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记

十二个星球

字体:16+-

“江教授,是否收到信号?”屏幕在闪烁了几下后,徐小山的瘦脸借助屏幕这个出现在大家面前。

“收到,信号不太稳定。你们是接驳在第二方舟上吗?”

“是。需不需要切换通信频道?”

“不用了。我先向你介绍一下这次视频会议的参与者:这位是负责生命基因集装的胡一云博士,这两位是负责磁球项目的张锐所长和杨颖小姐,这位是舒帆医生,她原来在SDA负责空间生物医学研究,现在协助胡一云。好,”江大伟点着屏幕对大家说:“这位是徐小山,原来在‘天眼’搞观测,发现了红星,现在在光子团队帮助闻远分析行星数据……闻远呢?”江大伟扭过头对着屏幕里的徐小山喊道。

正在这个时只见一个脑袋从徐小山的左边挤进画面,闻远看起来已经很久没刮胡子了,好在他的小胡子长得很漂亮,再配上他的浓发,显得非常俊雅:“江教授你好,大家好。我是闻远,主要帮江教授监督光子项目的运作。”

江大伟摆摆手道:“那么,这次是徐小山来了?”

“正是,小徐是专业发言人。”闻远大声笑道,向大家挥挥手,从画面左侧退了出去。

“嗯好,那请小徐抓紧时间介绍一下最新的观测情况。”

“唔,好的,等我说完,闻远还有几句总结。”徐小山顿了顿,正色道:“根据SDA的安排,我们对0光年范围内的23颗宜居带行星进行了全方位的观测,共确定了15个类地行星。利用闻远发明的光子快速靶向观测技术,配合‘天眼’、SKA和其他天文台、深空望远镜的观测资料,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这15个行星的基本信息。由于目标星体较多,时间又有限,因此获取的行星信息没有红星和诺亚星那么详细,不过仍能依此对星球的宜居度进行初步评估。”

徐小山眨眨眼接着道:“总体而言,这些星球都缺乏生命信息,红星仍然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唯一一颗具有明确生命信号的星球。此外,这些星球在环境评价指数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布形态,大部分星球缺乏足够稠密的大气层。其中有两个星球的大气层稀薄到平均每立方厘米仅十来个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程度。但也有与此相反的极端例子,比如我们发现有颗行星的大气圈非常稠密,但球体明显不对称——它的一侧比另一侧大了至少20%,并且其形态处于变动状态,朝向恒星的一侧始终小于阴面。我们通过进一步观测才知道这是个水球,不仅天体全部被水包裹,大气层里也充满了水蒸气。这颗星球每自转一圈,都会经历固、液、气态的剧烈变化。”

“其他12颗星球的情况怎么样?”江大伟急切地问道。

“相对来说没那么极端,但各有不足,比如说有个星球每天都会下‘黄雨’,我们通过分析发现‘黄雨’里的水分含量极低,主要成分是含有大量黄金的矿物质。这些金粉每天从地表上吹起,像云一样从一个地方飘到另一个地方,风停后就落下来。还有一颗星球上长满了一丛丛水晶状‘植物’,因为这种‘植物’太多,于我们花了些时间分析了它的成分。但得出的结论完全出乎我们意料,这些‘植物’全是金刚石。”

“金刚石?”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地喊了一声。

“对,全是天然金刚石,有的高达几十层楼,看起来就像是从地核里挤出来的水晶山一样。这样的金刚石遍地都是,说这个星球是钻石行星一点都不夸张。”

“唔,这个钻石行星含有大量的碳?”这时张锐忍不住问道。

“对,我们猜想行星的地下应该有厚达几百公里的钻石层。虽然富有碳元素,但由于缺少氧,最终都变成了单质的碳体。”

“也就是说这颗星球不适合生存?”

“对,不适合地球碳基生命。”

“其他星球呢?”

“其他星球也好不到哪儿去。根据我们目前已掌握的观测结果,那些星球要么气象条件过于极端、要么存在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有个距我们15光年左右的星球,它的南北两极都由冰雪覆盖,但沿赤道形成了一条巨河。这条河宽250公里左右,绕了行星整整一圈,而且无始无终,随着星球自转奔腾不息,看起来就像是……徐小山想了一会儿一时没找到恰当的比喻,只好道:“就像星球被一条环球水渠分成了南北两半。”

“除了环球渠,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水体了吗?”舒帆好奇地问道。

“没有,在陆地部分只有黄色的低浅丘陵,南北两极异常干旱寒冷,环境极为恶劣。不过这种环境还不是最糟的,有一个星球终日包裹在雾霾之中,使来自主序星上的光无法抵达雾霾之下的地表,但却能加热大气层内的霾体,因此整个行星始终处在闷蒸状态。与刚才提到的那颗水球不同的是,这颗霾星的大气层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水球在自转时,水蒸气会凝结成雪尘落下,但霾星的雾霾却始终存在,因此极大强化了温室效应。倘若生命在其中进化的话,不仅要适应高温潮湿天气,而且有可能会进化出滤腮之类的组织器官,以便吸附尘霾,防止呼吸系统出现严重问题。”

