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溟。
《莊子·逍遙遊》
很多歌消失了。
許多歌的詞、曲的作者沒有人知道。
有些歌隻有極少數的人唱,別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學校的校歌。
縣立第五小學曆年畢業了不少學生。他們多數已經是過六十的人了。他們之中不少人還記得母校的校歌,有人能夠一字不差地唱出來。
西挹神山爽氣,
東來鄰寺疏鍾,
看吾校巍巍峻宇,
連雲櫛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塵囂遠,
無女無男教育同。
桃紅李白,
芬芳馥鬱,
一堂濟濟坐春風。
願少年,
乘風破浪,
他日毋忘化雨功!
每逢“紀念周”,每天上課前的“朝會”,放學前的“晚會”,開頭照例是唱“黨歌”,最後是唱校歌。一個擔任司儀的高年級同學高聲喊道:“唱——校——歌!”全校學生,三百來個孩子,就用玻璃一樣脆亮的童音,拚足了力氣,高唱起來。好像屋上的瓦片、樹上的樹葉都在唱。他們接連唱了六年,直到畢業離校,真是深深地印在腦子裏了。說不定臨死的時候還會想起這支歌。
歌詞的意思是沒有人解釋過的。低年級的學生幾乎完全不懂它說的是什麽。他們隻是使勁地唱,並且傾注了全部感情。到了四五年級,就逐漸明白了,因為唱的次數太多,天天就生活在這首歌裏,慢慢地自己就琢磨出來了。最先懂得的是第二句。學校的東邊緊挨一個寺,叫作承天寺。承天寺有一口鍾。鍾撞起來嗡嗡地響。“神山爽氣”是這個縣的“八景”之一。神山在哪裏,“爽氣”是什麽樣的“氣”,小學生不知道,隻是無端地覺得很美,而且有一種神秘感。下麵的歌詞也朦朦朧朧地理解了:是說學校有很多房屋,在城外,是個男女合校,有很多同學。總的說來是說這個學校很好。十來歲的孩子很為自己的學校驕傲,覺得它很了不起,並且相信別的學校一定沒有這樣一首歌。到了六年級,他們才真正理解了這首歌。畢業典禮上(這是他們第一次“畢業”),幾位老師講過了話,司儀高聲喊道:“唱——校——歌!”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大家聚在一起唱這支歌了。他們唱得異常莊重,異常激動。玻璃一樣的童聲高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