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汪曾祺小說精選

故裏雜記

字體:16+-

李三

李三是地保,又是更夫。他住在土地祠。土地祠每坊都有一個。“坊”後來改稱為保了。隻有死了人,和尚放焰口,寫疏文,寫明死者籍貫,還沿用舊稱:“南贍部洲中華民國某省某縣某坊信士某某……”雲雲。疏文是寫給陰間的公事。大概陰間還沒有改過來。土地是陰間的保長。其職權範圍與陽間的保長相等,不能越界理事,故稱“當坊土地”。李三所管的,也隻是這一坊之事。出了本坊,哪怕隻差一步,不論出了什麽事,死人失火,他都不問。一個坊或一個保的疆界,保長清楚,李三也清楚。

土地祠是俗稱,正名是“福德神祠”。這四個字刻在廟門的磚額上,藍地金字。這是個很小的廟。外麵原有兩根旗杆。西邊的一根有一年教雷劈了(這雷也真怪,把旗杆劈得粉碎,劈成了一片一片一尺來長的細木條,這還有個名目,叫作“雷楔”),隻剩東邊的一根了。進門有一個門道,兩邊各有一間耳房。東邊的,住著李三。西邊的一間,租給了一個賣糜飯餅子的。——糜飯餅子是米粥搗成糜,發酵後在一個平鍋上烙成的,一麵焦黃,一麵是白的,有一點酸酸的甜味。再往裏,過一個兩步就跨過的天井,便是神殿。迎麵塑著土地老爺的神像。神像不大,比一個常人還小一些。這土地老爺是單身,——不像鄉下的土地廟裏給他配一個土地奶奶。是一個笑眯眯的老頭,一嘴的白胡子。頭戴員外巾,身穿藍色道袍。神像前是一個很狹窄的神案。神案上有一具鐵製蠟燭架,橫列一排燭釺,能插二十來根蠟燭。一個瓦香爐。神案前是一個收香錢的木櫃。木櫃前留著幾尺可供磕頭的磚地。如此而已。

李三同時又是廟祝。廟祝也沒有多少事。初一、十五,把土地祠裏外打掃一下,準備有人來進香。過年的時候,把兩個“燈對子”找出來,掛在廟門兩邊。燈對子是長方形的紙燈,裏麵是木條釘成的框子,外糊白紙,上書大字,一邊是“風調雨順”,一邊是“國泰民安”。燈對子裏有橫隔,可以點蠟燭。從正月初一,一直點到燈節。這半個多月,土地祠門前明晃晃的,很有點節日氣氛。這半個月,進香的也多。每逢香期,到了晚上,李三就把收香錢的櫃子打開,把香錢倒出來,一五一十地數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