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东魂

01 边关风雪不停?卫士保家卫国

字体:16+-

在亚东采访期间,我迫切希望采访驻军官兵,因为我也曾用青春的脚步,在这片军营里留下足迹。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将有关地名、人名进行了“艺术处理”……

亚东是“最具战略地位的边疆名城”。戍边卫国,建设边关,是驻守亚东部队和亚东人民共同的责任。

亚东边境线长达290公里,对外通道40多条。这里是祖国西南的军事要塞,边疆的最前沿、站立的最前哨。其中,乃堆拉山口仅与印度相距28米,是公认的“国门前哨”。

亚东历史上饱经沧桑,历尽屈辱。英驻亚东商务代理处遗址、清代海关遗址、曲美雄谷遗址、亚东驿站等边关古迹,见证了这座边关城镇的荣辱兴衰。

50多年前,由于印度在中印边境上采取“前进政策”,步步进逼,越过实际控制线,挑衅我国边境,中国被迫自卫反击,1962年曾发生过“中印战争”。经过一个月的武装冲突,双方才停火撤到“控制线”以内,那场燃烧的战火才被浇灭。但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风雪”一直涌动不停。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亚东边防一线,为了示强,为了攻心,在边防上的几个“关口”,“中印双方”都架上了对唱的大喇叭。像一日三餐一样,你方喊罢我登场,互相攻心,相互激烈,出语尖锐,互不退让,从高倍功率的大喇叭中,响出的“攻心”声像雪山的雷声,在山谷间盘旋回**,漫延边境一线。

高原上的晨曦照耀在乃堆拉哨卡,几个雪山卫士刚结束早操,正在洗漱时,边界的那边又飘来了“哇哇哇”的叫声,打破清晨的宁静。哨兵突然听清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引起了高度警觉,奔到界桩旁注视观察对面的情形。

印军的营房外,晾出女人的衣物,仔细一看是女人穿的样式,更加激起了我方哨兵的好奇心。

对方看见我方士兵出来观察情况,立即把那个“吹喇叭”的女人叫了出来。那个女人一看见中国士兵,浑身来了**,举起喇叭浪声浪气地喊:

“中国小哥,这边很好玩呐,你快越过来同我玩玩,一定让你销魂……”

“他妈的一个臭婊子!”叭——哨兵向那个搔首弄姿的女人,吐出口水,飞过了铁丝网。

印军经常在他们的营房外,找来一些妓女,当着我方站岗放哨的士兵,搞些黄色演出,故意挑逗我边关军人,梦想恶意搞乱阵脚。

我边关钢铁战士,如巍然屹立的界碑,岂能被对方的女人伎俩污心。

那个女人对于中国军人的骂声,似乎无动于衷,照样扭着水蛇腰,在铁丝网对面浪来摆去。

“滚——”我方士兵实在看不下去了,眼光像雪亮的一把军刀,刺中了那个女人的胸膛。

后来,对方架设的高音喇叭,被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连“根”一起扫**,被吹到几十丈深的悬崖峡谷淹没。从此,那不堪入耳的嘈杂声,才在雪线销声匿迹。

然而,印军对我边境搅扰不断,保卫西藏安宁,是边关军人时时刻刻牢记的天职。他们天天擦亮一双大眼睛,锐利盯视山外的“动静”……

一直以来,亚东边防部队坚持对边关雪线进行巡逻。

10月的一天,担任巡逻任务的队长是卓拉哨卡的R哨长。他带领8个兵组成的巡逻小分队,打起背包带上干粮罐头,背起战备用品,借着闪烁的星光,凌晨从卓拉哨卡向03号地区出发了。他们一路过河爬山、穿越丛林峡谷,翻越过终年积雪的雪山。

宁静的雪山聆听着战士的匆匆脚步声,他们已经在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里,涉过了两条冰河,爬过了3座冰山,走出了片片沼泽地,露宿了一个雪风之夜,仍然不敢停歇脚步。因为一旦停下,脚将被冰雪结冰。

雪山怀抱着又一条冰河横躺在巡逻队的眼前。

“这冰层究竟有多厚?摸不清可不能下去。”

“真他妈的要命,我不过了。”

“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遇事要深思冷静。”R哨长说。可他面对这条冰河也束手无策。他的手在身上摸了几下,触到了肩上的背包。

R哨长就用背包绳拴住自己的腰,然后把另一头交给了战士朱老兵,其他战士一个个都仿效着R哨长的动作。

八根背包绳系着八个兵,依次进入冰河。

“哗啦——”冰层破裂,朱老兵跌进了冰河。连成一串的背包带牵动了七个兵的心。

“快——死死拉住!”R哨长走在前面,使劲把朱老兵拉出了冰河。

上了岸,有跳脚的,有搓手哈粗气的。R哨长一把拉过朱老兵,紧搂在怀里,为他挤干湿透的衣服。

对着军用地图看:“03号”界桩就在前面的雪山之上。

“爬雪山,查界桩,要是雪崩了我们就……”

“死也要死在界碑旁!”朱老兵平时爱发几句牢骚。此时此刻也许是R哨长给了他温暖,也显得乐观。

“有种的跟我上!”,朱老兵掷地有声地说,“谁愿让战友去送死?背着‘尸体’回去,说不定还要蹲班房的。”

山腰8个肩枪的士兵向上蠕动着。他们没有爬山的工具。他们的手指就是一副铁钩子紧紧插进冰缝,向“03号”区域攀去。此刻,有人自然联想到那些为国争光攀上“8988”高峰的英雄!然而,卓拉哨兵攀登上去没有任何奖杯,滑落下去也许无人知晓。雪沫飞溅,他们一寸一寸地往冰峰爬去……

