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委托征信社跟私人侦探社调查的个人身家报告书,与暗地里侦查如玩女人啦、金钱挥霍无度等品行,性质大不相同,内容其实也相当无趣。企业主欲调查的对象,有的是出于私人恩怨,或以经营者的角度评估不适任员工,其实多半是征信预定招募的新人。情况若属于后者委托的,目的十分明确,除此之外的委托人通常不会明示其目的,只吩咐征信社调查调查而已。可能是不想给调查单位先入为主的偏见,期待得到更客观的数据吧。
调查报告书也如出一辙,满篇铺陈着枯燥无味的字句。即便是外遇的调查报告也可以写成“约×日午后×时×分,男士××××于××车站前与女士×××子会合,乘出租车前往×镇的温泉旅馆,入住××庄。时至×时××分两人仍未有离开的打算,调查人员结束本日的暗中跟踪”诸如此类的制式文章。用乏味的字句描写被跟踪对象的桃色事件,反而让人有无边的遐想空间,但如果是描述平凡人类品行的调查报告书,肯定能让人闷到打哈欠。
笠井平太郎便是被记载于一丁点儿也不耸动的调查报告书中的男子。一开始是A征信社受某电机产业之托调查笠井平太郎这个人的,委托要点如下:
①本公司十分在意此被调查人,不知其品格如何;②被调查人目前任职于S县的D汽车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请查明此人是否满足于目前的职业规划;③是否有受到别家公司的挖角;④是否为开出跳槽条件让别家公司挖角的抢手人才;⑤经历、家族成员、交友关系。
光看这些要求可以很明显地发觉,虽然某电机产业的委托人用“十分在意”笠井平太郎这个人来带过,其实想挖角的意志十分强烈。字里行间总能让人间接推测出调查的真正目的。
笠井平太郎这名男子到底拥有怎样的经历,性格如何,调查员到当地后还需一周的时间搜集情报,委托人读过调查报告书后就可以获得解答了。这是一篇描写一个人的文章,用淡淡的字句分门别类依项目列举出来,没有多余的文字缀饰,竟然是不可思议的写实。
只不过举凡写实的事物本来就没什么趣味可言。第一,笠井平太郎本身就是个无趣的男子,以报告书形式来描述他这个人则更加枯燥,我就不直接引用原文介绍这个人了。而由这家老牌征信社调查出来的信息,各位不妨信之。
笠井平太郎已满三十五岁(调查当时)。看他列出来的学历:东京某大学自然科学组数学系毕业,进入同大学自然科学组研究院,同研究院退学,申请入同大学理工组三年制精密工学系,二十七岁时从该系毕业。学业成绩十分优异。
毕业当年即进入东京市内的M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照相机产业中的一流企业。
遗憾的是,调查报告书中并没有记载笠井平太郎在大学时代的动向。调查员对于学校这方面仅查到“学业优秀”这一层就满足了,至于跟同学的互动如何,应该没有办法一个个巨细靡遗地探问。反而对其在M光学任职时的事迹调查得很仔细。
刚进公司的笠井平太郎,抱着新人的企图心与斗志。他是学校推荐到该社的唯一人选,进公司前一年的暑假曾到该社实习。工厂位于中部地方一座空气清新的高原。在实习中他对镜头的设计特别感兴趣,并下定决心要进公司成为正式员工。毕业论文的灵感也是来自于实习中的体验,研究主题为“镜头的设计与测试”。
笠井平太郎一进公司即隶属于技术部光学课中的研究部门,负责设计镜头。他那偏白,不,应该说是苍白的脸庞,高个儿垂肩,近乎神经质地将头发一丝不苟地分边,长长的脸上挂副黑框眼镜,那未免太高的鼻梁与薄薄的嘴唇,让原本就给人知性印象的他显得更为柔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位青年技师。在工厂内工作的女性员工多于男性,她们毫不客气朝他暗送秋波与奚落,其中不少其实是偷偷爱慕着他。这小镇位于夹在高原与湖泊之间的盆地中,或许这儿某处还残留着纺织工厂时代少女们隐晦的热情呢。不过,笠井平太郎对这些**可是连正眼都不瞧一眼的。
他进公司的时候,M光学刚好引进一组尚未经过测试的计算机。这组继电器式的计算机,现在看起来很初阶。但他用这部机器写出来的程序,让光学技术向前迈进了不少。此公司采用双人制,除了他之外,一起实习的还有另一位同事,他从事镜头设计的技术开发早笠井约六个月,其能力同样受到公司的认同。
过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M光学希望笠井平太郎写下对于本社的感想。当时的他写了以下这番想法:
“去年夏天我与跟自己同大学的毕业生A参加了实习。A去应征B光学公司时,主考官面试时针对他在M光学实习时的内容、印象等做追根究底的询问。虽然A含糊不清地响应主考官,但镜头设计部门在工学工业公司中应该是最重视保密的单位。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正式进公司前来实习的风险岂不太大了吗?”
