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记

逃出地球

字体:16+-

发射前张锐再次检查了发射计划表。那张表格看起来并不复杂,上面简单地列出了每个磁球发射的具体时间和发射角度。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发射时间精确到了毫秒,发射角度也同样精确到了毫弧度。

“12个磁球都已装载完毕。”胡一云向江大伟报告道,他指的是存储了后土计划内容的石英片已经装入磁球。江大伟微微点点头,侧眼看了看屏幕上显示的时间,然后轻声对张锐道:“开始发射。”

“收到。第一列磁球升压入轨,发射时间:2036年1月26日07:05:30:005,目标星球半人马座金尘星。请报告升压情况。”

“升压正常。”

“请报告轨道角度。”

“轨道角度0.675弧度,调整完毕。”

众人透过玻璃窗,见一个小型磁球在升压台上缓缓升了起来,远远看上云就像一个银色的气球,在朝阳下发出薄薄的光晕。动力构的飞速旋转带动周围空气“嗞嗞”有声,气球稳定地悬停在空中。延伸到海面远处的轨道此时正被浸在海里的动力装置驱动着,远端缓缓向南方倾斜,形成一个与赤道轻微交叉的发射角。

“发射倒计时:10,9,8,7,6,5,4,3,2,1发射!”随着张锐一声令下,磁球就像被风吹起的蒲公英一般,突然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眨眼间便化作一团蓝光消失了。

“发生事故了?”威廉姆惊恐地看着张锐,胡一云、舒帆等也疑惑地望着江大伟。

张锐用鼠标点了点屏幕道:“它在这里。”大家看到一个光点正在屏幕上缓慢移动着。

“怎么回事?”威廉姆不解地问道。

“现在这个屏幕上显示的是星图,模拟的是火星轨道范围内的太阳系。磁球在发射之初,一方面受到地球自转和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的惯性力作用;另一方面受到太阳系内的引力作用。如果我们把地球或太阳系想象成一个铅球手,磁球就是那个铅球。当太阳系带着铅球在空间旋转时,就像铅球手不断加速的过程。铅球脱手的瞬间,在惯性力作用下被瞬间扔向空中。如果这时没有引力和阻力对其产生作用,铅球将会沿直线飞进深空。如果这时它本身还有反引力,那么它的运行轨迹将是一条反抛物线。也就是说,它将沿着一条曲线与太阳系逐渐分离。”

“刚才它的速度达到多少?”胡一云问道。

“若是指与太阳系相对速度的话,应该是280公里/秒。”

“280公里/秒?也就是说它刚才已经飞出了大气层!”

“没错。”

胡一云继续问道:“它还能继续操控吗?”

张锐摇摇头说道:“不能了。不过在它到达目标星体后,磁球反引力状态将会自动解除,这时就需要依靠三向翼的自动程序来进行磁球的飞行操作。进入大气圈后,三向翼又会自动降落。不过现在它并不会立即从太阳系飞走,而是会像彗星一样,在冥王星附近折返,紧接着它会穿过地球轨道,被太阳的引力再次加速弹射。然后穿出奥尔特星云,前往半人马座的金尘星。”

“其他磁球也这样吗?”杨颖此时问道。

“不是的,每个磁球的飞行轨迹都不一样,有的中间可能还需要其他天体引力的再次弹射。像诺亚星和红星这种与地球距离比较近的行星,只需要太阳系加速一次就够了。而飞往红星的磁球还要被一颗6.3光年外的白矮星再次加速,最后才抵达那里。”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在凤凰岭的实验中没出现这种情况?”杨颖继续问道。

“凤凰岭的实验并没有开启引力完全脱离功能,而只是处于引力抵消状态,这种状态下磁球和地球取得了某种引力间的平衡,而不是独立于地球。此时它虽然不太稳定,但仍然会受到惯性的支配。我们只需进行第一阶段的引力抵消实验,就自然能简单地推算出第二阶段的引力脱离结果,这也是我们只需一次实验的原因。”张锐说着看了看屏幕,此时此刻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停了一下继续道:“想不到,我们的发射居然一次成功,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纷纷鼓起掌来。

紧接着发射的是船帆座钻石星。磁轨调整完毕后,张锐再次摁下了发射按钮,磁球再一次瞬间消失了。但这次屏幕上的那个光点却没有出现。

“怎么回事?”张锐侧头紧张地问一位通信工程师。

“磁球好像爆炸了。”

“什么?我们刚才不是成功了吗?”

