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之欢

曲终:咖啡时间

字体:16+-

朋友问我最近在干吗,我说自己在写小说。隔着电话,我都能看到他头顶竖着几个问号。

我说:“有什么问题吗?”

他说:“写小说干啥?”

我说:“为了梦想。”

“梦想?好几年没听说过这个词了。”这是他后来反复跟我说的,还追问了我好几次,“你是认真的?”

这年头不提点带名与利的动机,耿直人设都立不起来。但是,相识时间超过15年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我是认真的。可惜,我没有认识这么久的朋友。(打扰了。)

现在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中,认识时间最长的,就是我开始做电台节目时认识的朋友了。那时我的人设是“脱口秀演员加单身狗”。他们听说我要出书,第一反应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出的是笑话集?”

NO,不但是小说,还是爱情小说!我要偷偷单身,然后写爱情小说,惊艳所有人。很多听众坚信我压根儿没谈过恋爱,在母胎里就注定是单身。我只能反问一句:“我在母胎里时,你们就认识我吗?”这难道是做脱口秀的人的悲哀?只能没心没肺地傻笑,连深夜伤感发条微博,都会被人问:“曹哥,你是不是饿了?”

人总有很多面的嘛。今天是“脱口秀演员”还是“深沉男”,全凭早晨睁开眼睛那一瞬间的心情。所以,我写东西不算是老天爷赏饭吃,应该算是心情赏饭吃。今天感慨万千就动动笔,明天嘻嘻哈哈就动动嘴,总之饿不死就行。

其实,面对我这种“精分”的人,最难的还是编辑唐同学。当她问我某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到底想表达什么时,赶上我来感觉了,就说一堆话:“这是怎样的意识流……这是怎样的巧思……你看哈,这段你看似无逻辑,恰好隐晦地展现出女主在爱情中感受到的不安全感。”等我从这种神神道道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回头看聊天记录时,我都看不懂自己在说什么。唯有感慨一下:“小姑娘不容易。”不过,有时她仍充当了我的理智线,还极其关注我的生活状态:“你朋友圈里说的那部新电影好看吗?所以,这是在积累创作素材吗?”“你又去重庆了啊?交稿时间要到了,你有点数。”“上周在成都浪,这周在上海疯,稿子都是在飞机上写的吗?”

以前看电视里作家被编辑催稿的桥段,一直觉得作家肯定很有成就感。真发生在我身上,还是很有压迫感的。只要自己没在写稿,做什么事情都惴惴不安。

一开始我想,如果“00后”是这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体,我应该怎么写呢?后来我参透了:收着点写就行。其实,在这个年纪写刚刚好。小时候文笔稚嫩、三观未成,又有身在其中的困顿感。现在重新看那时候发生的事,我有了很多新视角。我从来不觉得从前的自己是幼稚的。当然不是因为我现在还很幼稚,而是有些事在那个年纪做就是合理的,那么想也是应该的,没有那种经历反而遗憾。长大后因为过于理智,我很难找回那种奋不顾身、不计后果的冲劲。那时从未想过一辈子,却觉得爱情拥有整个生命的重量。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爱情的哪个阶段,那必然是这本书的书名——乍见之欢。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或许会升华成至亲。但最接近我理想中的爱情,是它刚开始甚至没开始时的样子。

我之前出过一首歌《下一秒心跳》,很多人看到歌词以为是首情歌。其实我写的并不是爱情,起码不完全是爱情。《乍见之欢》亦然。我把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融入进去了,希望你能够感受到。其实,我的电台节目能有那么多人听,大概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思考,只用最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营养但晦涩的东西,外面裹着糖衣,甜甜的,服下就好了。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没达到做节目那种熟练程度,不过能够重新出发的感觉真好。

最后,感谢从小到大夸过我写作有才的语文老师们,你们真有眼光。

于2021年初雪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