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入门

相模制霸

字体:16+-

在跟上杉朝良那大小数十次的战阵中,我注意到了一个人,他叫三浦义同。

三浦义同,乃关东名门三浦家的后裔,担任相模国守护代,虽然他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相模国的东部。

这家伙打仗尤为生猛,当年在上田政盛那档子事儿里,他担任了扇谷军的先锋大将,权现山城就是被他给拿下的,之后,他又击败了前来援救的我,接着又直逼小田原城下,要不是我死命抵抗,估计那城都该被他给夺了。

如果想要称霸整个相模,那么必然要先把这个三浦义同给解决了。

只要消灭三浦一家,那么扇谷上杉在相模的势力就会完全瓦解。相模对武藏的几个重要通道也能完全的落入早云手中,彻底的巩固相模与伊豆的控制权。除去三浦家,就等于拔去扇古上杉唯一的獠牙。

在我看来,这两句话的关系是因果递进。

而且眼下也正是用兵的时候,虽然两户上杉正同盟着,可山内上杉因为背后有长尾为景牵制着,所以压根就抽不出手来做别的。这样可以使得我顺利地避开两线作战这一糟糕情况。

永正九年(1512)八月十二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我突然发动了对三浦义同居城冈崎城(相模国内)的强袭。

这次我是集中了差不多全部的兵力,几乎是以波涛之势冲过去的。

所以三浦义同意料内的没有挡住,不过三四天,冈崎城被攻下了,三浦一家退到了住吉城。

手下问我,是不是要继续追着打?

我告诉他,我们这次来不为攻城,不为略地,我们只求将三浦家消灭。

住吉城位于三浦半岛的入口处,从那往东北走一点,就是上杉朝良的根据地武藏国。

所谓三浦半岛,就是他们三浦家发家之地,毋庸置疑,当然也是三浦家的地盘,只不过是最后的据点罢了。

我并没有急着开打,而是下令先兴土木,在住吉的西北紧贴着武藏国境线的地方,又造起了一座城,取名为玉绳城。

造这城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作为攻打住吉城乃至整个三浦半岛桥头堡;其次,也是打武藏国的桥头堡。

永正十年(1513)一月,玉绳城造完,战斗再度打响。

这一回三浦义同仍是没挡住,当月开打当月都还没过完,他就弃了城池逃走了,进了位于三浦半岛最南端的新井城。

这地方不光是最南边,而且也是整个三浦半岛上最后一座城。攻下了它,三浦家除非能在海里生活,不然就真的彻底完蛋了。

几乎所有的家臣都表示要一鼓作气在最快的时间里攻下整个半岛。反正三浦家已经没了余力,从之前的两次攻防战中就已经能看出他们的实力了。

我说未必。

上杉朝良是不会坐视三浦家就这么被我们给打挂的,而且,虽然说是说最后的据点,但新井城三面环海,本来就不容易攻下,更何况他们的粮草什么的还能依靠海路从武藏运来,所以这场战争,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从我八十一年的人生阅历中,我自己得出了一条未必是至理名言的道理,那就是哪怕你已经坐在棺材里了,只要没躺下,那就还有机会,千万不能着急,要静静地等着,等到机会来了,再奋起抓住。

一旦放弃或是没有等待机遇的那份耐心,那就意味着你的人生提前结束。

我下令三军将三浦半岛的陆上关口全部封锁,再买通了当地的海盗,让他们从水路上切断新井城的粮道,这样一来,除非是强行突破,不然三浦一家就会被没有悬念地活活饿死。

而强行突破的话只能是寄希望于武藏的上杉家,因为此时的新井城里,只有士兵数百,我的大军则超过了两万。

这一年九月,上杉朝良看我战又不战退又不退的架势,终于坐不住了。

他派了自己的养子上杉朝兴以及重臣太田资康,率着万把人就从武藏杀了过来。

太田资康是太田道灌的儿子。只不过真要论能耐的话,把他量产一打再捆一块儿都未必是他爹的个。

至于那个上杉朝兴…

还不如他干爹呢。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两者都勇的话,则是智者胜。

双方的决战在一天之内便分出了胜负,完全不如亲爹的太田资康战死,那位几乎在战阵方面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的上杉朝兴则逃之夭夭了。

而新井城则继续被围困了下去。

城里的五百人冲不出也走不脱,只得继续等着上杉朝良来救他们。可朝良也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病,虽然过一段日子就会发一次援军来救,可每次带兵前来的,居然都是那位上杉朝兴。

然后每次都毫无悬念地被我打败。

这种围点打援的作战一连持续了四年。

到了永正十三年(1516)六月,上杉朝兴那小子又来送死了。

也不知道上杉朝良是怎么想的,还是武藏国就真的没人了。

这一回我是都懒得去理他了,直接把我儿子氏纲给叫了过来,说你去一趟,把那个上杉朝兴给弄走。

数个时辰之后,捷报传来,说是上杉朝兴刚跟氏纲接阵,就下了撤退令,而且还自己抢先逃走,因为马好,跑特别快。

我问氏纲,说那位上杉朝兴,逃哪儿去了?