“我这边收到的实时传感温度达到了爆炸临界值,这跟我们以前在凤凰岭的情况是一样的。”

“立即联系智利那边的观测站。”

“好。”那位通信工程师赶紧接通了位于南美洲的观测站。

“我们在南纬32°、西经75°附近上空发现了不明原因的绿色爆炸,现在还在进一步核实。”对方迅速回应道。

“Fuck!”张锐低声骂了一句,他不得不说,磁球项目仍然没有取得成功。它的爆炸是随机的,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怎么办?”张锐用询问的目光望着江大伟和威廉姆说道。

江大伟斩钉截铁地说道:“接着发射!”

好在诺亚星和红星都被安排在最后,张锐感觉压力稍减。此后,发往天炉座霾星、水蛇座环球渠星、双子座光子5号星、猎户座光子7号星、凤凰座光子13号星,天鹅座光子15号星、天蝎座光子16号星和玉夫座光子22号星的磁球相继升空,前往天蝎座光子16号星和玉夫座光子22号星的磁球在飞离过程中接连爆炸,一个发生在洛杉矶沿海上空,另一个发生在巴西的东海岸上空。

即将发射诺亚星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刚刚爆炸的三个磁球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而诺亚星和红星的重要性又是如此的突出。张锐不得不再次对江大伟道:“接着发射?”

江大伟闭上眼睛摇了摇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睁开眼来,说道:“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听天由命吧。”

“我刚发现手机里有一条新消息。”杨颖这时突然说道。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杨颖所指为何。

“什么消息?”江大伟此时虽然已心力交瘁,仍忍不住好奇问了一句。

“是叶梓飞发来的。”

“啊?!”江大伟和张锐同时大叫了一声,把在场其他人都吓了一跳。胡一云等人见江、张两人如此反应,想来这条消息应该极为重要。

“他说了什么?”张锐迫不及待地问道,他完全罔顾杨颖的隐私了。

“他在短信里说,拉,放,飞。”

“短信内容是什么?”

“拉,放,飞。”

“拉,放,飞?”

“嗯。”杨颖说着伸出手将手机递到张锐面前。张锐连忙凑到手机跟前一看,短信内容写着:“拉*&…1放*…#飞@”。

张锐从杨颖手里拿过手机满腹狐疑地将手机递给了江大伟,江大伟看过这条短信后也是一脸疑惑。

“赶紧给他打个电话。”江大伟将手机还给杨颖道。

杨颖赶紧拿起手机拨打,但很快他就流露出失望的表情:“他已经关机了。”

“Shit。怎么偏偏这个时候关机?”张锐情绪激动地喊道。

江大伟摆摆手道:“不要急……唔,拉,放,飞……这一定跟磁球有关。不过是什么意思呢?”

张锐想了想道:“他的意思是不是说,先将磁球拉住,然后再放开,这样磁球就可以安全起飞了?”

“你这么说也不是没可能,但我觉得这个解释还是浅显了点。磁球爆炸这样的问题,怎么是一拉一放就能解决的呢?”

张锐看了看江大伟,见他开始冥思苦想了,就对其他人道:“你们也都想想看,这三个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威廉姆想了想道:“拉是不是指要拉着磁球跑一段距离,然后放开它,它就飞走了?”

“这个解释好像也说得通啊。不过拉着磁球跑,究竟要怎么拉呢?”

“是不是把它挂在飞机上?”

“那么拉的速度又该是多少,到底要拉多久?加速度要不要考虑?”

