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高开低走类型。
“所以仙师说秦朝灭亡也是因为没钱?可是商鞅变法里主要就是土地私有制,增加了粮食产量,又鼓励耕作和征战,也越过贵族直接向百姓们征税。”
朱元璋皱眉反问。
他虽然开阔了明朝疆土,但心里对千古一帝秦始皇有着由衷的佩服。
“你说的没错。”
季博昶先是赞扬了老朱自主思考的习惯,随即道:“所以秦朝因此统一了六国,可是在那之后呢?大家都觉得是秦二世暴政。”
一个朝代的灭亡又何止暴政二字?
百姓穷了吃不起饭,当然要造反!
一个国家穷的顾不上开支,当然会灭亡!
“秦国统一疆土的办法是用战争,但是因为战争所以土地越来越多,所能征收的税也变多了。但是像南越、河套等地没有这么多的税以开支国家发动战争。”
“仙师的意思是叫我们赚钱?”
朱标思维伶俐,迅速想到了这一点。
“正是。”
“可是有多少钱咱还不能做主么?发行钞票的权利在咱手上,还不是想要多少要多少?”
老朱不解拧眉。
仙师这么大费周章的讲这堂课,在他看来搞钱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并非如此。”
季博昶摇头道:“甲一同学说的这个是另一个错误,叫做通货膨胀。”
几人发蒙着互相对视,都等着季博昶的解说。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不值钱。”
“钱怎么会不值钱?”
老朱棣提问道。
以他们古人的思维也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的变革,所以自然想不到这一点。
“远古时期人们用贝壳和珍珠交换,随后发明了铜币纸币,但是你们要知道,这些东西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稀有。物以稀为贵。”
季博昶提点道。
“仙师的意思是货币太多就不值钱了?”
“是这个道理,他会导致物价上涨,比如原先一文钱能买十石粮食,现在只能买一石。”
季博昶举了个例子,几个学员恍然大悟。
怪不得仙师要着重讲这节课,而不是随口吩咐多造些钱来。
“货币的价值早就在冥冥中是注定的,不能篡改。”
“那若是换一种宝钞呢?”
季博昶眉头一蹙,听到老朱提出这一点他并不意外。
因为元朝就是这么干的。
“老朱,你是过来人,难道你不知道变钞让元朝的财政崩溃了?”
在季博昶的视角看来,明朝因财政灭亡是必然的,崇祯帝再如何也不一定能翻盘。
将明朝比作一间公司,老朱就是把公司官员的工资压榨到最低,又将皇族宗室的工资抬上天价,并且世代世/袭。到了朱老四时,他忌惮藩王的势力便限制他们的权限,但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不会更改,于是藩王拿钱又没事干,只能拼命生孩子,导致国家要供的贵族越来越多。最后这些开支都压在农民身上,官逼民反是必然的。
“宝钞贬值是必然的,所以戊一同学,我提问你一下。”
“宣德年间交易货币是什么?”
被点名的宣德朱瞻基左顾右盼,就是没敢说话。
“不说实话的话,咱们的课就没法继续了。”
朱瞻基躲避老朱的目光,沉声道:“是白银。”
“混账!”
老朱原本好奇的面色变的铁青,他定下的祖制不准白银在民间流通,竟然在自己重孙那就开始流通白银了!
这一个个王八孙子,不是喜欢宦官就是喜欢奶妈,到最后也不听他的在民间流通上白银。
“不必气恼,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季博昶拦下老朱快要伸出的手,眼看着就要一巴掌打在朱瞻基脸上了。
“必然规律就是,不得不用白银来交易。主动和被迫是两种选择,带来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众人屏息听着季博昶传授真理。
“要流通白银,哪一点最重要?”
季博昶眼神流转了一圈,最后定格在朱老四身上。
“当然是有多少白银,万一不够是流通不了的。”
季博昶对他竖了个大拇指。
这个只知道打仗的朱老四终于能想点别的了。
“明朝没有那么多白银,所以在某个时间,明朝被迫接受了白银交易。”
“是大航海时代。”
几个皇帝像是井底之蛙,眼前只有大明这一亩三分地,还不知道地球的土地多么辽阔。
不知道大海链接了几个洲的联系。
老朱眼神一愣,奶奶的,他定下的祖制一个个都被推翻了?
他不知道内阁和督抚制度都是必然的产物,赋税折银也是必然的,对后世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虽然违反祖制,但在当下只能那样做。
“老朱,你以为定下的祖制可以保大明千秋万代,但是实际上时代一直在变换。”
一成不变就要被淘汰,没有什么政策是不能去试试的。
季博昶看出老朱的困扰,主动开口解忧。
倒是朱棣眼神一亮,他继位后曾派郑和下西洋,收获颇多,所到之处也知道了大明的繁华。
“大明虽然开始用白银作为主流货币,但是本地产量并不多,压根不够流通的。正巧赶上大航海时代,明朝开始大量进口海外白银。”
“靠别人终究是不行的,咱们能用白银当货币,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自然也能。”
季博昶长叹出一口气。
当白银被海外国家减少流出时,大明朝就相当于被掐住了命脉。
连钱都不能握在自己手里,还怎么当老板?
“我说了物以稀为贵,崇祯年间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银还不足原先的二成,民间惶恐不安。”
“这相当于一场经济大危机,在危机面前人的本能都是自保,贵族们争抢将白银收入囊中,导致流通的白银也越来越少。”
老朱垂眸,想不到自己以为千秋万代的基业竟然是因为没钱荒废了?
“流通的白银都少了,那朝廷岂不是更没钱?”
朱标皱眉,一脸苦涩问道。
“正是,朝廷对货币失去了管控,缺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不停地加税。不服大明统治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起义四起,大明还要花钱去平定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