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马冯静静地站在自由女神像的头顶,身边空无一人。极目之处是宽阔的水道,遥接大西洋。水岸上是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在黎明前的暗色里延伸到远方,曼哈顿岛遮住了水天之外的风景,纽约港的入口波澜不兴。再过一个小时,太阳将从东方升起,那是象征自由和光明的方向。
马冯知道那只是他的幻觉,没有人能再次目睹太阳东升——在东方,暮色正在降临;在欧洲大陆,灿烂的阳光此时正洒满大地,人们在任何可以祈祷的地方,呼吸着凝滞的空气,仰望着死寂的天空;在中东,人们匍匐在被燥热的阳光炙烤过的沙堆里,等待着审判日的来临……这一刻整个世界是安静的,就像马冯此刻平静的内心一样。
旭日东升,那是人类历史里出现过多少次的场景了?没有人真正去计算过,也不会有人在乎,毕竟那只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现在没有人能再看到了,有人会怀念它吗?当然有的,或许在地下卫城里新出生的一代,当他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影像时,该露出多么惊奇的神色!出生于火星基地的孩子,将永远只能看到一个银白色的黯淡光轮在遥远的天际升起,孤独地悬挂在苍凉的红色荒原上;在第二方舟成长的孩子,每天将看到太阳将炽烈而冰冷的光撒在防辐射玻璃上,和方舟那巨大的金属构架一起折射出一条条躁动的炫光……是啊,他们的父母将得花费多少口舌,去解释那绚丽的满天霞光、彩虹、深沉的地平线、壮丽的海波……马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等待着最后一刻的来临。半个小时后,直径6公里的“大花生”将裹挟在一团威猛迅捷的巨大火球之中,划破长空,向西太平洋奔去。只见烧灼成离子态的绿色光幕笼罩着它的头部,尾部则拖着长长的红焰。它将在离太平洋西岸2 500公里处被击入海中。方圆几百公里的海水在高温中将迅速蒸发,大气层里密布着水蒸气。冲击波和海啸会先后席卷全球,它们顷刻间便可摧毁城市和村庄,淹没田园和树林。“大花生”将击中干涸的地壳,大陆板块被猛烈挤压,向西推倒珠穆拉玛峰,剧烈的爆炸和地震也将随之发生,花彩列岛那条南北走向的长长岛链在撞击中会迅速崩裂,地底火山像蓄势已久的火龙一样瞬间迸出,高达几十公里的浓烟、火山灰和岩浆在地球各处此起彼伏地喷射……如果此时身处近地轨道,看到的将是人类史上最美的烟花。尘埃、蒸气和散发着臭鸡蛋味的乌云将遮蔽天空100年,严寒和黑暗笼罩着大地,物种开始灭绝,地球史上另一个漫长的冰河期就此开始……
这一切都在这三年内被反复地计算、模拟、演示,马冯闭着眼睛都能看到那荒凉的末世景象,文明凋敝,万物灭绝,地球陷入沉寂,地表上唯有在熔岩余烬中得以保存的人类遗迹,残鳞片甲,一砖半瓦……深在地底的人们,需要100年后,才能推开被掩埋的卫城闸门,在这片土地上重建文明……
马冯缓缓睁开眼来,他放在衣袋里的手指在微微颤抖。不,准确地说,握在他手里的手机在微微颤抖。马冯轻轻拿出手机来,是威尔斯的电话。
“喂,威尔斯总统……
“喂,马秘书长,最新消息。‘大花生’停止前进了!”
“哦?为什么?”马冯依然淡淡地问道。
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没有料到马冯会这么平静,稍微顿了顿才又快速喊道:“‘大花生’停下来了!马秘书长,它停下来了,你不觉得吃惊吗?它居然停下来了!”
“是啊,我觉得很意外。你现在在哪里?”
“我正在驱车前往白宫。我要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你呢?你不去联合国总部吗?”
