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刚开始热闹,朱标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喝口茶。”
季博昶递给他一盏茶。
朱标看向宣纸上的题目。
他一时间塞住了呼吸。
这等好课幸好他来得及时没有错过。
随后朱标很快加入了朱元璋一组。
洪武小组还是过分拘谨,方才朱标不在,小朱四本就畏惧朱元璋,一句话不敢说。
永乐小组倒是热闹得很,朱高炽性情温和,从不压制朱瞻基。也由得他肆意阔谈。
反观洪熙组,朱瞻基已经成熟的懂得询问父亲的意见。
可惜了宣德一组,只有朱瞻基一人苦苦思考。
他羡慕的看着别人的组,最后与同样落单的建文组朱老四对视。
于是跨时空的爷孙俩开始惺惺相惜,组成一组开始探讨。
季博昶满意的看着自己桃李满天下的场景。
一炷香后,季博昶清了清嗓子道:“从洪武小组开始。”
不出意料的话是不上不下的朱标来回答了。
小朱四是没那个胆子在自己老爹面前班门弄斧的,毕竟他不是储君,他也不想抢大哥的风头。
“仙师曾说过,宦官祸国一词。我们小组觉得,宦官就是奸人的一部分,换做其他类别也同样会祸害大明,其他朝代,纵观盛唐大汉,都是因为阉人而亡国,或是因为外戚当道。”
朱标分析也受了朱元璋的影响。
老朱生性多疑,光是他用锦衣卫监察百官这点便能看出,他生怕被人偷家。
季博昶挑了挑眉,看向跃跃欲试的第二小组,建文朱老四和宣德朱瞻基。
“我认为主要是兵权的丧失。”
这番言论倒是让季博昶意外。
是连他自己都未曾想过的一点。
不过他也能理解,靖难时期的朱棣除了杀杀杀也不会想到其他别的。
“乙一同学要灵活思维。”
季博昶提醒后,看向了永乐小组。
这仨人讨论最激烈,季博昶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尤为期待。
等了片刻,还是大胖子朱高炽先起身道:“我们认为是外族侵扰。”
他综合了宋朝覆灭的原因。
季博昶拧眉,看到老朱棣露出一脸满意的笑容。
他猜测这也只是老朱棣的想法罢了。
与建文时期还是有些许相通的,都是打仗。
洪熙小组也是朱高炽来回答。
“我认为民如水,皇权如舟。”
民能载舟,也能覆舟。
这是洪熙时父子俩的一致看法。
俩父子治国时便有一个共同点。
格外体恤百姓,采用修养生息的政策。
季博昶点点头,各个小组发表完后他自然要做出总结。
不料宣德时期的朱瞻基说道:“或许也有传位幼主的原因。”
他是结合了自身的原因。
就差说了句,是因为我传位给大明战神的原因。
季博昶轻笑了笑。
转而他恢复严肃的神情,“各位说的都太过浅显和表面,不是深层原因。”
“仙师不是说过,宦官,后宫,文官乃明朝三大祸害吗?”
老朱皱眉反问。
季博昶露出满意的笑容,“善于思考,甲一同学加平时分!”
几个学员抿直了唇角。
怎么还有平时分!
“那我问这位甲一同学,我们已经解决了宦官,后宫和文官三大祸害,为何还要想法子延长大明国祚呢?”
宦官制度得到了永久的延续,王振也被处死。朱祁镇没有登基,朱见深也不会喜欢上自己奶妈,官员制度早在洪武时空就得到了完善的处理。
所以为什么大明国祚仍没有得到质的飞跃的延长?
几人一时陷入了沉思。
季博昶接过了毛笔,又在一张宣纸上写了两个大字。
“财政。”
众人吃惊。
他们当皇帝想得都是权利,何时想过钱的事?
“你们不愁吃穿,当然也不会想到钱的事。”
季博昶唏嘘。
“老朱,你记不记得我与你讲过宗室封爵制度?”
他意有提醒。
老朱登时瞪大眼睛,“钱!”
“丙一。”
永乐大帝老朱棣坐直了腰板。
“为啥我不让你迁都?为啥你三次北征都被大臣反对?”
“因为没钱。”
老朱棣如实回答。
征战是劳民伤财的事。
靖难才过去多久,国库尚且不是很充裕,还要修养生息几年。
但老朱棣上位后急于证明自己做出成就,所以就想打仗。
“丁一。”
洪熙时的朱高炽看向季博昶。
“你和你的儿子朱瞻基都关心百姓。那你们更应该知道赋税徭役是百姓的一大痛苦,若赶上收成不好,便失了民心。”
他意在说增加赋税一事。
洪熙朱瞻基叹气道:“还是没钱。”
想不到堂堂大明朝,竟然是跟钱过不去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不管是这几个皇帝做出的哪个政策,最终都离不开钱这个字。
几人恍然大悟。
虽然有野史编排崇祯帝有小金库,但是一个有小金库的皇帝又怎会落得自尽的下场?
可见野史不可尽信。
“就算明朝灭亡于崇祯帝的手上,但是起源可以追溯到洪武。”
“崇祯?”
几人一听到这个名字,登时怒火上窜。
这都是这几个皇帝苦心经营的国家。
老朱恨不得手刃了崇祯!
季博昶叹气,“明朝在后期已经腐败了太久,崇祯帝是好皇帝,他已经尽全力了。最后就算没有复兴大明,也实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众人听到这十个字,都沉默不语了。
老朱家果真没有一个孬种!
“咱们别跑题,接着说。”
季博昶努力拉回课堂。
他可总算明白为什么上学时老师讲课总爱讲到其他事上。
是真忍不住啊!
“秦汉晋唐宋。都是辉煌过的朝代,或许在你们眼中他们灭亡是因为皇帝暴政、外戚干政、失去民心、宦官霍乱、外邦侵扰。但究其根本,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吗,没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皇帝却不懂。
他们衣食无忧惯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你们分析一下,秦始皇能横扫六国,但为何传到二世就灭亡了?
他的千秋大业梦都毁于一旦。
“秦朝兴旺于商鞅变法,灭亡于暴政徭役。”
朱元璋沉声回答。
季博昶却不满意这个答案。
“其实大明灭亡已经与秦朝灭亡极其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