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字體:16+-

演出這天,父親調動了金家的全部實力,組成了陣容強大的拉拉隊,除了領銜叫好兒的廚子老王以外,還以每人一塊大洋的價兒雇了些戲混子,並明確告之,隻許給《鎖麟囊》叫好兒,其餘劇目不許出聲,當然也不許起哄。彼時,名媛唱戲,與角兒們不同,叫好兒的是五花八門,好似唱戲的不是正規軍,叫好兒的自然也不必正經一樣。故而,逢有這樣的演出,一般都要在劇場四處貼上“禁止怪聲叫好兒”的紙條。父親為雇叫好兒的花了二百大洋,也就是說,在那天的劇場裏,至少有二百個人是專為捧我大姐而來的,其中還不包括金、宋兩家的親眷和署長調動來的大批警察。後台的一切由舅老爺照料,後台老板自然要打點到,給銀元二十封,每封二十。上下場挑簾的也得送大洋,你總不能讓角色自己掀開門簾鑽出來,再起範兒演唱吧,那樣還不讓下頭樂死?所以挑簾的也很重要,也不敢怠慢,也得給錢。除此以外,打鼓的、彈琴的、看門的、跑堂的、扔手巾把兒的、管電的,無不得一一送禮,落下一個,保不齊就得出點兒什麽事。其實,在這眾多人裏,舅老爺忘了一個最最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操琴的董戈,在前台後台,在嘩嘩的大洋聲中,董戈一直抱著琴默默地坐在後台不起眼的角落裏,充任著可有可無又必不可少的角色。也不是舅老爺沒想起他來,是舅老爺覺得這個醫院的雜役,料他也沒有撂挑子、使壞的勇氣,懂得“社會主義”的舅老爺看人看得準極了。

鼓樂響起,頭場關靜儀女士的《四郎探母》唱得不錯,到底是梅蘭芳的弟子,一招一式、一腔一調,酷似她的老師,那段鐵鏡公主與楊四郎的對唱更是爐火純青,倆人一個上句一個下句,針鋒相對,隨著矛盾的加劇,唱得速度越來越快,情緒呼應越來越緊,蓋口處嚴絲合縫、滴水不漏,場內好聲大起,就連父親雇的那些“不許給別的戲喊好兒”的人也情不自禁叫起好兒來了。可不嘛,好戲人人聽著過癮,甭管是不是拿了人家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