“我不太确定。不过我先得跟SDA的专家联系一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不知道。我跟NASA联系了,他们似乎比我更吃惊,真是岂有此理!第二方舟已经派出三个小分队前往‘大花生’了,他们相距不远……我的意思是说,‘大花生’现在就停在同步轨道上。不知道它是怎么突然停下来的?你知道,这有悖物理常识。不过先说到这里吧,我还需要润色发言稿。全国各地的记者都在往白宫赶,他们现在需要我。你懂的……你得赶紧回联合国总部!好吧,我就说这么多了,我先挂了!”威尔斯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就在马冯刚准备将手机放回口袋时,手机又振动了起来。这次是山本清原,在近地核弹防御计划失败后,他就不知到哪儿去了。
“喂,山本先生你好。”
“马秘书长,‘大花生’突然停在了同步轨道,您知道这件事吗?”
“哦,我也是刚听说。”
“很好。您要赶回指挥大厅吗?SDA已经成立了调查组。在演讲发表之前,请您尽快先来指挥大厅吧,我们正在分析原因,这对您的演讲很有好处。我们得到的消息称那些核弹和飞船都插在‘大花生’上了,可是一个都没有爆炸。我相信您不会就此发表意见的,请相信我,这不是执行出了问题。”
“山本先生,我会先了解清楚情况再做评议的。”马冯虽然不太满意山本清原对自己要说些什么横加干涉,但仍然保持着应有的克制和耐心。
“唔,好的,那么请您尽快来主持大局吧。SDA里的人现在有明显的分歧……我搞不懂一些专家是不是被世界末日的言论吓破了胆子,他们居然认为‘大花生’里有外星文明,这不是很荒谬吗?外星人会坐在一块陨石里进行太空旅行?他们为什么要待在一块石头里?马秘书长,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核弹击中‘大花生’后虽然没有爆炸,但冲击力也减缓了‘大花生’的前进速度。当然,我们还在计算,不过很快就会有结果的。”
“唔,很好,辛苦你了山本先生。我会很快就回来的。”马冯挂掉了电话。他突然想起了胡一云对火星生命石的考察,难道它们之间真的有什么联系吗?如果2033KA1里真有外星生命,似乎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正如山本清原所说的那样,如果是外星文明,它们为什么不乘坐宇宙飞船,而是要待在一块陨石里?他们来地球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停在同步轨道上呢?
马冯举目凝望着远方,太阳此时刚刚从远处的地平线升起,天空呈现出一种令人舒服的橘红色。马冯笑了笑,整了整领带,将风衣裹紧了一些。或许,下一个该是他出场了吧——谈判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不是吗?正当马冯准备走下阶梯时,他看到远方大西洋上空的橘红色顷刻间就变成了紫色,就好像是有人突然间用紫色滤光镜遮挡了一般。那道紫色的光幕笼罩住了整个天穹,最初略显暗淡,但突然就变得明亮,甚至耀眼起来了。
马冯用力揉了揉眼睛,疑惑地看着窗外的天空,那些紫色仍未消退,此时更是在他眼前跳跃着、晃动着。他感到一阵眩晕,不得不紧紧抓住栏杆。那一刻他感到大脑一片空白,就好像被燎原的野火舔舐过一般,脑海里只留下了黑色的残渣。他像中风了一般跌倒在阶梯上,他感到手脚冰凉,嘴唇不由自主地翕动着,口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挣扎着爬起来,眼前突然一亮,此刻感到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那些城市的高楼看起来就像积木一样充满童趣,天空明朗而纯净。他禁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边笑边慢慢走下阶梯,任由涎水从自己的嘴角流下……