威廉姆两手一摊,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不得而知。

张锐这时将目光转向胡一云和舒帆,两人也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锐叹了口气,再次看向江大伟。江大伟突然说:“跟闻远他们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视频通信马上就建立起来了。闻远听张锐连珠炮似的介绍完情况后说道:“我跟小山商量一下。”徐小山这时赶忙凑在闻远旁边,两人讨论了一小会儿,然后闻远回过头来,对着摄像头道:“我们列出了几种想法:一是在磁球升空前,以阻力限制它,然后再取消阻力;二是在空中拖曳磁球,然后放开它;三是像放飞风筝一样放磁球,也就是保持稳定后再放开。”

“前两种情况我们都想到了。你们所说的第三种状况好像有点意思。但是以磁球的速度,得多长的线拉着它放啊?再说那么长的线,重量肯定不轻,能保持稳定吗?”

“这个,闻远与徐小山相视了一眼,然后道:“我们也想不出更多的解释了。”

视频关闭后,大家又陷入了新的苦想之中。

这时通信台那边像是发生了什么事一般,通信工程师们一阵忙乱,一位工程师匆匆向江大伟跑来,嘴里喊道:“刚接到SDA通知,天使之箭计划已经失败了,磁球项目需要立即执行。执行完毕后项目组成员需紧急撤离到西南地区。”

听到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大家或多或少都对天使之箭抱有一些信心,现在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情一下子都沉重起来。

“还有多长时间?”江大伟故作镇静地问道。

“14个小时。”

“唔好的,知道了。”江大伟挥挥手,又望着窗外凝思起来。

张锐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中不由焦急起来,过了片刻,他实在耐不住性子了,对江大伟道:“要不就甭管了,反正磁球的爆炸发生率也不高,我们就赌一把吧。”

江大伟沉默不语,沉吟良久才道:“好吧,成败天注定,我们也算尽人事了。”

张锐一声令下,发往诺亚星的磁球被牵引到升压区。正当他准备下达升压命令时,杨颖突然道:“等等。我刚才想起闻远和徐小山说的话,总觉得隐隐约约有些什么联系。”大家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她。

江大伟连忙问道:“他们提出了三种解释,你觉得哪一种可行?”

“不不,不是他们的解释。我想到的是他们的报告。”

“报告?《‘拉格朗日’报告》?”

“正是。”

“这跟《‘拉格朗日’报告》有什么关系。”张锐不以为然地道。

“它们都有个‘拉’字。”杨颖虽然说得底气不足,但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哎呀!”江大伟一拍他的爆炸头,说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费了老半天劲,还不如小姑娘的灵光一闪。”

张锐此时也恍然大悟,叫道:“叶梓飞的意思,是说要把磁球送到拉格朗日点发射!”

“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我想这应该没错,拉格朗日点是唯一合理的解释。”江大伟来回踱着步道:“快,立即联系文昌航天中心,看他们还有什么飞船,越快越好……好吧,我来联系他们。张所长,你现在立即送磁球过去……哦,对了,你还得重新计算在拉格朗日点的发射参数……胡博士、舒医生、杨颖,那就麻烦你们组织运送吧,走水路,磁球尺寸太大,陆运不方便……唔,威廉姆先生,请帮忙向SDA汇报这里的情况,同时也请通知传保委这个新情况。”

磁球基地自己就有载重吨上万的船舶,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磁球很快就通过磁轨装上了船。

“我是后土计划的执行人江大伟,请你们中心于主任与我通话。”江大伟对着电话那头喊道。

“后土计划?”对方迟疑了片刻,问道:“你跟第五方案的江大伟是什么关系?”

“我正是第五方案的执行人江大伟。”

“哦。”对方支吾了一下,好像与旁边的什么人简短交谈了几句,接着回道:“江教授,于主任这时候正在外地。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们需要两架愚公250航天货运船,最好立即开启核堆热备用。有两个磁球需要送到拉格朗日点。”

“送到拉格朗日点?”对方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颇感为难地说道:“唔……江教授,我们刚收到航天局的命令,要立即撤退。而且,现在中心仅有一架愚公250,还要随我们一起走。”

“于健现在在哪里?”

