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自作聰明的法國人尚福爾[1]說,偶然不過是“天意”的綽號。
這種取巧的警句犯了乞題謬誤,目的隻是要掩蓋那個令人不悅的真相:人世間,偶然即便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至少也有重要影響。但這種想法也算情有可原。有時候的確會發生一連串的巧合,難免讓人把偶然當成“天意”的安排。
迪米崔·馬克洛普洛斯的故事就是一例。
像拉蒂默這樣的人居然會聽說迪米崔這樣的人,單是這一點就很不可思議。不僅如此,他還親眼見到了迪米崔的屍體,進而浪費幾個星期的寶貴時間打聽此人不可告人的過去,最終還因為一個罪犯對室內設計的奇特品位而撿回一條命。總之一切荒唐古怪,叫人稱奇。
但事實如此,如果連同事件中的其他事實一並考慮,那就很難讓人不去感歎冥冥中自有安排。事情過於荒唐,似乎用“偶然”“巧合”是說不通的。對於懷疑論者,隻有一個解釋可以聊以**:倘若真的存在超乎人類的“法則”,那麽其執法者的效率卻次於人類。選中拉蒂默來做執法工具,這麽做的隻能是白癡。
查爾斯·拉蒂默成年後,15年間一直在英國一所二流大學擔任政治經濟學講師。到三十五歲時,他出版了三本著作。第一本研究蒲魯東對19世紀意大利政治思想的影響;第二本題為《1875年的哥達綱領》;第三本分析羅森伯格《20世紀的神話》的經濟意義[2]。
當時他剛校對完最後這本大部頭,和民族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先知羅森伯格博士的短暫接觸令他深感抑鬱,為了放鬆心情,他動筆寫了第一本偵探小說。
《該死的鐵鍬》一出版就大獲成功。隨後《是我,蒼蠅說》[3]和《凶器》相繼問世。利用閑暇時間創作偵探小說的大學教授數不勝數,不過真正做到以此為生的隻有寥寥幾個不惹眼的。這樣一來,他當上名副其實的職業作家也許就是早晚的事。促成這個決定的原因有三:首先是他在所謂的原則問題上和學校當局產生分歧。二是身體原因。三是他恰好還沒有娶妻。《一息尚存》出版不久後,他生了一場病,導致身心俱疲。如此一來,他帶著些許不情願遞上了辭職信,之後就出了國,曬著太陽去完成他的第五本探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