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句话送十族亲友上天

第109章 内阁的发展

字体:16+-

他面色严肃威严。

天子储君们急忙称是。

“仙师,你就放心吧,你送给咱的礼物咱必须马上得到!”

老朱此刻的双眼里好像燃起了小火苗。

季博昶很满意他们的学习态度,笑了笑说道:“那咱们看最后一个视频吧。”

“还有?”

小朱四升起了好奇心,“仙师,这个视频是关于什么的呀?”

他眨了眨眼睛,结果与仙师狡黠的双眼撞了个正着,“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周遭场景像是被吸入一个洞里一样,又被释放出来截然不同的场景。

一眨眼,众人已经置身在一间屋子前面。

“这是哪?”

小朱四问道。

这间屋子再寻常不过。

“内阁。”

老朱棣回答道。

或许老朱等人处在洪武和建文年间的人不知道,但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内阁初创于朱元璋,后成型于成祖朱棣手上。

起初的内阁大学士对朝政只有顾问的大权限,后来到了朱高炽和朱瞻基,内阁的地位俨然变高了许多,从朱瞻基托孤给内阁三杨便能看出,后期的政事已经极其依赖内阁。

一直到后面夏言、严嵩接连掌管内阁,此时的内阁俨然如丞相之位。

“那人在干嘛呢?”

朱厚照拧眉,看了过去。

只见一个身形似鹤形的中年男人,站在窗边喃喃什么。

周围没人,他显然是在自言自语。

“税法……”

“仙师,他好像在说什么税法!”

闻言,老朱眉头一皱,这种事情用他一个内阁学士来操心?

但朱厚照确实格外警惕的凑近了中年男子。

“他叫张居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为官,终至内阁首辅。”

季博昶如此解释后,老朱等人还以为他和杨廷和一样是个专擅朝政的乱臣贼子。

还没来得及唾骂,就见张居正拿着笔墨纸砚慌张的在桌子上写了什么。

“这么多密密麻麻的是什么啊?”

小朱四眯着眼睛仔细辨别。

季博昶一笑,或许这上面的东西只有张居正能看懂。

“他在研究一项新的税法,一条鞭法。”

老朱神色更加严肃,税法可是他定下的,怎么容后世随意篡改?

税法事关百姓和国家,若百姓不按规定缴税,国库恐有经济危机,国家和百姓是相关联的,从而导致百姓也没钱。

张居正书写完洋洋洒洒的一篇后,满意的笑了笑,这才坐回了椅子上。

此时的他刚接替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

正是有了如此的天赐良机,张居正想试试一条鞭法能否施行的下去。

在明朝中后期,财政危机,土地私有制日益严重,资本化明显,地主豪强勾结官员,抢占农民土地,并且尽一切可能来逃避税收,官员贪腐,这一切都导致明朝财政崩溃。

他率先想从税务上寻求解决之法,于是日夜苦苦钻研,最终才研究出了一条鞭法。

“他怎么又不动了?”

永乐朱瞻基盯着坐在椅子上岿然不动的张居正,微微皱眉。

这人还真是奇怪,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坐着,一会儿愁眉一会儿嬉笑,现在又不动了。

难道真的像仙师说的他再思索什么税法?

“明日我便将这宣纸呈给皇上看。”

张居正喟叹出一口气,随即将折叠上的宣纸摊开,重新检查了一番。

季博昶正好按下空格键。

“你们可以慢慢看。”

原本嬉闹嘈杂的天子储君们都凑到了张居正面前,欣赏起了一条鞭法的内容。

赋役合一,按亩计税,以银交纳,简化手续。

老朱看完后呼吸都停滞了。

这真是这人能想到的?他自己都没想到可以这样进行税收!

事实证明张居正的施行的对的,后来的大明朝也因为一条鞭法而充实了国库。

若不然,大明财政崩溃再遇上外邦侵扰,别提会有多灾难了。

不过老朱和老朱棣显然不赞赏他的作为。

“简直是一派胡言!”

“这样的税法咱要看看是谁采纳了?他是哪朝的?”

季博昶叹了口气,“嘉靖,隆庆,万历都有他,现在应该是万历。”

万历年间张居正正式推行了一条鞭法,在几个地方作为试验点。

朱厚照却不以为然,“我觉得他写的挺好的啊。”

时代不同,看法也不同。

“都看完了?”

季博昶挑眉环视众人,众人回答后,他打了一个响指。

周遭景物像是一阵风一样被吹散了。

众人回到了洪武时空的梧桐阁。

经过刚才的经历,老朱还怒火未消。

要说老朱没得到过仙师的奖励呢,就这气性也太大了,不分三七二十一先生气了。

“刚才除却一条鞭法,他还提过一个法律。”

张居正一生贡献极其多,他的贡献不仅限于财政上的,还有治理官吏上,他采用了“考成法”来考核官吏,实现了“虽千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老朱棣眉头拧的像麻花一样,这个张居正和杨廷和之辈又有什么不一样?

若他们了解张居正的举措给大明带来多少好处的话,肯定会恨不得将张居正给供奉起来。

“阿标,你记得刚才看过的内容吗?”

懿文太子遍读书籍,读文字的本领自然不在话下。

“仙师,我怕我说错……”

朱标流露出不自信,虽然仙师这么相信他让他很感激,但他也怕自己瞎说误导了别人。

“你尽管说,为师替你兜底。”

得到保证的朱标长舒一口气,“那我便说了,把各州县的徭役和田赋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季博昶点点头,“说的不错。”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他除此之外提了一个考成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居正建议准备三本账簿,由六部和都察院负责,将所属官员应该办的事务登记在这三本账簿中,每月都要检查。”

话落,老朱和老朱棣阴郁的神情终于消散了许多。

好在这张居正还能干出件人事。

季博昶觉得他的提议确实足够超前,思维也足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