“于主任在贵州,忙着运物资,卫城下午六点前要全部关闭。”

“既然是这样,那么现在这架愚公250就不能随你们走。”

“航天中心还有许多设备物资要运走,没有愚公250……

“这个责任由我承担。我会请求航天局给你们另外安排飞机。唔……江大伟顿了顿,接着道:“另外,能不能统计一下中心还有哪些飞船可以去拉格朗日点?我半个小时后就过来。”江大伟说完匆匆挂上了电话。

江大伟赶到航天中心时,中心所有留守的工作人员都已出动,磁球正沿着滑轨被推进愚公250巨大的腹部。正在这时一个像是头儿模样的人走过来道:“江教授,您好!我是航天中心副主任石飞。我们已经得到指示,将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江大伟点点头道:“石主任,目前中心还有哪些可用的机型?”他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磁球,补充道:“就是能把那个大家伙运到拉格朗日L1点的。”

“我们中心的货运飞船原本有不少,安装完天使之箭的发射平台后,有一部分作为补给船去了第二方舟,剩下的货船大部分现在在西部支援运输,剩下的也就这四架了。”石飞说着打开手里的文件夹,抽出一张纸来递给江大伟,接着道:这四架货船还是刚从第二方舟飞回来的,原来准备在中心撤退时用的……你看看,也就愚公250能装下磁球。”

江大伟接过单子一看,其他三架货船型号分别是愚公150、愚公100和鲲型XL-2。作为航空专家,他对这些货船的性能都非常了解,摇摇头道:“鲲型XL-2这种老掉牙的飞船你们还在用?不是早过了服役期了吗?”

石飞两手一摊,无奈道:“别说鲲型了,连鹄式那种古董都用上了。第二方舟、核弹发射平台、天网……每一次近地组装都要……石飞突然意识到天网是江大伟的项目,硬生生把后边的话咽了回去,悻悻地道:“除了天网,其他都是劳命伤财的活儿。”

江大伟摆摆手,心想鹄式是利用液氢燃料的最后一代货船,连那种型号都搬了出来,可见这一年来航天资源的消耗情况。按载重量来说,愚公150完全可以装载新磁球,愚公100也勉强可行,鲲型XL-2就不行了;按容积算,这三种型号都无法装下新磁球。

“我记得中心有2架愚公250?”

“是的,于主任带走了一架。”

“哦?于健在贵州?我现在给他电话,看能不能安排。”

江大伟联系上于健后才了解到,另一架愚公250在当天凌晨损坏了。由于躯体过于庞大,在贵州地下卫城附近一个停机坪降落时,机翼不幸撞上了山体,受损严重,甚至连抢修都被迫放弃了。

张锐和威廉姆此时已匆忙赶到航天中心了。张锐告诉江大伟,拉格朗日L1点的磁球模拟飞行参数已经全部计算完成,发射的窗口时间在此后的10-14小时。照此计划表,愚公250必须马上起飞前往拉格朗日L1点,才能赶上发射时间。

“石主任,你想到什么办法没?”

石飞无奈地摇摇头。

江大伟看了看已经完成装载的那架愚公250,咬咬牙道:“不能等了,先把这个送上去再说。”

在江大伟的精心安排下,张锐将和这个磁球一同前往拉格朗日点,在那里将由他主持磁球发射工作。在石飞的指挥下,愚公250被缓缓拖曳到舱式弹射平台上的发射区,这一刻处于热备用状态的聚变动力引擎开始逐渐加速。愚公250在发射区开始滑行,接下来滑行速度猛然增快,庞大的身子顷刻间迅速驶上栈道,继面矫捷地攀爬,并在瞬间就冲出了栈桥,随后箭一般往蓝天深处飞去。

“石主任,”江大伟看着天空中那个就得越来越小的银点道:“航天中心有愚公150的工程图吗?”

