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網八號空間站格林威治時間2月8日23時電(記者:張萌):
在500多名工程師安全返回地球之後,蜂巢號看起來比以前光亮多了!
事實上,現在透過八號空間站七號生活艙的舷窗,大概隻能看到兩樣東西:黑夜中的地球和這艘即將遮住它的星際拖船。和平時大家經常看到的一樣,它就像個發著光的羽毛球,沿著北緯15.5°的軌道運行,每天轉13.5圈。不過從記者現在所處的角度看,它幾乎與地球融為了一體,就像是在黑暗的母體裏等待分娩的孩子。八天後,近萬噸重的蜂巢號將首次離開地球,前往火星。”
蜂巢號離張萌所處的空間站大約相去10公裏,船上的燈光勾勒出了它的船身,但此時已經湮沒在了來自地球的駁雜燈火之中。張萌翻看了一下聯合國太空署分發的媒體采訪手冊,按照裏邊的時間進度表,我們可以確認的是調試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盡管有近半年的時間,張萌一直都以挑戰者的姿態出現在太空署的新聞發布廳裏,不過現在她卻基本放棄了質疑。調試組即將撤出蜂巢號,而船員們則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進駐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進行。張萌看著舷窗玻璃裏自己的影子,LED光將她秀麗的臉龐蒙上了一層昏暗的冷白光暈,看起來有點慘白。她發了會兒呆,攏了攏飄散的發絲,又開始寫了起來。
“調試組計劃明天將撤出。在船長本吉正式接管蜂巢號後,這艘宇宙飛船將會進行168小時的繞地球試運行。之後,蜂巢號將踏上前往火星的旅途,這也是人類史上第八次遠征火星。九年之前,獵戶座號第一次載人飛船登陸火星時,沒有人會想到有今天的這一幕出現。但我們聯想到這九年科學家們在火星上所取得的成績,就不難解釋蜂巢號首航的意義了。記者從SDA獲得的資料顯示,利用基因技術培育的藍藻和蘚苔,在北至奧林巴斯山、南到阿爾西亞山的三角形地帶存活率達到了80%,目前已經蔓延到艾斯克雷爾斯山東麓。來自中國生物重造工程小組的胡一雲博士近日公開表示,進行過基因重構的藍藻能在最大程度上克服火星環境對其生長的不利影響,而且繁殖速度比原來的品種快了近一倍。他表示同時,即使在諾克提斯迷宮等不具備融冰條件的地區,藍藻也能存活。這意味著即使遠離埋有聚變融冰裝置的凍土層,綠色植被也能生長。雖然目前土豆還隻能在納米複合膜蔬菜棚裏存活,但SDA的一位植物學家卻認為,按照目前火星大氣的變化趨勢,預計三年內就能實現土豆等農作物的露天種植。SDA的另一位空間生命專家則認為,這一變化的更重大意義在於,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將在‘不久的將來’‘無限製地’生活在火星地表上。蜂巢號這艘能同時容納2 000人和3 000噸貨物的太空駁船,已經昭示了人類太空殖民時代將全麵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