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原本隻有一位醫警,姓陳,外號“拒收”,五十多歲,就是一小老頭兒,頭發脫得厲害。如果他脫去那身警服站到火車站廣場上,別人會把他誤當成外出打工的農民工伯伯。
陳拒收的陣地就是這間十八平方米的醫務室,外間是診療室,裏間是留觀室,同時也是我和陳拒收的值班休息室。除了巡診和治療工作,陳拒收還兼著藥劑師的職務。我到看守所報到前,他老人家獨自撐了十年。這十年來,陳拒收沒請過一次公休假。
雖然看守所醫生負責處理的都是一些輕症小病,那種真正危及生命的,甚至罹患絕症的,還是要送去醫院處理,但畢竟會有些突發事件,需要駐所醫警快速做出反應和現場處置。在這一點上,陳拒收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陳拒收從警前是當地一家煤礦附屬醫院的骨科醫生。遇到井下發生安全事故,特別是那種磕了碰了的骨折病例,不方便移動傷者時,陳拒收便會像礦工一般戴上礦燈、穿上窯衣,下到井下為那些傷者治療。別看陳拒收身形瘦小,卻生了一雙大手。用不著X光機,隻要他的手一摸,便知道骨折的位置和程度。做好安全措施後,他再陪傷者一同升井。
後來企業改製,陳拒收參加社會招考,成了一名警察。他的願望是當一名交警,卻因為一流的急救能力被看守所看中,當了駐所醫警。從井下到看守所,雖說地方不一樣,沉悶、壓抑的環境卻沒有改變。因此,看到我來報到時,陳拒收長長舒了一口氣,然後立刻向所領導請了公休假,說要趁這個機會出去旅旅遊,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他走之前像是不放心似的,對我交代道:“收押犯人時,一定要把好關啊。”
我點點頭。
聽說“拒收”這個外號是外麵那些辦案單位的警察喊出來的。按照規定,每名犯罪嫌疑人在投送看守所前,必須被帶到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做身體檢查,體檢項目包括血壓、血糖、血脂一類的基礎檢測,以及肺結核、艾滋病等相關的傳染病檢測,還要拍攝胸片,確保其沒有吞噬回形針、打火機等異物。之後,辦案民警才會押著犯罪嫌疑人來到看守所,將體檢報告交給醫警,由他評估決定是否收押那些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