“这些资料我们都有存档。”

“好,你马上拿来我看看。”

石飞迅疾打开了文件夹,抽出一张半透明的电子纸,将它铺在白色桌面上。点击了几下后,一张飞船的三视图便被打开了。江大伟仔细核对了一下图纸,然后抬头对石飞道:“我们要在愚公150的机身中段的顶部挖个洞,好把磁球放进洞里。”

“啊?”石飞听了江大伟的话后惊得目瞪口呆,连连摇头道:“这是行不通的。”

“我看过图纸了,在顶部挖个直径8米的洞,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

“对结构强度确实没多大影响,但稳定性和平衡性呢?在那么大的加速度下磁球怎么固定?另外,气密性怎么保证?噪声、振动怎么控制?……行不通的,绝对行不通。”石飞倒豆子般抛出一连串问题,一直用力晃着他的大脑门,嘴里连说不可行。

江大伟皱着眉头看了眼石飞,待他停下来才道:“石主任,这是唯一的办法了,行不通也得行得通,不可能也必须有可能。这些东西如果现在不利用起来,”江大伟抬手指着不远处的航天飞机和磁球道:“将来可就是文物了。”

石飞看了看周围,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江教授,就按你的意思办吧。既然都是死路一条,搏一把总是必要的。”

“好。我现在即刻就给武汉的国家新材料研究所打电话,希望那里现在还有人。你立即组织切割。事不宜迟,我们就赶紧分头行动吧。”

位于武汉的国家新材料研究所最后一批人即将撤离之前,接到了江大伟打来的电话。这个单位是“天网”纳米丝供应商之一,江大伟曾去考察过好几次。了解江大伟的意思后,研究所几位研究员立即着手进行计算。他们根据航天中心发来的各种参数,愚公150的启动速度、磁球质量和几何尺寸等,迅速挑选出了一款大小合适的高强度纳米绳索。

待绳索运到文昌时,愚公150的机身也已切割完毕。石飞甚至还安排工作人员做了一个与洞口接在一起的碗状圆箍,还在圆箍周围加了一圈密封垫,以确保磁球在急剧加速中不会被甩出。巨大的吊装机将磁球缓缓吊进到了圆箍里,工作人员用纳米绳索将磁球和愚公150机身牢牢捆在一起,远远看上去就像个五花大绑的粽子。

待用纳米丝固定磁球完毕,已经离愚公250的发射足足过去了两个小时。石飞原本还想做一次全面检查,但江大伟已经等不及了,他对石飞道:“气密性肯定是有问题的。平衡性如果有问题,也没有时间再做调整了,就这样吧。”

江大伟坚决要求亲自登机,众人知道这次飞行的危险系数极高,都竭力劝阻,但无奈江大伟心意已决,大家也就只好由着他。由于气密性无法保证,所有机组人员都穿上了宇航服。石飞战战兢兢地指挥着愚公150驶入发射区,大家看着机身鼓凸出一个圆球、形状怪异的愚公150开始进行引擎加速,紧接着颤巍巍地沿着栈道缓缓滑行,众人手心里不由得都捏了一把汗。石飞已经说过,在弹射出栈桥的瞬间飞船是最有可能发生意外的。

货船开始全力加速了,它就像一头愤怒的单峰驼一样,拼命往上冲去,一公里长的栈桥瞬间就被它甩在了身后。它在脱离栈道的瞬间,机身猛地往下一沉,似乎就要跌入海里了,但它的头往上突然昂然翘起,奋力抵抗着地心引力的拉扯,迅猛往空中攀爬而去。

成功了!人群里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威廉姆激动地大喊大叫,并一把抱住旁边的石飞,在他大脑门上亲了一口。舒帆禁不住与胡一云紧紧相拥在了一起,激动的泪水顺着他俩的脸颊淌了下来。

胡一云环顾了一下四周,问舒帆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你呢?”

“我没有中签,去不了地下卫城。”

“我也没中。”舒帆摊开手笑道:“你有想去的地方吗?”

“唔,”胡一云想了想道:“我准备回家,我还有一对宝贝儿女呐。”

“你结婚了?”

胡一云耸耸肩,笑道:“你知道兴兴和旺旺吗?”

“哦。”舒帆听完恍然大悟地笑了起来。

胡一云看着舒帆,突然说道:“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鄱阳湖看看?”

“不介意一个医生和你一起?”

“当然,”胡一云轻轻搂起舒帆,微笑道:“不介意。”