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用考慮父親當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肖理夫的心情格外好,他一回到成都就進入了極佳的創作境界。經過兩個多月的創作與不斷修改,一百多萬字的巨著《天腦縱橫》正式完成,整部作品比他預想的效果好出許多!
這是一部科幻作品。當前精神文化的主流就是科幻作品,其次是反映古代田園生活的文藝作品。至於家庭和愛情故事,就如同21世紀初的穿越劇一樣不靠譜,更如那時候的詩歌一樣不叫座。
在好奇心和各種憂患意識的驅使下,人類不懈地探索浩瀚的宇宙,尋找第二甚至第三宜居星球,開發各種宇宙資源等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於是,追光速甚至超光速恒星飛行器已成為全球前沿科學界的主流研究方向。
而事實卻是,當前最先進的飛行器,其飛行速度勉強能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每秒不到30000公裏,遠遠達不到開發或移民第二宜居行星的要求—當前人類平均壽命為160歲,縱然一個人一出生就能駕駛高速星際飛船,終其一生才勉強飛到太陽係的邊緣柯伊伯帶—這還是不考慮各種意外因素的理想情況。
但在一次次高能耗的試驗中,地球上的可用能源消耗得近乎枯竭。並且每次大試驗,都給地球大氣層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甚至給地球內外帶來一定的傷害。因此,地球看起來一片繁華,實際上已是千瘡百孔。
因此,一方麵,人類希望在生命科學方麵取得重大突破,讓人類的壽命更長;另一方麵,對高速飛船的研發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從而催生出對科幻作品的狂熱追捧。
肖理夫創作的科幻巨著《天腦縱橫》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科技越發展,人類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多種走向越向往、越迷戀,越需要優秀的科幻作品來滿足人們熱切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