一股瀑布似的雪飞来。“朱老兵不见了!”只听见哗哗哗的落雪声。

“雪山长眼!上帝显灵!”朱老兵刚滑到山坡下紧紧地卡进了冰石缝里。他暗自庆幸自己命大。R哨长和战友们迅速滑到朱老兵跟前,形成“△”支架,推的推、拉的拉。一分钟、三分钟过去了,终于把朱老兵拉出了石缝。

朱老兵刚躺在雪坡上嘴唇微微地颤动。R哨长拿出水壶给朱老兵喂仅有的一点水。半个多小时后朱老兵才缓缓地坐起来。战友们眼盯着眼睛,朱老兵却庆幸地恸哭起来。

03号山口越来越近,海拔越来越高,R哨长用手势鼓励巡逻兵。他们踏着冰雪、迎着寒风,8个兵终于气气派派地站立在03号山顶。

R哨长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整整齐齐地折放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是他身上唯一没有被雪水、汗水浸湿的物品。8个兵在雪山之巅牵起五星红旗的四个角,拍照取证、主权宣誓。

冰天雪地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格外艳丽。虽然没有军号、没有音乐,但他们人人心中却响唱庄严的国歌。

巡逻在“03号”地区的雪线上,山高风大,战士们只好卧着潜伏在雪地里,在界桩旁观察了几小时。风雪冻得他们咬舌头,咬手指。饿了,他们就啃几口干粮、吞几把雪沫。

夜临近。为了抵御冰山上的狂风。他们用八根背包绳把八个兵,八床军用被捆在一起,拴在坚硬的冰石上,R哨长则迎着风雪观察情况。

翻腾起伏的云海,像一条洁白的哈达,缠绕在祖国边陲连绵的雪峰上,美丽的云彩仿佛是五彩缤纷的绸带,伸手可摘。此时此景,一种边防军人崇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心情格外激**,跋涉时的艰难苦痛,终被巡逻战士踩在脚下。

巡逻结束了,他们安全地返回营地。他们脚下的鞋脱不下来,脸红肿了,人变形了,一个个瘫倒在**。R哨长又凭着超人的毅力,烧来盐水给战友洗脚,还煮稀粥端到战友的床边。

亚东边防某部S首长对此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批边防军人,一茬茬雪山卫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边陲站岗巡逻、戍边卫国,奉献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是英雄的边防卫兵,他们是祖国骄傲的军人!

为了自己的兵,部队首长也付出了许多关怀和热情。就拿2017年为卓拉哨所拜年,送“新年礼”来说吧。

除夕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断了S首长他们上卓拉哨所拜年的计划。初二的晚上,S首长得知通往海拔4700米的卓拉哨所的路通行了,令他欣喜。

“山上天气变化快,我们要抓紧时间,务必把‘新年礼’送上哨所。”大年初三天刚破晓,S首长就率领官兵背上年货,朝卓拉哨所进发。

汽车开到了卓拉山下,路上的积雪堵塞了车子前行。他们只能徒步登山,向雪坡上艰难地攀爬前进。直到13时许,他们才抵达卓拉哨所。

R哨长站在卓拉山口张望,盼着S首长一行上山。当R哨长看见山下有人登山时,立即组织战士出哨,迎接部队首长来慰问。他们冲下雪山,帮着把装满年货的背囊背上哨卡。

S首长他们才终于登上了卓拉山哨所,把新鲜蔬果、鸡鸭鱼肉、干果零食……

哨兵们惊喜交集,个个脸上挂着激动的泪花,感谢部队首长上山拜年,S首长向卓拉山哨卡卫兵拜年之后,从背囊里拿出一摞像红色证书的本本——这是专门为战士制定的“成长规划”。

下士兵小杨第一个接过这份“贺年礼”。尽管只有薄薄3页纸,但里面寄托着部队的关怀:“优势特长、缺点不足、性格特点、现实困难、实施步骤、帮带干部”等爱在其中。

“守哨卡的兵辛苦,部队时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S首长感慨地对他们说,“针对你们每个人的特殊情况,部队综合考虑每名守哨战士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特长爱好,为你们量身定制‘成长规划’,这是部队对你们的成长关爱。”

“新年礼”中还带来了特别的惊喜——那就是S首长借拜年之机,举行了一场仅为两个人的颁奖仪式。

雪线在阳光的照射下,卓拉山呈现颁奖的喜气。S首长为R哨长和四级军士长朱老兵,颁发了“优秀基层干部”和“优秀士官”证书。

“官兵的荣誉,一定要送到手上。”S首长对他们说,“由于大雪封山,去年你们哨所立功受奖的官兵,不能下山接受颁奖,今天趁春节上山拜年,特意为其带来,在这里举行一个特别的颁奖仪式,以资鼓舞士气。”当朱老兵向S首长敬礼之后,接过证书的一刹那,这位驻守边防的坚韧老兵,感动的热泪从他双眼里哗啦啦地往下流……

S首长感慨地对他们讲:“卓拉山,是由一颗颗沙石、一粒粒雪沫垒积而成的冰山雪山;卓拉山,是由一个个士兵、一个个军人焊接成的坚强堡垒。”

是的,亚东边防某部的官兵,长年累月地驻守在喜马拉雅边关雪山,哨卡的边防卫士们,汲饮和熔铸了这个伟大山系的秉性和精神,以海的柔韧和山的坚强,坚守在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屹立在地球之巅。

而山中的哨卡,则是被祖国这一名字焊接在雪山上。他们经受狂风和冰雪的磨砺,渐渐地也变成了一座座耸立的雪山。他们用青春、血汗、生命,与大大小小的雪山冰峰连在一起,铸筑了一道祖国边疆的牢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