威尔斯站在白宫门前的草地上,他的周围已经聚集起了三四十名记者。威尔斯决定用一个简洁有力的演讲给民众以新的信心,并号召他们重建家园。在过去混乱的一个月里他已经受够了,他可不想再没人响应他的号召。
“‘大花生’突然停止了前进!这是半个多小时前NASA的一位官员告诉我的——感谢他们此时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同时也感谢记者们——你们这次将要一反惯例,告诉公众这个好消息了。”
众记者们都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
“无疑,‘大花生’能停下来就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度过了艰难的三年,这三年……
“快看!”一位记者突然指着天空惊呼道。他突兀的喊声将所有记者都惊动了,霎时大家都往天上看去,只见整个天穹都变成了紫色,紫色的天空在清晨突然明亮起来,瞬间就将整个发布会现场笼罩住了。威尔斯在经历了短暂的不快后,也为天空的异象所震惊。朦胧的紫色无边无际,令人感到不适、眩晕,但又无处可逃。有人最初还冲着天空不断拍照,但拍了几张后就跌坐在了草地上,傻傻地望着天空发呆。
过了好一会儿,威尔斯突然“呵呵”笑了起来,在场的所有记者都“呵呵”傻笑起来。有些人开始追逐玩闹起来,有些人则拿着相机乱按快门。西装革履的威尔斯也跳进了人群里,在草地上打起滚来。他身后的幕僚们一个个愣在那里,有的傻笑着,嘴角挂着的口水也顾不得擦去,有几个老头在草地上颤巍巍地小跑起来,边跑边跳。也有一些人什么也不干,仍然愣愣地望着天空发呆,偶尔会无意识地傻笑一下……
胡一云是在抵达鄱阳湖不久后看到那片紫色的。那时他正和舒帆在湖边的草地里依偎着,目送夕阳沉去,夜幕降临。他们在等待那个巨大的火球从天而降。
舒帆甚至不忘八卦一下,说看到徐小山和闻远挤在同一个摄像头里,真觉得他们就是很般配的一对儿。舒帆这么说时,胡一云忍不住抱起她,调侃道:“比起我们这对儿怎么样?”
“你是说水里的?”舒帆指了指不远处的湖面,顽皮地回了一句。
“岸上的。”胡一云说完就吻向舒帆。舒帆正准备闭上眼睛,突然她看到一道紫色光幕从天而降。她两眼圆睁,仿佛在瞬间失去了魂魄一样。胡一云感到舒帆的舌头不再动作,便从她僵硬的嘴里抽出舌头,见到舒帆的表情后他不禁大吃一惊。他抬头向天上望去,这时紫幕已将整个天空笼罩,胡一云突然感到心烦意乱,他的手脚一阵抽搐,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嘴角似有唾沫溢出,大脑却慢慢失去了意识。当他再次清醒时,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而美好。他望向舒帆,她眼里闪着天真而好奇的神色,他们“呵呵”笑着,拉起手来,在草地里欢快地奔跑起来,早忘了刚才的柔情蜜意……
这个时候闻远和徐小山看着三艘飞船正从第二方舟飞出去。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大花生”看起来真像是一颗花生——如果此时将一颗花生平举到眼前,那么它应该跟“大花生”是一样大小的——尽管那个六公里直径的庞然大物离他们很远。当然,也并不是特别远。
三艘飞船渐渐远去,最后隐没在“大花生”一侧的阴影里,不借助望远镜的话已经无法辨认了。闻远拿起望远镜看了看道:“太诡异了。”
“嗯,从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什么。”
“这完全违背物理定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停下来呢?”
“很显然它不是一颗小行星。”
“不管怎么样,一会儿就会水落石出的。”
“嗯……你说我们要不要把光子捕捉器转到它的那个方向上?”
“这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过光子捕捉器不是正好闲置了吗?”
