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温层食堂

8

字体:16+-

“这帮科学家一点儿安全意识都没有,真蠢。”

在招待宾馆的客房中,侦查人员毫不掩饰焦虑和暴躁之情,叼着香烟当卢慎的面大骂科考团队。“这么重要的系统,居然可以让他们自己关闭?”

“你是说,如果昆仑站里的人想要关掉监控系统的话,也没人阻止得了他们?”

“对,他们自己想关就可以关掉,他们自己就有权限。一点儿安全敏感性都没有,还搞科学呢。”相关部门的人员朝卢慎抱怨道。

抵达昆仑站的当天,贾滨他们就将那套监控系统切断了。失联发生后,总部曾经尝试向昆仑站发送检测信号。返回信号证明,整套系统都已从昆仑站内部被关闭,监控系统的硬盘也被破坏了,无法读取。

“如果有人想在那地方乱搞什么,指挥部也一点儿办法没有,找我们又有什么用?我们又去不了南极。”

主管调查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坐在宾馆沙发上,一根根抽着烟,朝卢慎发牢骚。

失联发生后不久,总部正式认定了贾滨团队遭遇到紧急情况,很自然地想到要派人前往当地展开搜救。但是,从组建团队到规划路线,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即便搜救计划迅速做好,如果资金和设备批不下来,那还是无法成行;另一方面,光是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何况这一回,情况还尤其特殊,除了人员和经费的问题外,搜救团队的指挥权分配问题和行动的保密问题也进一步耽误了时间表的安排—究竟这次搜救是由科考领导小组负责指挥,还是由安全部门指挥?又或者,让驻扎在南半球某港口内的海军前去支援?另外,科学界中一些可疑的国外情报搜集分子恐怕也在蠢蠢欲动,说不定他们已经察觉到了什么风声。切不可轻举妄动。

凡此种种,复杂的问题引发出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千头万绪,让人头痛欲裂,也就使搜救计划至今未获批复。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地球另一端的寒冷大陆上,某种神秘的事件仍在持续发生,无人可以阻止。

“我们也是走个程序,本来也没指望在你身上得到什么。”临走前的那顿饭局上,安全部门负责人对卢慎诉苦,“搜救计划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批下来。”

“你们就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这可是南极,人命关天啊。”卢慎问。

“非常状况,只能使用非常手段了。明天就会有部队的人过来跟我们谈,他们打算直接派军舰过去。但这也需要时间。还有一个稍微靠谱点儿的办法。”

“是什么?”

“让别的科研站的人先去调查一遍。中山站的人早就跟他们总部发了几百遍的搜救请求了,上面一直没有回音,所以他们也不敢擅自过去。”

后面的事,谁都无法预料。究竟怎么去搜救,派谁去救,中山站的人过去后又会出现什么状况,无人能知。

卢慎现在所能想到的,就是这件事极有可能与那个球体相关。

神秘球体的发现,是整个事件中最“异常”的部分。异常事件必然有一个异常的原因,卢慎唯一能想到的“异常”部分,便只有那个球体了。

按照贾滨那封电子邮件的说法,那球体的表面雕刻记载有某种人类遗传学信息,遗传信息的来源和雕刻的目的均不明。或许现在,国内那几台超级计算机已经完成了对那些信息的测算,相信在测算结果中,一定包含有球体制作者的情报。可即便有什么结果出来,卢慎也绝没有可能了解到相关的事实。

卢慎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科博士,与此次科研任务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大部分人都不曾知道贾滨团队是受到他的启发才有了进展的。安全部门的人倒是知道,可他们在卢慎面前从未提及贾滨临走前发来的那封邮件。

遥远的南极大陆上,发生了某种真相不明的事件,事件的核心人物,与卢慎之间有一个隐秘不可告人的联系。

卢慎在宿舍里躺了整整一上午,心中反复不断涌出的想法是:如果不是自己那些所谓“建议”的话,或许贾滨他们不会遭遇到这次不测。

“要是没有同学聚会那天的偶遇,说不定一切都不会发生。至少,失联的很可能只有那些当时在南极的人。要是他们没去南极就好了……”

那个不祥的球体,此时应该被存放在北京的某个研究机构里,常人根本无法得见。远在南极,遭遇到未知事件的贾滨他们,也尚无人可以接近。这桩事件的真相,很可能卢慎一辈子也无从得知了。

从一开始,这次科研调查就与卢慎没有关系。他只能继续做一个“局外人”。不过,一些本不该知道的事情又确实被他所了解,这令他感觉非常荒诞。

惴惴不安的心态使他头脑晕眩,在午后阳光开始照射进宿舍的时候,他终于支撑不住,昏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