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藏語意思是“風雪最大的地方”。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側的雪山之巔,海拔4500米。這裏距印軍哨所隻有28公尺,因此,又被稱為“國門哨卡”。
乃堆拉
這是一片與天接壤的地方
雲霧茫茫雪花飛揚
為了祖國的幸福安寧
戰士用生命點亮世界屋脊的藏光
界碑佇立著尊嚴
哨卡信念如鋼
乃堆拉
這是一片舉手摘雲的地方
雪山荒蕪終年缺氧
為了祖國的昌盛繁榮
戰士用熱血頂住喜馬拉雅的烈陽。
界碑駐紮著和平
哨卡放飛理想
在亞東部隊一位軍官的帶領下,我走上了乃堆拉哨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的球場,圍繞球場聳立的幾棟嶄新營房亮在眼前。
上到乃堆拉哨卡,剛好遇到官兵開飯。於是,我們被請進連隊寬敞明亮、桌椅規範的飯堂吃飯。我們的桌上擺放了6菜1湯,我心中有些疑惑。
對此,同桌的乃堆拉R軍官說:“我們現在平時哨卡開飯都是6菜1**。”我抬眼看看其他桌上的菜,與我們桌上擺的一樣,於是,我就高興地吃了起來。
光陰荏苒,時光日曆已經翻過了好多年。今天的乃堆拉我已經完全認不出來了,而過去的乃堆拉也隻有在記憶的碎片裏去搜尋。
昔日乃堆拉流傳著耳熟能詳的順口溜:“夏住水簾洞、冬居水晶宮;四季吃幹菜,吃時嚼不爛,拉屢一大串。”的苦日子,而今在這裏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翻開了新的篇章。
那時的乃堆拉,條件十分艱苦,戰士們就生活在白雪覆蓋的工事裏。夏天坑道裏白天一片泥濘,夜晚卻滴水成冰,照明靠的是煤油燈。常年吃的是幹菜、夾生飯……
我記得曾在日喀則分區一個科的戰友,王尉邦從成都陸軍學院畢業,是第一位登上乃堆拉的軍校大學生。於是,我在乃堆拉山時,特意給現在重慶市的王戰友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