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一个根系扎实的人

治愈心灵的天籁之音

字体:16+-

想象自己生活在静谧之中,就会联想到在自然中追求物我一体的道士。小时候在教科书上了解到的道教,对年幼的我来说,不过是一种奇妙的神仙思想。当我一次又一次在大自然中体会到被治愈的感觉后,对于道教思想产生的原因,似乎明白了一点。

有一次,为了探访韩国画家李禹焕在日本的美术馆,我从高松市出发,坐船去往被称为“艺术之岛”的直岛。正常情况下,这段路程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那天出发时,高松港口晴空万里,没想到直岛却是风雨交加。就像小说《暴风之丘》中的希斯克利夫生活的地方一样。整个岛上都停电了,狂风裹挟着大雨,幸好还没达到有生命危险的程度。因为我是一个人去的,又不会开车,只能靠着一把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美术馆。无法预测的海岛天气就像大自然演奏的威严的奏鸣曲——风声、雨声,加上惊涛拍岸的声音。那天,我以“休息在自然界”为主题,在没有电视的威尼斯酒店度过了一个沉寂的夜晚。在露台上,我一边听着自然界雄壮的声音,一边望着远处翻滚的海浪和热烈舞蹈的树木,就像欣赏世界上最动听的演奏会一样,那情景久久不能忘却。

小时候,我偶尔会背着妈妈拨打114 之类的收费服务电话,原因是在那里能听到我喜欢的大自然的声音,鸟声、水声……就像空中生活的休闲频道一样,光是听一听就觉得很舒服。这么想来,用自然界的声音抚慰心灵,我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生活在城市里,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声音要数汽车的噪声。我渴望宁静,奈何偏偏生活在嘈杂的都市环境中,为了不被噪声干扰,要常常开着音乐。年轻时候我喜欢流行音乐,现在我去到了更久远的时代,我把古典音乐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古典音乐很难,我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欣赏的重点是什么,只能做出“哇,这部分演奏好听得让人直起鸡皮疙瘩!”的泛泛评论,但是只要遇到与我的频率和谐共鸣的特定的旋律,还有让内心平静或跳动的大调、小调,我就会陷入音乐和爱的洪流中无法自拔。

塞泽尔?法兰克的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每天做瑜伽伸展运动时的背景音乐;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音乐中最著名的2 号华尔兹,还有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是我六月份一定要听的曲子;去佛罗伦萨旅行的时候,单曲循环着柴可夫斯基的《佛罗伦萨的回忆》;当然,无论何时我都喜欢听肖邦。

用喜欢的音乐填满生活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在我看来,根据当前的心境和状况,选择不同的音乐安抚自己的心,此时的音乐就如同一支冰激凌,是可以让人忘记忧伤和无聊的良药。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不到大自然的声音时,没有比欣赏古典音乐更完美的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所创造的和谐而平静的声音,与现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音乐微妙地刺激人神经的声音不同,它可以触动人们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难道因为这是尼采在宣布“神已死亡”之前就已经高度发达的音乐吗?它们充满了灵性。音乐和艺术的佳作就是这样,即便创作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但依然广受喜爱。

吸烟喝酒、暴饮暴食、在歌厅大声嘶吼,用这样带有自我破坏倾向的方法释放压力并不是最佳方法。我认为消除压力是治愈心灵的前提。人们为了治疗受伤的心而破坏身体,能得到什么呢?

为了抚慰过度疲惫的身心,可以在周末欣赏钢琴演奏会;为了获得心灵的宁静,可以在大自然中漫步。每当精神振奋的瞬间突然来临,之前承受的所有痛苦就会立刻变得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