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捕手:惡童醫院

第十二章

字體:16+-

在哈默林精神病院運作的那十五年中,曾經有三十多名孩童被轉介進來。

罪行都一樣:殺人。不過,倒不是所有病童都真的殺了人。其實,某些隻是顯現出“明顯的殺人傾向”,或者在得逞之前遭到攔阻,不然就是殺人未遂。

要是把這些罪犯的年紀納入考慮,三十,其實是個可觀的數目。他們的罪行記錄並沒有照片,也沒有提到姓氏。

每個小孩都有專屬的童話故事,以掩蓋他們的真實身份。

“孩童殺人的時候,手法比成人還要殘酷:純真是他們的麵具,”約瑟夫·克洛普寫下了這些話,“他們剛來到這裏的時候,貌似完全不知自己的行為或是差點兒犯下的過錯有多麽嚴重。不過,他們的無辜樣貌可能是某種假象。試想孩童淩虐小昆蟲的例子,大人會斥責他,但覺得那隻是遊戲,因為大家都認為未成年人還無法完全判斷是非。不過,小孩多少知道自己做了壞事,而且隱約感受到一種虐殺的愉悅。”

馬庫斯開始隨機翻閱。

草之童,十二歲,完全沒有任何情感。其實,他的單親媽媽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小孩,幹脆把他丟給他的叔伯。有一天,他在兒童遊樂園遇到了一個五歲男孩,趁著那小男孩的保姆分神的時候哄騙小男孩,把他帶到了某處廢棄工地,又把他帶到幾米深的槽桶旁邊推了下去。小男孩斷了兩條腿,但並沒有立刻斷氣。接下來的那兩天,大家都忙著找人,誤以為他被大人綁架,而真正的罪犯卻回到工地好幾次,坐在槽桶旁聆聽下方傳來的哭喊與求救的聲響——宛若被困在玻璃罐裏的蒼蠅。第三天,就再也聽不見任何哀號了。

塵之童,七歲,幾乎一直都是獨生子,所以,弟弟的報到,讓他無法接受——這是阻斷家庭感情鎖鏈的敵意陌生人。一天,他趁母親在忙的時候,把小嬰兒從搖籃裏抱出來,進入浴室,丟入裝滿水的浴缸,企圖淹死他。母親發現他一臉冷漠,盯著自己的弟弟不斷掙紮。她在最後一刻把嬰兒救了回來。雖然罪證確鑿,但塵之童總是堅稱不是他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