站在公司的立场思考,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忠告。接着,他还写了这些:
“一般的人大学毕业后,会像自己一样再进研究所攻读两年,深入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即所谓的硕士班或博士班,与从事相同职业的同事在相较之下,待遇上若没做出区隔,实在太不合情理。再者,贵公司对于在东京本社服务的同仁们,以及在乡下地方的工厂工作的技术人员们,竟然完全不考虑其地区消费水平的差别来给予合理的补助津贴,这点也不公平。在美国等国极度重视新进员工的学历,贵公司在待遇方面很明显地轻视学历。镜头制作原本倚靠手工艺工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愈发精密的镜头设计,测试上需要精密头脑与器械的完美结合才能生产出来,然而在薪资结构上却将此等技术人员与传统工匠等同视之,又一不合理之处。”
这些批判虽得到公司的赞赏,但让主管单位感到为难的是,他进公司才第四个月,说明白一点,他在公司里还只像颗小鸟蛋般微不足道。这篇文章却直言不讳,用字遣词相当激烈。
不过公司想投资笠井平太郎的未来,推测这只是一名刚出大学不久、不知世事人情的青年,因为血气方刚,急躁地想一显身手才写出的文章。期待有一天他能磨掉心中的棱角。
事情不是这样就算了,笠井平太郎不仅仅向上层反映,在同事间也毫不掩饰地宣扬自己的理念,这股声音自然间接传到人事部与主管耳里。与他同时进公司的技术人员中,只有他公然发出不平之声。其他人都十分老实,笠井因而显得格外醒目。
水间隆吉,与笠井同时间进公司,与他毕业于不同大学但拥有相同学历,也同样分派在同一个部门。水间的个性老实认真。虽然赞同笠井平太郎所提倡的待遇不平等之说,自己却不随之到处跟旁人散布这个想法。理由之一,据推测水间隆吉面对笠井平太郎时多少有点自卑感。水间这男子,个子矮,脸型有棱有角,与笠井壮美的身材相较之下,输了可不止一大截,在外形上更可能有两三个级别之差距。再论大学或研究所成绩,很明显也不及笠井优秀,进公司后对于技术的掌握度也输给他。在公司里的排名,严格说起来水间次于笠井。虽然如此,他对成绩优秀的笠井却毫无不平衡的心态,对于笠井的主张消极地赞成,却并不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论点。
笠井平太郎也不特别在意是否能拉拢水间,也不特别期望他与自己联手抗议不合理薪资。由此明显可见,笠井毫不关心他人的动向、仅能意识到切身利害关系的性格。
一段时间之后,笠井的抱怨声终于传到公司主管耳里。才进公司这么短的时间,实在无法只为他开特例给予特别待遇。再说当时相机业正处于经营惨淡的谷底,全体薪资都调降了不少。然而笠井的愤愤不满在他任职的两年间,持续不断地引爆。
当时,住在公司单身宿舍的笠井平太郎并无特殊嗜好,他只喜欢做一样事,那就是跟东京的进口书店订购美国的技术书籍或技术专业杂志。笠井常常阅读这类读物,与其说是光学产业相关文章,其中讲述计算机相关的文章更多。似乎从那时候起,笠井平太郎已经对不景气的光学产业界失望透顶,开始思量着转行了。
笠井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学习者,对周遭沉迷麻将、下棋、登山、高尔夫球之类玩物丧志的人总投以轻蔑的眼光。对他而言,这些全被归类为百分之百虚耗光阴的举动。
水间隆吉在休假时邀笠井外出钓鱼这件事,同样被他碎碎念了一顿。水间来这间工厂上班前就相当热衷钓鱼,此地正巧有宽广的湖泊,山间也有不少小池塘,高耸的山岳重叠地带溪流也很多。一到假日,水间便去钓成群顺流而上的鳟鱼。他将战利品装进鱼笼里带回宿舍,此时若见到面前摊着外文专业杂志的笠井,总是涨红了脸,露出羞愧的表情。水间认为肯定是因为他无法舍弃钓鱼这项嗜好,才会让笠井平太郎遥遥领先了他一大步。
笠井平太郎进公司两年后,终于放弃说服主管加薪,干脆离职一走了之。光学产业的不景气,让他对其前景失去了希望。但是之后反省起来,他是很明显地失算了。一年后这行业再度景气复苏,从谷底熬过来的从业人员们无不开心地迎接这空前绝后的繁荣。
水间隆吉当然没这等能耐洞察这产业未来的兴衰,只是惋惜,觉得如此优秀的同事不该离去,所以出声挽留他。当然,他丝毫无法让笠井回心转意。当时水间询问笠井未来的打算时,笠井不经意透露出他想转往汽车产业发展。那个时期的汽车产业也正好进入全面计算机化的时代,笠井说他想活用自己的技术。照这口吻判断,他应该离职前就已经跟新公司联络就职相关细节了。
笠井以轻蔑的眼光来回扫视死扒着不景气的M光学不放、没骨气的水间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座被壮丽高山与湖泊包围的盆地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