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个根系扎实的人

好习惯清单 生活中的小窍门

字体:16+-

1.当小 苏打遇上过碳酸钠

小苏打是非常大众的日用品,我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最近我又听说了一种新的去污神器——过碳酸钠。初次见到它时,我就被它惊人的效果震撼到了,立刻改变了以往的去污方式。将小苏打和过碳酸钠以1:2 的比例混合后,倒入热水配成溶液,能去除顽固污渍,用来清洗有茶锈的茶杯特别方便,甚至是油烟机的油污也可以轻松去掉。要注意的是,必须戴上口罩和橡胶手套,因为在这两种化学物质里倒入热水的时候,会立刻产生白色的蒸汽和泡沫,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当然,如果戴上做实验用的护目镜,或者潜水时用的那种眼镜,保护一下眼睛是最好的。另外要注意开窗通风。

2.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再穿

有一次,我在《化学生活》这个节目中了解到,为了使新衣服保持笔挺平展的状态,商家会在衣料上使用刺激性很强的甲醛。

虽说甲醛是以气体状态存在,过一段时间会慢慢挥发出去,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买来的并不是在商场里挂了一些日子的衣服,而是密封在塑料包装袋里的新衣服。所以,新衣服买回家,一定要清洗之后再穿,特别是内衣和棉T恤。如果是羊毛面料等需要干洗的衣服,洗完挂几天之后再穿。

3.通风透气的藤编篮子

日常我们要收纳的东西,从被子之类的纺织品,到陶瓷、金属、纸制品,再到护肤品、药品等,所需收纳盒的材质也不尽相同。纸箱子耐久性不足,塑料盒子透气性差。我最喜欢用藤条编织的篮子装东西,不仅可以营造具有异国风情的装饰效果,而且通风透气,不易受潮,用作收纳有很多优点,我一直在使用。

4.常去的洗衣店

搬到现在的房子之前,我经常在一家很小的个体店铺干洗衣服。有一次我取回衣服,发现大衣上原本摇头晃脑快要掉了的纽扣,都结结实实地缝好了。店主人的细心和体贴,让我觉得这是一家可以长期信任的洗衣店。后来我搬到了马路对面的另一个小区,但还是一直去他们家干洗衣服。虽然不知道这种个体干洗店是不是比干洗企业收费高,但店主人细心打理的衣服显然更干净,对衣服的损伤更小。每一次以老主顾的身份进入一家店铺时,都会感觉十分安心。

5.不要把冰箱填得太满

冰箱冷冻室和冷藏室里存放的食物不能装在黑色塑料袋里,因为即便是放在冷冻室,食物也会一点点地慢慢腐坏,所以不要装在看不见内容物的黑色塑料袋里,使用透明袋或者玻璃密封盒是最好的。如果冷冻室里食品减少了,把它们转移到小格子里会更省电。当然更重要的是吃多少买多少,不妨把冰箱吃得空空如也再去买菜吧。

6.洗毛巾时不要使用纤维柔软剂毛巾的基本功能在于吸水,洗毛巾时加入纤维柔软剂的话,纤维的表面会像涂层一样附着上纤维柔软剂,就会一定程度地失去吸水功能,毛巾的寿命相应也会缩短。另外要注意的是,用过的湿毛巾不要跟衣服一起放在洗衣篮里,湿气会导致毛巾和衣服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很不卫生,所以湿毛巾要和衣服分开放。

7.随时保持室内通风

只要不是严重的雾霾天,我就一定会给房间换气通风。有人说,使用煤气灶的时候要打开窗户,氧气含量不足的话会产生一氧化碳。用精油罐给室内增香,对肺也不好,狭小的房间尤其不适合,最好是在充分通风的空间里使用。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睡觉,醒来后会觉得身体很不舒服。另外,通风不足还会让家里产生异味。所以,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凉爽的空调屋,都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体更喜欢新鲜的空气,随时给房间换换气吧。

8.创造一个没有一次性用品的世界在网上买菜总是会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感到头疼——为了保鲜,或者为了打包方便,商家会用很多的塑料袋和塑料盒。每次整理完后看着一大堆的一次性包装,都会不由得叹气:即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如果当初压根儿就不生产,对环境肯定会更好。只有将拒绝一次性用品的行为常态化,才能减少垃圾改善环境。偶尔会看到有人点外卖或打包回家,明明不需要一次性筷子和吸管,也还是把这些东西拿走了,既浪费资源又加剧了环境污染。有报道说,一次性筷子接触到热的东西可能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对身体有害。如果可以,一次性筷子还是不要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