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者之國

烏有鄉消息 微型國家漫遊指南

字體:16+-

文/楚子陽

在1991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西班牙乞丐》中,作者南希·克雷斯描繪了這樣一個時代:基因工程技術突飛猛進,孕育出了一群被稱為“無眠人”的孩子。

基因賦予了他們無需睡眠、沒有病痛、天資聰穎等天神般的特質,卻也為他們招來了世人的嫉妒與憎恨。他們過於優秀,以至於無法被普通人構成的社會接納,他們被社會驅逐了出去,在空間站上建立了一個自治體。

這個自治體隸屬於紐約州,而這群空間站中的超人提供了全美企業68%的收入。即便如此,他們卻依然沒能得到與自己付出相稱的回報—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名聲上的。社會依舊把他們當成怪物一樣提防,向他們施加的苛捐雜稅和剝削也一直沒有停止。忍無可忍的他們開始以各種手段謀求獨立。他們不再甘願任人宰割,他們要像美利堅的開國者們一樣,從宗主國無理的壓榨與盤剝中解放自己。

這雖然隻是科幻小說中的故事,不過,在現實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組織。隻不過,建立這些組織的人並不是基因工程造就的超人,隻是因為相同的思想、訴求或興趣聚集在一起的普通人。他們所建立的這種組織同樣為主流所不容。這種組織便是本文的主角—微型國家。

要想看清微型國家背後的曆史,我們需要先弄清楚一個問題:微型國家究竟是什麽?是不是隻要一個國家足夠小,就能被稱為微型國家了?

事實並非如此。梵蒂岡的麵積隻有0.44平方公裏,卻並不是微型國家,而是一個麵積非常小的主權國家。而自稱坐擁75平方公裏領土的赫特河公國卻被歸入微型國家一類。區分微型國家和主權國家的標準並非國土麵積,而是一個更加模糊的概念—國際承認度。如果能被國際主流接納、承認,不管國土麵積多小,不管常住人口多少,甚至可以不需要有貨幣、郵票這樣的一國名片,都能被稱作“主權國家”。相反,如果一個國家沒能得到國際承認,那就隻能被歸為“微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