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造假裏邊,有一種造假危害最大。
那就是造假幣的。為了滿足發財夢,古人中有很多鋌而走險造假幣。
假幣自古有之,2500年前,一些頭腦聰明的人發現使用固定麵額的標準化金屬片,為貿易和商品與服務的交換、特別是征稅提供了便利,這些金屬片是使用金、銀和青銅等貴重金屬製作的,具有公認的價值。它逐漸成為古代世界鑄幣的基本形式,並影響至今,給我們帶來硬幣、紙幣、匯票、旅行支票、信用卡等。
無論它的材質是金屬、紙質還是塑料,我們都是按照貨幣的麵額來交換商品、服務以及稅收。但是就在頭腦靈光的人發明貨幣以後不久,一些同樣頭腦聰明但心思邪惡的人找到了一種繞過中間人(即政府、國王、皇帝等),即自己製造貨幣牟利。貨幣偽造者出現了。
完全可以說造假是一門十分古老的“技藝”,幾乎到2500年以後的今天,它仍然與我們並存。
古代造假幣,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方法。
第一類,鍍幣。曆代錢幣都有鍍金銀者,他們需要的生產設備在與官方造幣廠的十分近似。需要青銅原材料(做內芯)、銀和金(做外覆層)以及做內芯的模型和衝鑄錢幣的模具。幣坯做好後,經過加熱,在它的表麵包覆上一層薄薄的銀。
第二類:合金法。用1:3的銅銀混合物。因為熔點比青銅或銀都要低,有十分明顯的優勢。為了使用這項技術,造假者先鑄造一個青銅內芯,撒上合金粉末,然後重新加熱使合金熔化,薄薄的一層覆蓋在內芯上這樣,錢幣就鑄造好了。
第三類:富銅。用一種酸性的溶液對幣坯進行化學處理,除去坯表的銅成分,留下銀的晶狀表皮。
第四類:澆鑄。這是所有造假者最常用的方法。用陶土製作流通錢的模型,用來自己澆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