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土記

《阿孔德報告》

字體:16+-

胡一雲輕輕地抬頭望向黃覺和李君健,發現他們兩人也正向他看來,三人麵麵相覷,眼裏充滿是狐疑之色。

威廉姆覺察出了他們的困惑,和聲問道:“幾位有什麽想法?”

“很難置信,”黃覺搖了搖頭說:“在九年前的《阿孔德報告》裏,阿爾西亞山岩石中發現的堿基類似物,隻是多種堿基形式和堿基結構的化合物,這些有機化合物是以散亂的、遊離態的形式分布的,它們之間既沒有氫鍵連接,而且它們本身的結構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沒有結論認為那是包含基因信息的生物分子。但在這份材料中,卻說堿基是按順序排列的,這是很明顯的證據,說明火星生命是存在的,或者說是曾經存在的。”

胡一雲知道《阿孔德報告》是由美國火星任務專家阿孔德撰寫的火星考察報告。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在阿爾西亞山西北斜坡岩縫的冰漬層裏找到了數塊石頭,發現了其中含有堿基的有機化合物,因而他得出結論認為,在當時的火星環境中,火星生命正處於孕育階段,但其後的環境變化使這個過程中斷了。這個報告在當時引起了極大轟動,同時也加速了人類火星探索的步伐。

李君健翻到電子書中的一張圖片上,上邊顯示著一個表麵覆蓋著類似糖霜的半透明棍狀物,其裏邊有一條黑色螺旋線。他隨手將電子書靠近光束,並用手指把圖片拖曳進光束裏,圖片的二維碼信息便被光束解讀出來了,顯示出3D動畫,那個棍狀物開始緩緩旋轉著,與會者都能從不同側麵看到它的形狀。李君健用手指著棍狀物對眾人說:“從堿基分布和排列的情況看,這段分子聚合體好像發生過DNA片段交換,這是更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

“DNA片段交換是怎麽回事?”一直未發一言的總幹事唐納德這時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