“唔,”江大伟扭转头看了眼胡一云,见他沉默不语,就沉吟道:“人类进化只怕还没这么快。”

徐小山不好意思地笑道:“关于进化,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不是报告内容。”

胡一云此时才道:“有些进化是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的,可能也就一两代的事。这要看外界刺激物的性状,是否达到了基因突变阈阀值。代际传承时基因表达虽然比较稳定,但也非常开放,只要刺激物足够强,就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基因表达,实现进化。不过,进化时间长的好处是相对比较稳定安全,瞬间的突变容易造成基因表达上的混乱,出现生长失控的情况。”

徐小山眨眨眼,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唔,胡博士,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不知你能否解答?”

“愿尽所能。”

“你有没有见过什么生物,比孢子之类大许多的,人肉眼可见的,能够一直飘浮在空气里生活?唔,就像浮萍漂在水上那样。”

“哦……胡一云怔了一下,想了想道:“一般来说,空气中存在的生命形式是孢子、细菌之类的微生物,它们附着在微尘上随气流飘**。以前也有在同温层里发现生命信息的例子,但都是单细胞尺度上的生命碎片。肉眼可见的生物,一直生活在空中的我还没有见过。”

徐小山做了个略感遗憾的表情,道:“最近我又翻看了红星的资料,觉得它的大气层里很可能生活着一种生物,大小应该有头发丝那么大,呈红色,整个红星的颜色很可能就来自于它。”

所有人对此都感到吃惊,不过徐小山在这当口突然提出这个观点,也让现场的人觉得很是突兀。张锐忍不住道:“徐博士,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再来分析红星上的环境状况了,如果你的报告已经结束,请尽快将所有被考察过的星球资料传过来。”

“好,我马上就传。”只见徐小山话音刚落,闻远便再一次出现在屏幕里,徐小山向大家招招手,急忙从屏幕右侧退出。闻远道:“徐博士把七颗具有‘完全不确定性’的星球都简述了一遍,这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星球。其他他未提及的八颗星球,条件相差不大,情况基本类似,都在‘较大不确定性’范围内。至于红星和诺亚星,由于我们眼下掌握的资料比较翔实,再加上其自身环境条件确实较好,我们认为其具有‘较大确定性’,应是重点关注的星球。”

闻远刚说完,胡一云突然插话道:“还能不能再建个通信视频,我想跟徐博士再聊聊。”

江大伟见胡一云神色凝重,似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忙道:“没问题,请闻远安排一下。哦,还有别忘了让人立即传送数据。”

在数据传送的当口,胡一云跟徐小山再次就刚才被张锐打断的话题聊了起来。胡一云开门见山地问道:“徐博士,我想了解你是怎么判断那种浮空生命的。”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想。根据我们以前掌握的数据,红星的生命信息不是来自地表,而是存在于大气层里,这也是我一直没搞明白的地方。最近我再次查看相关资料时,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那些生命或许就像漂浮在水体里的藻类植物一样,充满了红星的整个大气层。如果是这种情况,一切疑团似乎都能得到合理解释了。但唯一的问题是,如果是微生物,构成这样强烈的红色那得需要多高的密度啊!这对大气圈来说,简直就是奇观。”

胡一云想了想道:“在看《‘拉格朗日’报告》时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你的这个猜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大。”说着留意了一下时间,有些遗憾地道:“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再做深入研究了。而且,我也不能对基因编码再做任何调整。”

“胡博士,你们在聊什么?”杨颖冷不丁地突然出现在胡一云身侧,把他吓了一跳。

“唔,没什么。”胡一云看了眼杨颖,不太明白江大伟安排她在这个团队里的意义是什么,犹豫了一下接着道:“徐博士认为红星生命是一种浮空生物——飘浮在空气里的,”胡一云生怕杨颖不明白似的,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道:“我觉得这种判断很可能是正确的。可惜,现在我没有时间调整基因编码了。”

“有没有那个……浮空生物有什么不一样吗?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要调整基因编码呢?”

胡一云吸一了口凉气,有些懊恼地道:“根据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经验,这种飘浮的微生物可能含有毒素,这对幼儿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如果我能增加几种专门食用微生物的转基因鸟类的种子,同时延长人类孵化期,待鸟类清洁了大气,人类的生存率就会大大提高。”

“哦。”杨颖轻轻地应了一声,然后蹙着眉沉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