“你说的也是,那咱们就试试吧。”
徐小山急忙走过去操纵着光子捕捉器的玻璃鼓将其对准了“大花生”。当一切调整停当后,两人静候了一会儿,却发现纠缠态光子成像暗室里并没有任何反应。
闻远有些兴味索然,又拿起望远镜往“大花生”那边望去。按照第二方舟与“大花生”的距离,按说此时三艘飞船应该快接近它了。
突然,闻远看到一道紫光从“大花生”的底部射出,感觉它像光锥一样洒向地球。同时它的侧边也闪出一道光来,闻远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便连忙放下望远镜,回头看徐小山,发现他正怔怔地盯着光子捕捉器屏幕,屏幕上此时有无数光点在飞速移动,密密麻麻,看起来就像到处乱撞的萤火虫。闻远忍不住又回头看去,这时他看到一道紫芒照在了八号空间站上——准确地说应该是整个第二方舟上。不过闻远很快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了,他开始傻笑起来。他傻笑着回头看看徐小山,徐小山正趴在屏幕边上,涎水一滴一滴地从他嘴里掉到桌面上……
“升压!”张锐嗓音嘶哑地向自己下达着命令,然后他摁下了身前的按钮。磁球已经从愚公250的腹部飘出,停泊在了500米开外,旋转的动力构让它带着一层淡淡的光晕。在张锐摁下按钮的瞬间,磁球便从他眼前消失了。
张锐知道,磁球正沿着与银面夹角8°6′3″的路线、以渐开线方式在茫茫银河里对面前进。如果从垂直于黄道面的太阳系外观察,磁球此时就像从太阳系**漾的引力波中破水而出的一个浮标,瞬间就从黄道面飞出去了,在人马座A的驱动下,飞向斑斓的星光……如无意外,它将在102年后抵达诺亚星。
现场没人发现杨颖进入了最后一个磁球,那时石飞正指挥着众人将磁球吊入愚公150的洞里。工程师们正忙着将磁球五花大绑在机身上时,杨颖已经开启了冬眠床——这个由张锐改进过的人体冬眠系统不但比原来的休眠箱可靠,而且可以连续运行120年。
杨颖曾向张锐详细了解过冬眠床的操作方式。事实上那是一套操作极为简单的系统,只要设定好时间,按下开关,然后人只要躺进冬眠床里,系统就会自动运行,并在预定时间自动唤醒冬眠人。杨颖不确定120年够不够,不过她毫不犹豫地输入了“120”。
杨颖拉开冬眠床下面的一个抽屉,从里边取出一具银光闪闪的光滑连体服和一管药膏。她缓缓脱下所有的衣服,在手里抹上药膏,然后顺着脖子往下抹去,从**一直抹到脚踝,直到整个身体都散发出油脂般的光亮。当她自上而下抚摸自己胴体时,她的动作变得如此轻柔,就像在抚摸一具不属于她的优美**。她的手最终停在了小腹上,那里的皮肤平坦而紧绷,是二十来岁少女应有的模样。
但在杨颖眼里,它似略有隆起。
杨颖穿上连体服,接着打开旁边的一个小抽屉,里边是一个红色的方形小匣子。杨颖揭开小匣子的盖子,金属薄膜内衬上有两处凹坑,嵌着两粒药丸,一红一篮。杨颖将两粒药丸取出,放入嘴里,药丸迅速就滑进了她的食道。待一切停当,杨颖摁下了冬眠床边一个醒目的绿色按钮,在冬眠床的玻璃罩掀开后,她就连忙躺了进去,“嘀”地一声,从她头上方缓缓降下一个面罩,刹那间便将她的脸覆盖住了。
来自面罩的吸附力让杨颖的脸有点发麻,不过一切尚好。之后玻璃罩开始降下,悄无声息地将整个冬眠床在瞬间就盖住了。杨颖感到脚底涌起了一股略带凉意的**。**渐渐浸没了她的身子,面罩上开始覆盖上一层淡蓝色的**,紧接着变成深蓝,最后整个面罩都浸在**里了。杨颖感到自己的心跳在不断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周围“汩汩”的轻微噪声终于让她平静下来了,她开始喜欢上这种宁静的感觉,慢慢放松身心,直到最后失去了意识……
江大伟站在愚公250的巨大舷窗前,看着几名宇航员匆忙解开了纳米绳索,磁球和愚公150在缓缓分开。等宇航员们都返回太空舱后,张锐启动了反引力系统,磁球眨眼间就消失在了茫茫太空里。
如果当时所有在场的人,知道杨颖正躺在磁球里,他们一定会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人类的最后一次告别。但在当时,太阳系里所有的人类,都不知道有个女孩正躺在冬眠床中,她的子宫里有个人类胚胎,身旁有3 000万个人类基因和20万个地球生命基因。那个在银河璀璨的星光里不断跳跃着的小球,就像一朵越过深谷、高岗、溪涧、江河的蒲公英,正向着一个前景不明的未来飞去……
返航途中,江大伟和张锐看到了令人吃惊的一幕:远处那个看起来只有篮球大小的地球,突然被一片紫色光锥笼罩起来了。
他们通过用愚公250的望远镜观察发现,紫色光锥的顶端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从他们所处的距离和角度,这是很容易观察到的。
“你发现没有,光锥是一颗小行星发出的。”
“是‘大花生’。”江大伟肯定地说。
张锐惊惧地望着江大伟,周围的宇航员们也都面色惨白,大家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先跟地球联系吧。”江大伟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声说道。
几名宇航员奔到通信台前,同时往SDA、文昌航天中心和磁球基地发送了通信请求。在重复的呼叫声中,豆大的汗珠正从他们的额头沁出。
江大伟赶到旁边问道:“怎么样?”
