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只要尝试做事的新办法,人们就要把自己推向冒险之途。假如你想致力于改良事物的现况,就不得不欣然冒险。用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的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去做自以为办不到的事。
成功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想用新的点子做试验及冒险的意愿。进取的人和普通人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进取型的人在态度上勇于冒险,且具有创新观念,能鼓舞他人去尝试一无所知的事物,而非尽玩些安全的游戏。他们之所以敢于冒险,是因为有冒险精神的驱动。如果做事怕冒险的话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了。而要冒险,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及资本。所谓的资本是指冒险精神。光凭着第六感觉或运气是没办法安然渡过大大小小的风险的。如果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意料之中,也就算不上什么冒险了。冒险精神就是在无法确定的复杂情势下,发挥它的神奇魔力的。
说到冒险精神,人们就会联想到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书上说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到达印度了。
自然,许多有常识的教授和哲学家都嘲笑他的意见。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痴人说梦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儿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但是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他的红头发也完全变白了。
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到西班牙的修道院,度过其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元给哥伦布,算是路费;但哥伦布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以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头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拉,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女王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
不幸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找到几位水手,说服他们跟随他。此外,他又请求女王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船,开始了一次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坏掉了,接着哥伦布的船队又在几百平方千米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手段,总算说服了船员。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测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刻,哥伦布想到的是如何使全世界都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蜡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留在人间。
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了危险,胜利返航了。
如果哥伦布没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新大陆”能被早日发现吗?正是因为他的冒险精神,才促使他的探险成功了。
看看哥伦布,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让自己建立起敢于打破传统框架,勇于去冒险的坚定信念。然而,可悲的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崇尚“稳中求胜”,认为“凡人世险奇之事,绝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已明显落伍。
常人的机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功吗?那就要敢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惧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