重走茶马古道

字体:16+-

《西藏旅游》杂志记者罗勇在《红河谷亚东纪行》中写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川和青藏两大高原,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西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境,形成了许多传统商贸重镇。地处西藏南部的亚东县,就曾经是这条古道的终点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集市。

现在的亚东县不再仅仅是曾经著名的集市,它独特的旅游景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游人向往之地。主要有“一泉两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林”,即康布温泉、嘎居寺、东嘎寺,多情湖、卓木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亚东原始森林。

行游亚东,重走茶马古道,穿山过海,人如在画中游。

亚东与康马是邻居,从康马至亚东,沿204省道,两县在多情湖边分手,左康马而右亚东,有明显的标示牌。迎接我们的是亚东县李萍副县长。见面伊始,她爽朗而热情的话语,很快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这是亚东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朴实而大方。

曲美雄谷:一曲历史悲歌

曲美雄谷让人**气回肠,一段悲壮的民族抗争史,一曲永垂不朽的忠魂歌,让人回顾历史,正视现实。曲美雄谷,位于204国道旁,四周是空旷的草场,不远处有雪山,原本是一处普通而宁静的地方,但经历了1904年那段历史后,它不再平凡,留给我们的只是壮怀激烈与刻骨铭心。

1904年3月,英军由帕里向江孜进犯。西藏地方政府调集6个代本共3000多藏军,在第一代本莱丁赛的指挥下,赶至亚东县堆纳乡的古如设防抗敌。尽管藏军在装备上既无骑兵,又无炮兵,但藏军的英勇抵抗使侵略军无法通过堆纳平原。由于正值天寒地冻,侵略军滞留在堆纳平原上达半个月之久,冻死、冻伤人员甚多。英军统帅荣赫鹏提出议和,双方停火。

藏军便恪守协议,将枪火停息。由于藏军使用的是火药枪,用火绳来点火药需要一定的时间。于是,荣赫鹏一面玩弄谈判,一面却命英军骑兵和步兵一齐向藏军进行突然袭击。藏军虽然进行了极壮烈的抵抗,但终因武器太差而在曲美雄谷被英军杀死1500人左右。藏军指挥官莱丁赛、副指挥官囊姆赛林均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而今的曲美雄谷仍旧宁静,只有“曲美雄谷抗英纪念碑”静静矗立,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往事,当年的抗英遗迹及其墙体上的弹迹昭示着侵略者滔天的罪恶。烈日下,寒风中,我们走近这块英雄的土地,纪念碑是一组暗红色的建筑,看起来很像远古某种祭祀场所,又像某个部族的图腾标志。紧贴其后的是抗英城堡,经百年风雨侵蚀,当年的城堡只剩下残垣。我绕其转了一圈,进而深入其中,仔细瞻仰着那斑斑弹迹,英雄们的厮杀声,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一起涌向脑际,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织,曲美雄谷将被永远铭记。

帕里:海拔最高的城镇

从曲美雄谷很快就抵达帕里镇。帕里其名,因东面有座山貌似猪的模样而来。藏语“猪”称为“帕”,山称为“日”,故称“帕日”,汉语常译作“帕里”,距县城将近50公里。帕里镇海拔4360米,有“世界最高城镇”之称。

帕里镇因商贾而兴,又具重要战略地位,人口稠密,城镇颇具规模。位于城镇高地上的帕里宗遗址,记录着这座城镇的历史。14世纪中叶,萨迦朗钦帕巴贝桑布在征服珞部时建宗,其弟帕巴仁钦为第一任宗本。由于帕里宗位于亚东峡谷的谷口,镇守着西藏与南亚各国交往的通道,为藏南的军事要地,清朝政府曾在此驻兵。1960年,建帕里区,1964年改设帕里镇。

204省道贯通帕里镇,边贸市场就在街上的一个小院里。亚东、帕里互市贸易主要是不丹边民,每年边贸旺季在9月~11月,平均每天有50多人次。平时,也有不少交易。不丹边民带进来的物品主要是大米、糌粑、木材、水果、蔬菜、玉米、猪肉、鸡蛋等;换走的物品主要有茶叶、盐、牛羊肉、干鱼、羊毛、氆氇、骡、马、牦牛、皮张等。交易方式在帕里多为以物易物,在亚东多是先将携进物品卖给本地边民获现金,然后再到印度商人处购日用品。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在帕里设有税卡,专门对不丹边民带进的物品进行管理,运入帕里的木材、大米(75公斤以上)两项物品由税卡垄断交易,以一斤米换一斤盐,15两藏银一块木块的价格统一收购,然后高价出售,差额作为税金。不丹政府曾派代表驻在帕里,协助帕里宗处理两地边民间的纠纷。

