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温层食堂

4

字体:16+-

研究所里,几位贾滨的同事热情接待了卢慎,对他的意见表达了感谢之情,并表示球体完整形状的测量工作会很快结束,当天就可以出结果。

“测量完球体的直径、重量之类基本数据后,科考队会搭乘下一班科考船把它运回上海,到时可就热闹了,全国的大师们都会来!”贾滨的一个同事笑着宣布。

一听此话,几人来了精神,纷纷谈论起只有他们圈内人才认识的一些著名人物的名字,卢慎全都不认识,所以只能静静地坐着听。

之后的谈话中,大家再次提到卢慎有关“磨损”的猜测,其中一个研究员说:“卢老师,我觉得你的猜想确有道理,因为这也正好解释了这物体为何呈球形。”

“因为球形是最耐磨的形状。”贾滨抢答道。卢慎点点头,表示的确如此。

“总之,等他们挖出来的那个真家伙运过来的那天,一切就会真相大白了。为了这件事,科考队错过了上一回的返航,在科考站多待了一个月,某些人恐怕要抱怨得厉害呢。”

“辛苦你们了,还有你们的队员,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在南极忙活这些事。”这时卢慎说道。

包括贾滨在内的几个人先是一愣,随即笑起来。

贾滨拍拍他的肩膀:“老同学,你搞错啦,南极现在正是盛夏季节!”

根据计划,不明球体的数据测量结果在当天夜里的卫星通讯时段就能传过来,时间很紧张,但贾滨还是抽空陪卢慎参观了研究所一些地方,中午一起吃了个饭。饭后,贾滨钻进研究室忙活,无所事事的卢慎在研究所图书室看了一下午书,找个饭馆吃了点儿东西,然后在贾滨的休息室里睡起了觉。

等到他自然醒来时,发现已是第二天早上六点多了。

“他们应该已经得到了南极的最新消息吧。为什么不告诉我?”

在卫生间用冷水洗脸时,卢慎想到,可能数据涉嫌机密,所以他们不方便透露给自己。

洗完脸,他给贾滨打去电话,对方的回答却是他没能料到的。

“对不起,我也等了半夜,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传来。”

十几分钟后,一脸倦意的贾滨赶来找卢慎,两人在附近的早点摊简单吃了点东西。贾滨说,他们在会议室等了整整一夜,却一直没接收到科考站传来的数据。

“他们与你们失联了?”

“那倒不是,我们后来还通了一次电话。但他们一直拖着不给数据,说不能确定是否正确,要反复核算。真想不通啊!简简单单的外形尺寸测绘,用皮尺算算都出来了,球体积公式连小学生都会,为什么要拖到现在?”

下一次卫星通讯定在这天中午。吃完早饭,贾滨赶回休息室睡觉去了,卢慎继续去了阅读室。

中午十二点半,几人刚刚在研究所食堂吃完饭,与南极联系上了。

电话里,南极科考队的人也不愿多说,只讲了句:“目前的测量结果都在这里,建议实物运返后再做进一步精确测量。”然后便不肯接电话了。

而在接收到测量结果后,包括贾滨在内的所有研究员先是吃惊,随后全都开始面露奇怪的表情。

以卢慎看来,他们仿佛都见了鬼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