氏纲说爹您也别追了,那小子跑忒快,就这会儿工夫,已然跑到武藏境内了,还躲到了一座城里,好像是叫江户城。

我说那就算追上了也没用,咱攻不下那座城。

氏纲看着我,我知道他想问我,我们都已经把三浦家打成这德行了,又怎么会拿不下那座听到没听说过的江户城?

“因为那是太田道灌亲手造的城。”趁着时间还宽裕,我便开始给那傻小子上起了历史课。

江户城,简单说来就是位于江户的一座城,而所谓江户,则是江河入海口的意思。

说实话,那地方本没有名字,只不过因为当地的入海口太多,所以久而久之,也就叫了江户。不过自得名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江户这个概念,不过是地图上的一个小图标,书本里的一个地理名词,基本上是无法给人留下啥特别的印象。

然而,这种毫无存在感的日子,终于在治承四年(1180)的时候被彻底终结了。

那年,一个叫源赖朝的人,宣布自己和当时日本的实权统治者平家政权正式开战,之后,他率领一支军队,从利根川左岸的国府台(千叶县内)出发,向对岸的武藏野发起了进攻。

武藏野就是江户的一部分。

迎战源赖朝的,是被誉为“坂东八国的大福长者,智勇兼备的平家栋梁”的江户重长。

他们江户家本是秩父氏的一支,只因领地被封在了江户,也就因地改姓了。

这个源赖朝,就是后来镰仓幕府的初代征夷大将军。

一般认为,镰仓幕府的开创,是日本武士治国的开端。

那么,攻打江户,也就自然成了日本迈向武士时代的第一步。

再说那位江户重长,虽说是败给了源赖朝,可倒也没死,而是投降了对方并最终成为了镰仓幕府中的一员,源赖朝倒也不计前嫌,还是把江户一地封了给他,从此之后,江户重长及其子孙后代便继续代代守护着这块土地,直到264年后的长禄元年(1457),因天下开始大乱,豪杰云起,江户家因实力不济,导致发生了全家被人赶走的悲剧。

赶走江户家的那个人,叫太田道灌,那一年,他不过25岁。

在夺下江户之后的某天,道灌坐船于品川冲出游,船开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条鲱鱼跃出水面,接着又跳到了甲板上。

这种鲱鱼在民间有个俗称,叫做九城鱼,九城鱼跃出水面落在船上,一般被视为天大的祥瑞。

接着就在当天夜里,太田道灌梦见了天神,并且还受了天神的旨意,说他命中注定富贵,且富贵的源地就在江户。

综合了白天黑夜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太田道灌决定,在江户修建一座城堡。

城造得很快,当年就竣工了,城名随着地名,就叫江户城。

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天神这一号人物,我是不得而知,也不排除那个梦是道灌自己个儿给编排出来的。但是,自从江户城盖完之后,他却是真的开始一步步地走向兴旺发达了。

兴旺的最大原因是江户城。

在道灌的经营下,江户成为了当时全关东最繁华的地区,而那座一面临海一面临河周围被挖了深深的护城河并配有二十五扇大铁门的江户城,也被誉为东国第一城。

斯人虽去,但城还在。

“二十五扇大铁门,氏纲,你能拿下来么?”

那小子很有自知之名地摇了摇头。

我说那么讲故事的时间到此结束了,咱继续攻城吧。

七月十三日,在作出新井城已经弹尽粮绝这一判断之后,我下达了总攻令。

他们确实是弹尽粮绝了,那帮人饿得是面有菜色,但却依然非常勇猛,几百个人一窝蜂地跟发狂一样在城里和我们死斗,在付出了至少七八百条人命的代价之后,我们才攻到了城池的最深处——三浦义同的所在地。

此时的他早已变成了一具尸体,在城门被打破的那一瞬间,他就知道了结局,于是便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切腹了断了。

就此,整个相模被掌握在了我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