帕里因边贸而兴盛,旧时西藏贵族多在此设府邸。我们穿过新建的住宅区,在当地市民的指引下,很快就到达了旧城区,一座座旧式房屋鳞次栉比,陈旧的装饰告诉我们年代的久远。

帕里人很好客,随便走进一家,古香古色的味道迎面扑来,女主人80高龄,但思路清晰。她是曾经的帕里宗官员妻子的妹妹,在此居住至少也有60多年了吧。我们自由地在佛堂、客厅、杂居间行走、拍摄,甚至到了屋顶。小女孩白玛央金,见来了这么多人有点害羞,别人逗她也不笑。

当我举起相机,呼唤她的名字时,一双漂亮的眼睛随红扑扑的脸蛋转向了我,羞涩得更厉害,大家争相给她糖果,小姑娘可爱极了。

为了拍摄全境,我们来到城区后面的山包上,那里是整个城区的制高点,全镇一览无遗,尽收眼底。卓木拉日雪山与小镇紧紧相连,其景壮观之至,无以言表。我忽然发现一略微隐蔽的碉堡,攻防皆备,居高临下。后来查资料才知,那是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队伍在此修筑的,护卫着帕里的和平。

帕里与不丹仅一山之隔,扼居亚东通往腹心地区的第一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军事重镇。1903年冬,英国侵略军突然袭击侵占了帕里宗,之后又扣留了“三大寺”和扎什伦布寺派出的谈判代表。帕里人民奋起抗争,手持大刀、镰刀、斧头、木棒夜闯宗政府,与英军搏杀,血流成河。

下司马镇:品尝奇特全鱼宴

204国道过帕里不久,海拔就不断降低,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更温润,绿色植物不断涌现,借着喜马拉雅山脉的沟谷,印度洋暖湿气流蓬勃而来,浸润在这大自然的恩赐里,真想赞美一番,真是“好一个卓木!”古人的一声赞叹,成就了亚东的千年之名。

我们驻足亚东县城所在地下司马镇,此地海拔2900米,距日喀则行署所在地300公里,是一处天然氧吧。是夜,宿于上海花园大酒店。亚东河傍酒店而过,水流声不绝于耳。四周都是绿树,在这样的环境里休息,是高原人无与伦比的享受,睡得香自不在话下。

早晨,在鸟鸣中起床,山中的雾霭萦绕飘**,居民的炊烟也袅袅升腾,因为是山谷,太阳才照到山尖,着陆县城还需要一阵时间。信步走在大街上,古朴的下司马镇原住民房屋很有特色,一般为石木结构,两层的小楼,下面为石砌房,上面为木结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建筑上得以充分体现。

问及亚东,大多数人会想到亚东鱼和木耳。亚东鱼,又名梅花鱼,学名称“亚东鲑”,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上亚东嘎林岗以南的水域和亚东麻曲(亚东河)。其身有彩色斑点,亚东人称“花点鱼”。体形小,平均不足20厘米;一般重量达0.1~0.25公斤,最重则达0.75公斤。背部绿褐色,从背至腹颜色渐淡,腹部几近呈白色,头、背、鳍均有黑色斑点,鳍上另有红色和绿色花点,色彩艳丽动人。以水生昆虫和甲壳动为食。生活在水流湍急,底质多为石头的洄水处。

现在的亚东鱼经人工养殖后,产量大为提高。虽为人工养殖,其环境天然,洄环水流,不亚于野生。其在亚东的价格为200元/斤左右,运到拉萨价格成倍增加。

亚东鱼是一道特色招牌菜,在特意安排下,我们有幸吃了一顿全鱼宴。除了生鱼片、水煮鱼、蒸鱼、炸鱼外,还吃到了回锅鱼。虽然材质都是鱼肉,但各有特色,口感各一,非常奇特。据说,现在亚东的鱼宴,已研发了50多道菜品,游客们如果去亚东,一定要饱下口福。

对于亚东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亚东县委书记舒成坤说,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全县通过完善旅游设施,大力发展边贸旅游,使亚东成为雪域之旅中游客青睐的边境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