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分析大致上和李明軒想的差不多,但是他們目前麵臨著一個問題,每天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駝隊不知道多少。
來自各個國家的更不知道數目,想在這樣龐大的商隊中找到偽裝成商隊的對方……
難如登天,大海撈針。
聽著李明軒的抱怨,李承乾搖頭道:
“明軒兄,你這倒不用擔心,你可能不了解長安對於來往商隊的盤查,一般進入大唐的商隊都需要路引和過往關卡的關文,加上每個商隊都需要有相關路線的報備,他們隻要是偽裝成商隊,根本經不住盤查,金城通往關內,尤其是長安的關卡數量足以盤查清楚。”
李明軒聽著李承乾的介紹恍然大悟,他沒想到此時的大唐已經有了如此嚴密的通商監管機構,就如同後世的海關一般。
李明軒知道此時的大唐已經有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前來貿易,由於大唐是個農耕國家,對於商業發展並不重視,在李明軒的印象中古代的商人地位低下,這也是父親當初為什麽想借著大唐立國之初改變商人地位的原因。
商人注定了不受重視,商賈在普通人眼中是逐利市儈的形象,所以李明軒的認知中大唐對於商業沒有太多的約束。
聽著李承乾的科普,李明軒才知曉外來大唐經商的商人在過關卡的時候要繳納關稅,進入市場,也就是集市經商的時候要繳納攤位稅。
也就是說大唐的商業製度,比起後世並沒有什麽區別。
隻不過大唐的主要還是農業,所以對於農稅的征收要遠遠高於商業,農稅也是大唐主要國庫收入的來源。
“高明,為什麽隻和這些商人征收關稅和攤位稅,要知道這些胡商大老遠跑來大唐經商,販賣的都是奢侈品。
從遙遠的西域過來大唐押送的貨物甚至要花上一年的時間在路上,其中還有不少馬匪和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