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純木結構的老木屋靜靜地矗立在小溪旁。這幢還算寬敞的老木屋至少有三百年曆史了。由於所有的木板、木柱早已刷過“五防漆”—防火、防水、防蟲、防裂、防腐漆,這幢老木屋還可以存在得更久。
老木屋的兩端各有一排古鬆,有些古鬆比老木屋的年齡還大。
左側那排古鬆下方,流淌著一彎清波翻騰的小溪,一路歡騰著流向山下的深壑密林。
細碎的金色陽光透過樹冠,照在清澈見底的溪流中。密密麻麻的小米蝦隱匿在溪邊豐密的水草間,山溪小魚穿梭騰躍;螃蟹躲在石縫間,不時舉起小鉗螯向眼前遊過的魚蝦揮舞,但十有八九撲了個空;不知名的小鳥突然從林間掠過溪麵,或啄或抓,幾乎很少撲空……
肖理夫童年時期最熟悉的場景一一出現。
他出生在現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幾乎每年夏天,父親都會帶他來雪峰山中度假,流連往返於這方熟悉的山水和這幢老木屋中。至於把他帶到這個世間的媽媽,肖理夫幾乎沒有任何記憶—媽媽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她老早就離開了這對父子。
在這個時代的生活理念中,夫妻和家庭觀念已完全淡化。由於每個成年人都是極度自由的個體,聚散離合如同大夥會餐一樣自然。肖成城可能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沒把兒子送給社會福利機構,一直帶在身邊撫養—盡管身邊風姿綽約的女伴換了一個又一個,但他對兒子的愛和關懷卻一直沒變。在現代社會結構中,這是少之又少的現象。
肖理夫也想過和某個女伴生個孩子,可他擔心會因此淡化對父親的關愛,就一直沒要。不過,自己還算年輕,想要孩子的話,隨時可以如願。何況自己是個名氣不小的作家,隻要他提出來,總有人願意為他生孩子的。如今,孩子生下來後可以租用智能程度極高的保姆機器人照料,不太需要父母事事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