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桐江(紅色經典)

第二章

字體:16+-

大林和老黃要去的地方是下下木。從清源到下下木有六七十裏,沿途要經過許多鄉村,大林雖說:“今天刺州農村到底是誰家天下,還很難說。”但他們還是小心謹慎地避開大路。

刺州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有平原和山區之分,又有僑區和非僑區之分。一般來說平原比山區好,而僑區又比非僑區富裕。但僑區與僑區之間也有差別,有富區與窮區的區分。富鄉,特別是僑匯多的,人口集中,新建築物多,不少是紅磚綠瓦的高樓大廈,有的還設有熱電廠,用電燈照明;窮鄉大都是泥瓦土牆,無地或少地,以出外傭工為主。

他們走過各種類型的村莊,最後橫過刺禾公路到了半山區。在半山區他們所見的又是另一種景象,這兒村莊不是什麽人多人少問題,根本就荒無人煙。他們通過幾個村莊遺跡,幾乎全是殘瓦斷垣,不見一人。老黃問:“是不是已到了匪區?”大林搖搖頭:“還在邊緣地界。”不過那著名的青霞山已清晰在望。此山氣勢磅礴,岡巒起伏,連亙五個縣界,此時正是熱陽當空,青霞一片青翠,群峰重疊,山高林密,風光極為綺麗,老黃拍手叫好:“可不正是理想的遊擊根據地!”大林笑笑,續對山腰林木深處一指:“我們要去的就是這個地方——下下木!”老黃更感振奮,連聲說:“進可攻,退可守,是個好地方!”

他們歇腳在白龍圩。

這白龍圩是個山區圩集,下下木人開的,因為開的有特色,遠至刺州大城的山貨客商也來趕圩。下下木人每逢三、六、九,從山裏把木炭、生熟草藥、獸皮、紅糖、豬、牛、雞、鴨運出,而從外地來的客商也在這個時候把大米、鹽巴、鹹魚、布匹、日用百貨運進,互通有無,各取所需,雙方稱便,因此圩越開越大。

他們走到離圩集五裏外的鬆林口,就和一小隊便衣武裝人員碰上頭,這些人大都認識大林,一見麵就親熱地招呼,對那裝束奇特的老黃卻不大放心,悄悄地問:“你認識他?”大林隻說聲:“自己人。”對方便放行了。大林邊走邊說:“當年開圩也很費一番周折。下下木原沒圩,買東西賣東西都要到上下木去趕許天雄的青龍圩。許天雄欺他們山裏人,又是弱房,買東西提高價,賣東西壓低價,手下人還常常調戲年輕婦女,下下木人深惡痛絕,又沒辦法。黨組織在下下木建立後,有人提起這事,組織上叫大家去討論,有人提要自己開圩,一討論幾乎全鄉都讚成,既是群眾要求,組織上也隻有支持。圩集初開時,困難可真不少,許天雄的人鬧事,外地客商不敢進來,看樣子要垮了。組織上又叫大家想辦法,老年人說:開圩是個好主意,就是開不下去,人家許天雄有財有勢,我們和他鬥了幾十年還鬥不過。年輕人卻不同意這看法,他們說開圩是大家同意的,不能虎頭蛇尾,惹人恥笑。許天雄派人來鬧事,懷的是禍心,我們不能上當,他靠的是那幾百條槍,我們下下木弱雖弱,二百來人槍也還拿得出,和他硬一下看。我們兩鄉強弱房已打過二三十年,下下木也沒因此被打掉,他想再來較量也不怕。客商不來也有辦法,派人到為民鎮去貼告白,聲明對來往客商一律保護。來往保險,有好處,不怕他們不來。這個主意一出,沒人再反對,許天雄果然不敢再來,客商也多了,從三年前一直維持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