“没…没有回应。”一名宇航员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发给第二方舟。”
“好。”宇航员们连忙行动起来。
“快看。”张锐指着前方喊道,听到喊声所有人都禁不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紫色光锥突然绕着地球转动起来了,光幕刚好覆盖住了整个地球。
“第二方舟没有回复。”一位通信工程师对江大伟喊道。
江大伟走到张锐身边,用询问的目光盯着张锐,低声道:“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锐摇摇头,想了一会儿才道:“如果是外星文明,这种方式不可能是为了和平和交流。”
“那么就是入侵了?”见张锐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江大伟缓步走到舷窗前,死死盯着那幕诡异的景象,沉吟良久才道:“联系不上,说明地球的通信已经被切断了。”
他扫视了一眼众人,见大家都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就朗声说道:“这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外星文明,它们这样不可思议地光临地球!对我们来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停止前进,离开地球。但这基本上是死路一条,我们的食物和水顶多只能支撑一个月……更何况,”江大伟忍不住带了点嘲讽的意味继续道:“我们都还没见过外星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做了逃兵,实在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江大伟稍稍提高了嗓音道:“我们只能继续前进,回到地球。远看外星人虽然比我们强大许多,但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许只有回到地球才能得知了。”
“现在地球情况不明,我们何不去火星?”一名宇航员咕哝道。
“不,我们到不了火星基地。而且照目前的情况看,火星基地的情况应该跟地球差不多。”
“要不去月球?至少我们可以在那里补充水、食物和能源。”另一名宇航员叫道。
江大伟皱了皱眉头没有回答。
张锐忍不住反诘:“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你觉得现在月球能好过地球?”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返回地球。”江大伟平静地回应。
“等等,”张锐急切地说道:“我们大可以在这里等上几天,先观察一下情况再说。”
几个宇航员点了点头,都觉得这不失为一条权宜之计。
“嗯。”江大伟想了想才道:“虽然我个人无所谓,不过如果大家觉得有必要,那我们就先在这里等上两天吧……。”谁知他话音刚落,便突然一拍脑门道:“糟糕!我怎么没想到呢!”
众人齐刷刷地望着江大伟,不知他突然想到了什么。
江大伟猛地冲到通信台前,大声说道:“快!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赶紧记录下来,迅速发送出去!”
“发给谁?”一名宇航员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发往宇宙!发给一切能接收到这条信息的文明!视频、音频、图像、文字,赶紧弄行动吧!”
众人猛地回过神来,两名宇航员操起舱壁上挂着的长焦摄像机直奔舷窗前,对着光锥中的地球猛拍起来。张锐和另一名宇航员则打开了愚公250上唯一一台大功率无线电发送器。江大伟坐在电脑前,快速地敲击起键盘来,嘴里念道:“人类公元2036年1月26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左右,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室女超星系团本星系群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太阳系行星地球疑似被外星文明侵入。一颗被人类称为2033KA1的小行星,在地球同步轨道向其释放紫色光幕。地球通讯被瞬间阻断……”
“快看!”张锐的大声叫喊打断了江大伟的思路。他刚从屏幕前抬起头,一条紫色光柱已从遥远的天际迅疾射来,瞬间将便整个飞船笼罩在了光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